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传平
作品数: 57被引量:280H指数:10
  • 所属机构:空军总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相关作者

毛高平
作品数:152被引量:519H指数:12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PEUTZ-JEGHERS综合征 双气囊小肠镜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小肠疾病 小肠息肉
唐杰
作品数:50被引量:223H指数:10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双气囊小肠镜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PEUTZ-JEGHERS综合征 小肠疾病 小肠息肉
宁守斌
作品数:114被引量:413H指数:11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PEUTZ-JEGHERS综合征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双气囊电子小肠镜 小肠镜
杨春敏
作品数:120被引量:650H指数:13
供职机构:空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正加速度 胃肠活动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大鼠胃黏膜
周平
作品数:245被引量:645H指数:1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PEUTZ-JEGHERS综合征 飞行员 并发症 端粒相关蛋白 病例报告
慢性胰腺炎所致的左侧门脉高压症(附1例报告)被引量:2
2001年
唐杰曹传平王建荣
关键词:胃肠出血食管和胃静脉曲张胰腺炎
气囊辅助内镜临床应用研究
2011年
目的评价气囊辅助内镜在小肠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怀疑或证实有小肠疾病的患者538例(男282,女256)进行了705例次(经口319次,经肛386次)气囊辅助内镜检查,并对210例小肠疾病患者进行了内镜下治疗。结果 705例次检查共检出病变440例次,小肠疾病阳性检出率为62.4%。对210例患者共实施镜下治疗操作1 171例次,其中成功摘除小肠息肉1 103枚,镜下止血治疗62例次,其中53例止血成功(85.5%,53/62),小肠狭窄扩张治疗6例次,4例经治疗后腹胀及呕吐等症状明显缓解,另2例无效。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共6例次(小肠穿孔3例,术后有3例出现引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消化道出血)。结论气囊辅助内镜不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小肠疾病诊断方法,并能对小肠疾病进行内镜下治疗,开辟了新的小肠疾病治疗模式,可有效避免一些开腹手术。
毛高平宁守斌金晓维唐杰朱鸣曹传平周平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小肠
便隐血试验阳性追踪多发性肠息肉一例被引量:1
2003年
陈立敏常蜀英王洪波曹传平
关键词:便隐血试验阳性
人端粒相关蛋白HKR3、SMARCB1的筛选及其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有十分密切的联系,研究与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相互作用的端粒相关蛋白将有助于了解端粒酶在肿瘤细胞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机制。目的:筛选新的人端粒相关蛋白,为进一步了解端粒酶的全酶结构、生物学特性及其作用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进行人端粒相关蛋白分子的筛选。构建诱饵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BKT7-hTERT,筛选人睾丸cDNA文库;以蛋白质印迹法测定pGBKT7-hTERT融合蛋白的表达。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质粒进行测序,在GenBank中行同源性比较。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TERT、HKR3、SMARCB1mRNA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的表达。结果: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GBKT7-hTERT可在酵母菌株AH109中有效、稳定地表达。cDNA文库筛选获得GenBank已收录的人cDNA序列HKR3和SMARCB1。hTERT、HKR3、SMARCB1mRNA在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表达一致,均呈高表达。结论:HKR3、SMARCB1是人端粒相关蛋白成员,与hTERT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能在胃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相互调节或协同作用。
周平房殿春陈兵毛高平刘为纹曹传平张启杰步晓华
关键词:端粒端粒末端转移酶细胞系酵母双杂交技术
细胞凋亡蛋白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2004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促凋亡蛋白Bid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基因毒性化学剂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制备肝癌动物模型,通过阻断肝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观察肝癌发生过程中肝细胞的增生指数(BrdU LI)与凋亡比率(AI)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 结果:(1)在DEN用药后的第3 d和第10 d,野生型小鼠肝细胞BrdU标记指数和凋亡细胞百分比分别明显高于Bid缺陷小鼠(P<0.05).(2)在DEN用药后的第4 mo,野生型小鼠肝内损伤性结节的数量和表面积明显多于Bid缺陷小鼠,二者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Bid缺陷小鼠对DEN诱导的肝癌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早期肝细胞凋亡有关.
白莉曹传平张映辉毛高平
关键词:肝癌肝细胞肿瘤细胞增生
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内镜治疗随访观察被引量:9
2009年
背景: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病,病因不明且有癌变的可能。目的:分析胃息肉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年7月1日~2009年7月1日于空军总医院接受胃镜检查,诊断为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三种常见类型的胃息肉392例,检出率为3.4%,单发283例,多发109例61.5%的患者位于30~59岁年龄段,53.1%的患者息肉形态为山田Ⅱ型,64.0%的患者息肉最大径≤0.5 cm。365例行病理检查者中,增生性、腺瘤性和胃底腺息肉分别占63.6%、5.5%和31.0%,前两者好发于胃窦部,后者好发于胃体、胃底部。383例患者成功接受内镜治疗。75例有随访资料者中20例复发,其中13例为多发息肉。结论:胃息肉内镜下多为山田Ⅱ型,直径较小,多为单发,病理类型上以增生性息肉和胃底腺息肉多见。多发息肉治疗后易复发。
朱鸣宁守斌步晓华曹传平
关键词:胃息肉胃镜检查病理学
Peutz-Jeghers综合征诊治体会(附31例报告)
2009年
目的加强对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认识,以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总结31例Peutz-Jegher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胃肠道息肉行内镜下切除,较大无蒂息肉手术切除,辅以术中内镜检查。结果31例患者口唇、口腔颊黏膜、手指脚趾末端均有散在分布的黑/褐色斑,29例有阵发性腹痛,伴腹胀,无排便、排气、血便。息肉分为无蒂、亚蒂、长蒂息肉,表面呈分叶状或菜花状,部分息肉表面黏膜糜烂,伴溃疡形成。术后第3天发生便血4例,小肠穿孔行手术修补治疗1例。病理证实错构瘤29例,十二指肠黏液腺癌1例,空肠黏液腺癌1例。结论胃镜、结肠镜、小肠镜是Peutz-Jeghers综合征重要的治疗手段,≤3cm息肉行镜下切除,>3cm无蒂或亚蒂息肉或可疑癌变倾向的患者宜手术治疗,术中辅以内镜检查进一步切除小肠息肉是治疗Peutz-Jeghers综合征的重要补充手段。
周平毛高平唐杰曹传平杨春敏宁守斌陈英王建荣赵瑜
关键词:息肉临床诊治生活质量
气囊辅助内镜联合胶囊内镜诊治Peutz-Jeghers综合征小肠息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气囊辅助内镜(BAE)联合胶囊内镜(CE)对Peutz-Jeghers综合征(PJS)患者小肠息肉的诊治价值。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86例PJS患者进行BAE检查,并对小肠息肉进行内镜下切除治疗,在接受BAE诊治后对部分患者进行了CE检查。详细记录两种检查方法检出小肠息肉情况(数目、大小、分布)、内镜切除息肉情况及内镜诊治相关并发症。结果 86例PJS患者共接受了237例次BAE检查及治疗(经肛95例次,经口142例次),86例患者均发现有小肠多发息肉,共检出直径≥10mm小肠息肉1895枚,主要集中在近段小肠(80%,1516/1895)。内镜下共切除直径>10mm的小肠息肉1342枚(切除率71%,1342/1895)。有35例患者在BAE诊治后接受了CE检查,在其中17例患者中检出直径≥10mm的小肠息肉32枚,再次对其中14例患者行17例次BAE检查,共发现25枚小肠息肉并全部内镜下切除。与BAE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共7例次(小肠穿孔3例,引起血红蛋白水平下降的消化道出血4例)。结论 BAE能有效切除PJS患者小肠多发息肉,CE可安全有效监测PJS患者小肠息肉,两者联合应用,在PJS患者小肠息肉内镜诊治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宁守斌毛高平唐杰金晓维朱鸣步晓华曹传平赵杰银新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肠息肉胶囊内窥镜
双气囊小肠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8
2005年
初步的研究表明,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要检出率明显优于小肠剂造影,具有安全,可真视观察、图像清晰、可进行活检等优势。本方旨在初步探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对论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传统检查方法进行比较。
毛高平宁守斌曹传平周平杨春敏
关键词: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论断价值小肠疾病图像清晰检出率
肝癌切除术后高凝状态对肿瘤转移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肝癌手术切除后机体凝血活性的改变对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影响. 方法:切除正常成年615小鼠部分肝脏,24 h后取血测凝血活性.在部分肝切除(PH)的动物同时给予脾接种转移性肝瘤细胞,在手术前后给予纤溶酶抗凝治疗,饲养动物11d 后分析肿瘤转移程度. 结果:单纯PH组术后血小板聚集(PLT)和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明显增加(P=0.018<0.05,P=0.012<0.05),提示凝血活性显著增高;由于凝血因子消耗,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显著延长(P=0.007<0.01, P=0.0019<0.01).在给予PH组动物纤溶酶处理后,除PT 外,几乎全部恢复到手术前水平(P>0.05).手术+抗凝治疗组肿瘤转移程度较单纯手术组有明显减少(P=0.003<0.01). 结论:PH后机体高凝状态与术后肿瘤转移增强可能有明显相关性.
白莉毛高平张映辉曹传平
关键词:肝癌切除术高凝状态肿瘤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