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细河
-

-

- 所属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相关作者
- 翟佳羽

- 作品数:36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婴儿期 完全性唇腭裂 安氏 骨性 唇裂
- 王洪涛

- 作品数:62被引量:210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
- 研究主题:婴儿期 腭裂 婴儿 唇裂 唇腭裂
- 姜杰

- 作品数:18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骨性 摆式矫治器 安氏 乳牙 婴儿
- 邓利琴

- 作品数:33被引量:7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婴儿期 婴儿 腭裂 安氏 骨性
- 黎凡

- 作品数:26被引量:15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唇腭裂 腭裂 婴儿 婴儿期 腭裂修复术
- 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研究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的牙弓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错患者32例,定量测量矫治前后上下颌石膏模型的尖牙间宽度、第一磨牙间宽度,测量结果行t检验。结果上颌尖牙间宽度、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分别增加3.49 mm和3.04 mm。上颌第一磨牙的轴倾度减少3.77°。下牙弓的拥挤改善,前牙覆减少3.37 mm、覆盖减少4.42 mm。磨牙关系由安氏Ⅱ类转为安氏Ⅰ类。结论摆式矫治器可用于治疗轻、中度安氏Ⅱ类错,且避免拔牙。
- 翟佳羽任琼邓利琴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 关键词:摆式矫治器牙弓形态
- 安氏Ⅱ类错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病例牙槽嵴吸收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在治疗安氏II类错时牙槽嵴高度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双期矫治病例16例,摆式矫治器病例18例及拔牙矫治病例20例,治疗前后均拍摄上前牙根尖片,比较上前牙治疗前后"CEJ-AC距离"在三个治疗组中的平均变化量,并作方差分析及组间LSD-t检验。结果:治疗结束时,三治疗组的CEJ-AC变化量存在组间差别,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双期矫治组和摆式矫治器组的CEJ-AC分别增加了0.19mm和0.21mm,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小于拔牙矫治组的0.41mm,并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0.001)。三治疗组在治疗结束时的CEJ-AC距离均不超过2mm。结论:双期矫治、摆式矫治器及拔牙矫治在治疗安氏II类错时,均会造成牙槽嵴高度下降,其中拔牙矫治的下降程度较为严重,但三种方法均未造成具有临床意义的牙槽骨丧失。
- 翟佳羽曾慧韵姜杰孙琪殷邓利琴叶金梅王洪涛邓细河
- 关键词:拔牙牙槽嵴吸收
- 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一次整复的解剖学基础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为单侧唇裂鼻畸形婴儿期一次整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0~ 3岁正常儿童和唇裂患者的头部标本做显微解剖及铸形和透明标本。结果 :正常儿童上唇部动脉主要来源于上唇动脉 ,大多左右侧上唇动脉吻合成动脉弓 ,上唇动脉有分支分布于鼻端 ,分布于外鼻的动脉主要有鼻背动脉、鼻外侧动脉、鼻翼动脉和鼻翼下缘动脉 ,且形成非常丰富的吻合。单侧完全唇裂患者的上唇动脉沿唇红缘和裂缘走行 ,终止于鼻翼基部 (患侧 )和鼻小柱基部 (健侧 ) ,外鼻的动脉来源及分布与正常儿童相同。结论
- 向宇燕邓细河徐达传周小兵唐茂林孙贺程宁新黎凡崔颖秋姜杰翟佳羽
- 关键词:婴儿单侧唇裂鼻畸形整复解剖学基础
- 两种方法治疗乳牙骨性Ⅲ类错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对比研究前方牵引和FRⅢ功能矫治器矫治乳牙骨性反[牙合]的疗效。方法广州市儿童医院口腔科治疗的骨性乳牙反[牙合]患者57例,年龄3~7岁,平均5.3岁,随机分为2组,前方牵引组29例,FRⅢ组28例。对照组为正常乳牙[牙合]儿童,30人。患者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以X线头影测量方法评价疗效。结果前方牵引组和FRⅢ组均可矫正乳牙骨性反[牙合]。FRⅢ组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上下颌骨无明显变化。前牵引组上前牙唇倾,上颌骨A点前移2.98mm,上颌骨长度增加2.78mm。结论在乳牙骨性反[牙合]的治疗中,FRⅢ功能矫治器主要通过移动牙齿消除反[牙合],无骨性作用,而前牵引除有牙齿移动外,还可以促进上颌骨的发育。
- 翟佳羽邓利琴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 关键词:骨性反[牙合]
- 婴幼儿下颌骨骨折CT诊断与治疗
- 目的通过6例婴幼儿下颌骨骨折患儿的诊断与治疗,凡疑下颌骨骨折的婴幼儿可常规做CT检查和常规用下颌牙托固定治疗。方法对6例临床怀疑下颌骨骨折者做CT检查。1例为下牙槽骨骨折,5例为下颌骨骨折。取下颌牙槽弓模型,在模型上恢复...
- 邓细河
- 文献传递
- 儿童颌面创伤急诊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口腔颌面部暴露于人体表面,极易受到损伤,虽然对生命的威胁不如重要脏器伤那样严重和直接,但对咀嚼功能、形貌的破坏及伴随的社会心理障碍,远远重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伤后使潜在寿命损失的年数显著高于其他常见病[1,2].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是本科急诊的一种常见病.1996年8月-2003年5月,本科急诊收治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53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 邓细河翟佳羽姜杰裴霞黎凡崔颖秋王慧菁
- 关键词:急诊颌面创伤儿童口腔颌面部创伤潜在寿命损失脏器伤
- 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后发育的近期观察被引量:20
- 2009年
- 目的探讨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方法,并初步观察其对鼻部发育的影响。方法对27例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期行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术,术后随访6—8年,采用人体测量学方法定量分析患者术后照片,对所定的各标志点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结果27例患儿中,10例鼻外形远期效果为优,良14例,差3例。结论在了解鼻部血供解剖的基础上,应用适宜的手术方法进行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同期整复,对鼻部发育无明显影响,可以减轻或消除学龄前患儿的唇裂伴发鼻畸形。
- 邓细河翟佳羽徐达传程宁新向宇燕熊清华王洪涛
- 关键词:唇裂鼻畸形婴儿期
- 改变婴儿完全性唇腭裂松弛切口的位置对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早期腭裂手术时不同松弛切口位置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60例均在婴儿期一期完成唇腭裂手术患儿分为两组,其中腭裂采用新松弛切口的30例为实验组,随访时平均年龄(8.99±0.79)岁;30例采用传统松弛切口的为对照组,随访时平均年龄(9.11±1.07)岁;另30例无先天性唇腭裂的9岁龄学童作为正常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与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相比较,均有生长抑制。结论婴儿期行唇腭裂手术的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在9岁左右上颌骨发育与正常儿童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松弛切口位置对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影响。
- 孙岗裴霞熊清华邓细河邓慧
- 关键词:唇腭裂婴儿期松弛切口头影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
- 摆形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的PAR指数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运用PAR指数评价摆式矫治器非拔牙矫治安氏Ⅱ1类错的效果。方法:选取摆式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病例32例,运用PAR指数对每一病例矫治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评分,并作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束时都达到个别正常标准,PAR指数得分平均减少31分。结论:摆式矫治器可以有效治疗部分安氏Ⅱ1类错,同时避免了拔牙,对轻、中度患者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
- 翟佳羽任琼邓利琴姜杰王洪涛邓细河
- 关键词:摆式矫治器PAR指数
- 乳磨牙为支抗前牵引矫治后上牙弓变化的初步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牙颌结构和上颌牙弓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儿10名,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6个月,治疗前(T1)治疗后(T2)进行X线头影测量和石膏模型牙弓测量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结束时患儿侧貌明显改善,SNA增大2.70±0.97°,ANB角增大3.99±1.95°,Wits值增大3.21±1.00mm,有统计学差异(P<0.001)。牙弓宽度增加值从后向前逐渐减小,牙弓周长增加4.66+0.93mm,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以乳磨牙为支抗,上腭快速扩大联合前牵引矫治替牙早期严重骨性Ⅲ类错畸形后侧貌改善明显,上颌骨显著生长和前移,牙弓宽度及牙弓周长增加,能解除上牙弓小于5mm的轻中度拥挤。
- 叶金梅王洪涛邓利琴翟佳羽姜杰邓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