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西燕
作品数: 36被引量:271H指数:9
  • 所属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相关作者

王兴志
作品数:240被引量:1,900H指数:25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四川盆地 储层 储层特征 白云岩 成岩作用
霍飞
作品数:26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
研究主题:白云岩 蒸发岩 页岩 氧化还原条件 微生物
方少仙
作品数:68被引量:974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白云岩 成岩作用 储集层
范存辉
作品数:101被引量:549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裂缝 龙马溪组 四川盆地 储层特征 页岩
侯方浩
作品数:62被引量:1,008H指数:21
供职机构: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马家沟组 白云岩 中奥陶统 灯影组
四川峨眉下三叠统鱼类游泳遗迹(Undichna)的首次记录被引量:2
2012年
记述了四川峨眉龙门硐剖面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中鱼类游泳遗迹:Undichnaunisulca(单槽波形迹),它由一条规则的波浪形正弦曲线组成,波长为28~32 mm,波幅为9~12 mm,波长、波幅较稳定,是一出露于下层面的下浮痕,并分布于同一层面.此遗迹种首次记录在三叠系地层中,目前是我国时代最早的脊椎动物遗迹化石记录之一.
陆廷清王占磊杨西燕张晓莉
关键词:下三叠统嘉陵江组
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世晚期“广元—旺苍”海槽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23
2021年
基于野外露头特征,结合区域构造背景,综合钻井及地球物理资料,利用宏观与微观观察、地球化学元素测试、总有机碳含量及镜质体反射率测定等对四川盆地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二叠统茅口组沉积晚期,川北地区广元—旺苍一带存在一套富有机质的深水沉积,该套地层自北西向南东方向分布,厚10~30 m,以硅质岩、硅质泥岩等为主夹重力流沉积。硅质岩、硅质泥岩单层厚度薄、层面平整,富含硅质放射虫、海绵骨针及体小壳薄的腕足类生物化石,具有典型的深水海槽相沉积特征。地球化学测试硅质岩类中的铜、钴、钼、镍等元素含量以及镍与钴含量的比值等指标均指示此套沉积属深水还原环境下的产物,其TOC值为3.21%~8.19%,平均值为5.53%,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海槽南侧为较高能的台地边缘相区,沉积的主要是厚层块状泥-亮晶生物(屑)灰岩,有利于储集层的形成。茅口组沉积晚期,扬子板块西北缘勉略洋壳向北俯冲与“广元—旺苍”海槽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动力条件。从该海槽的发育位置、沉积特征和形成动力来看,与前人提出的晚二叠世“开江—梁平”海槽相似,因此认为“开江—梁平”海槽在中二叠世晚期就已经具有雏形。
王兴志李博杨西燕文龙徐亮谢圣阳杜垚冯明友杨雪飞王雅萍裴森奇
关键词:中二叠统茅口组深水沉积硅质岩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岩溶型储层特征被引量:48
2009年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目前累计探明地质储量3377.3×108m3。其中,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80%以上,而岩溶型储层贡献最大。在对大量起控制作用的钻井岩心进行系统、详细的描述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镜下铸体薄片研究,提出了研究区奥陶系岩溶作用的形成环境、成因类型、作用机理及岩溶型储层的特征。特定环境中沉积的具含量不一晶间孔隙的粗粉晶白云岩和含硬石膏结核白云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表生成岩期和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孔、缝、洞的发育和保存程度是能否形成良好储层的关键,埋藏成岩期岩溶作用和构造裂隙主要在表生成岩裸露期形成的孔隙系统上叠加发育。储集类型可细分为裂缝-溶孔(洞)型,裂缝-孔隙-溶孔型和孔隙型,其中裂缝-溶孔(洞)型对储层贡献最大。优质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在硬石膏结核粉晶白云岩发育的马五13、马五12小层,平面上分布在中部的硬石膏结核盆缘坪相带。
何江方少仙侯方浩杨西燕
关键词:岩溶储集空间储层类型马家沟组鄂尔多斯盆地
一种定量分析超深层蒸发岩与微生物白云岩之间耦合机制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分析超深层蒸发岩与微生物白云岩之间耦合机制的方法,包括:(1)采集样品;(2)测定样品中常、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每种矿物的含量,同时,测定样品中的C、O、Sr以及碳酸盐岩晶格S同位素;(3)判断沉积相和沉...
霍飞王兴志文华国黄荟文杨西燕李阳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白云岩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
梅秋勇杨西燕王兴志董兆雄李勇
鄂尔多斯盆地乌审旗气田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岩沉积相与储层研究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资料的调研及18口井岩芯观察和分析、对周边地区沉积特征的研究,指出石盒子组底部(盒8下亚段底部)与山西组是沉积间断接触。根据盒8下亚段砂岩的岩性特征、剖面组构特征、沉积构造特征、测井曲线特征和砂岩分布特征...
杨西燕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评价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三叠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2023年
通过岩心观察、微观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等资料,在层序划分基础上对四川盆地开江—梁平海槽东侧飞仙关组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铁山坡—普光地区飞仙关组储层以鲕粒云岩和细粉晶白云岩为主,渡口河—七里北地区以(含砾屑、砂屑、豆粒)鲕粒白云岩为主,鲕粒岩原始结构组分保存更好。(2)研究区储层具有多期次发育特征,铁山坡—普光地区储层在ssq1,ssq2,ssq3层序均有分布,具有发育早、厚度大、分布面积广的特征,Ⅰ,Ⅱ,Ⅲ类储层均发育;渡口河—七里北地区储层发育在ssq2,ssq3层序,发育较晚、厚度小、分布面积有限,以Ⅱ,Ⅲ类储层为主。(3)研究区沉积古地貌及海平面升降控制了鲕滩储层发育的期次、厚度等,在ssq1沉积中晚期海平面开始下降时,古地貌高地开始发育鲕滩储层,厚度大,白云石化作用明显。(4)研究区内陡坡型和缓坡型台缘斜坡带,水体能量的强弱控制了鲕滩沉积物类型,为成岩期溶蚀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进而控制了储层的物性和规模。
文雯杨西燕杨西燕陶夏妍杨容李阳范家兴李阳
关键词:鲕滩储层层序划分飞仙关组三叠系四川盆地
开江-梁平海槽西南侧长兴组生物礁发育特征与迁移规律
2024年
多口钻井的高产结果证实开江—梁平海槽台缘带生物礁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是针对海槽西南侧生物礁发育及迁移特征的系统性研究较少。本文基于钻井岩心、测井以及地震资料,探讨了层序格架下不同台缘带礁体的生长及迁移规律,并明确了礁体的差异化沉积特征。结果表明:①开江-梁平海槽西南侧长兴组在持续海进背景下,总体发育1个三级层序(SQ1),并细分出3个四级层序(ssq1~ssq3);②海槽西南侧长兴组ssq2开始生长生物礁,在ssq3生物礁最发育。龙会场-铁山-龙门地区生物礁为加积型,大猫坪地区为分散弱进积-加积型;③研究区长兴组发育3种类型的台缘带:沉积型陡坡台缘带、走滑断裂型陡坡台缘带、沉积型缓坡台缘带;④确定5类生物礁发育模式:纵向错位叠加式、纵向叠加式、纵向进积式、横向并列式、横向迁移式。研究成果为该区长兴组生物礁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指明了方向。
雷云晶杨西燕文雯
关键词:长兴组
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被引量:16
2018年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控制因素复杂,影响了正确认识储层分布规律。本文利用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宏观与微观特征,结合测井等资料,分析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储层特征,探讨其主控因素。茅口组发育中孔、中渗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和特低孔的裂缝型灰岩储层。储集层主要分布在茅口组顶部的第三段,受沉积、成岩和构造控制明显。台地边缘高能滩核易形成孔隙型白云岩储层,构造发育区易于裂缝型灰岩储层的形成。台地边缘滩核及裂缝发育区带是川西北地区茅口组勘探的方向。
霍飞杨西燕王兴志黄荟文张凤玲
关键词:四川盆地茅口组
苏里格地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岩应力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中二叠统石盒子组盒8下亚段砂岩属于低渗储层,因此在气藏开发时存在潜在的应力敏感性损害。通过对该区苏10井、苏11井和苏16井77个岩心样品采用围压升高—降低的方法进行应力敏感性实验,发现储层应力敏感性中—较强,非储层应力敏感性强。在结合前期对储层样品进行薄片、储集性能等的研究后,发现Ⅰ类、Ⅱ类储层砂岩,特别是其中含高岭石的岩屑石英砂岩在净围压为2 MPa时的渗透率较高,这类砂岩粒度多较粗,柔性岩屑含量较少,残余粒间孔隙和粒径较粗的高岭石晶间孔隙保存较好,在升压—降压过程中岩石受压力影响较小,因此表现出应力敏感性较弱,反之则较强。
杨西燕何江方少仙侯方浩吴正晏宁平阎荣辉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