骆庭伟
作品数: 37被引量:87H指数:6
  • 所属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厦门市
  • 研究方向:生物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焦念志
作品数:226被引量:1,371H指数:2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碳 生物碳 微型生物 气候变化 微生物
谢杰镇
作品数:43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赤潮生物 浮游植物 特征提取 图像 裂隙灯
王博亮
作品数:174被引量:839H指数:16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三维重建 图像分割 CT图像 肝脏 图像处理
戴君伟
作品数:18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研究主题:出口 浮游植物 赤潮生物 光电倍增管 量程
张瑶
作品数:49被引量:161H指数:8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
研究主题:微型生物 微生物 细菌叶绿素 碳 生物碳
流路自动反馈稀释与控制装置
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监测仪器的流路自动反馈稀释与控制装置。按序设有发光二极管、光源透镜、流动室、物镜、景深透镜、照相机,发光二极管位于光源透镜的焦点。空气过滤器接稀释液容器,稀释液经稀释液蠕动泵送混匀装置,样品蠕动泵接混匀装...
焦念志骆庭伟王博亮
文献传递
海洋浮游生物粒径谱现场检测仪
海洋浮游生物粒径谱现场检测仪,涉及一种海洋浮游生物的检测设备。设有流路系统、图像系统、光路系统和控制电路;所述流路系统设有样品池、流动室和蠕动泵;所述图像系统设有LED摄像光源、物镜、第2分光镜、目镜和CCD相机;所述光...
骆庭伟焦念志
文献传递
高、低核酸含量原核生物应对资源可利用性降低和原生动物选择性摄食的适应性策略
2024年
原核生物在全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它们不同生态亚群(即:高核酸(HNA)和低核酸(LNA)含量亚群)的丰度和代谢活性,以及它们的调控因素如何随着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仍知之甚少.我们在117,000升的大体积培养体系中进行了73天的培养实验,深入研究HNA和LNA亚群对资源可利用性降低和原生动物选择性摄食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显示,当培养环境资源充足时, HNA亚群的代谢活性高于LNA亚群,但随着资源日益稀缺, HNA亚群代谢下降速度比LNA亚群快,从而使LNA亚群对原核生物活性的贡献稳步增加.与此同时,随着培养体系资源可利用性逐步降低,原生动物的摄食偏好从HNA亚群转向LNA亚群,使得LNA亚群对培养体系的碳流贡献增加.这些结果突显了LNA亚群在资源有限环境中的韧性,阐明了原生动物选择性摄食在资源条件变化时平衡不同亚群中的关键作用,并展示了在不同环境背景下原生动物和原核生物之间复杂的相互适应性.
胡晨余柳倩陈晓炜刘纪化张瑶John BATT肖喜林石蔷张锐张锐焦念志骆庭伟
关键词:原核生物
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的流式细胞检测方法
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的流式细胞检测方法,涉及一种细菌的检测。样品中加甲醛培养;用DAPI对样品染色,置于流式细胞仪样品台,采集前向和侧向散射光、DAPI荧光信号、叶绿素荧光信号以及细菌叶绿素a的荧光信号,用DAPI荧光...
焦念志骆庭伟张瑶
文献传递
赤潮生物图像自动识别装置与识别方法
涉及一种赤潮生物图像自动识别装置及方法。设有发光二极管、光源透镜、流动室、物镜、景深透镜和照相机;发光二极管位于光源透镜的焦点处,流动室位于光源透镜与物镜之间,景深透镜位于物镜与照相机之间。识别方法为:获取图像、预处理、...
焦念志骆庭伟王博亮王程
文献传递
一种浮游植物荧光信号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信号检测领域,尤其是一种浮游植物的荧光信号检测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游植物荧光信号检测方法,包括:A,采集浮游植物荧光信号的步骤;B,将采集的模拟的荧光信号进行放大处理的步骤;C,将并行n路增益放大后...
戴君伟骆庭伟谢杰镇
文献传递
流式图像技术在赤潮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赤潮是我国近海常见的重要灾害.建立赤潮生物现场监测技术,是赤潮预警预报和防治控制的基础.将流式细胞分析技术与显微成像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赤潮生物流式图像监测仪器,建立赤潮生物专家识别数据库,对于目标赤潮生物的识别准确率达到82.52%~99.02%,定量准确率达到80%以上.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赤潮生物流式图像监测仪器与显微镜方法具有相似的精密度,90.00%以上的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与显微镜方法相比,赤潮生物流式图像监测仪器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分析速度快,无需人为干预等优点,为赤潮生物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骆庭伟谢杰镇戴君伟高越
关键词:显微镜赤潮生物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从微型生物生态过程到碳循环机制效应被引量:25
2011年
微型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看不见的主角",在资源环境以及全球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研究通过方法创新和大量现场调查,从一类特殊微型生物类群——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细菌(AAPB)入手,展开了微型生物生态过程与机制的系统研究,修正了国际同行AAPB计数方法的误差,获得了全球海洋AAPB的分布规律,解释了以往现场实测结果的分歧,澄清了以往理论上的偏颇认识;建立了包括不产氧光能利用途径的上层海洋碳循环模型,并通过大量现场实测揭示:细菌光能利用关系到海区碳循环的"源""汇"格局;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海洋碳循环机制,提出了"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框架,为全面认识海洋储碳机制、促进学科交叉、研发海洋碳汇奠定了基础.
焦念志骆庭伟张瑶张锐汤凯陈峰曾永辉张永雨赵艳琳郑强李彦玲
关键词:微型生物碳循环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和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检测亚力山大藻属(Alexandrium)和塔玛亚力山大藻(A.tamarense)的探索
针对赤潮生物塔玛亚力山大藻(Alexandriumtamarense)的28SrRNA,5.8SrRNA以及18S-28SITSrDNA序列和亚力山大藻属(Alexandrium)28SrRNA序列设计了相应的3个塔玛亚...
黄邦钦陈纪新焦念志骆庭伟洪华生
关键词:荧光原位杂交流式细胞仪
文献传递
海洋赤潮生物图像实时采集系统被引量:6
2006年
介绍了一种海洋赤潮生物图像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为海洋赤潮生物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主要由流式系统和高速CCD图像采集系统构成,通过蠕动泵控制海水样品的流速,采用微控制器控制CCD拍摄图像的曝光时间,达到对高速运动的赤潮生物图像的清晰实时采集。该系统为监测和计算海洋赤潮生物及其浓度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戴君伟王博亮谢杰镇骆庭伟焦念志
关键词:赤潮生物CCD高速图像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