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曲书强
-

-

- 所属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所在地区: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资助项目
相关作者
- 张秀秀

- 作品数:10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毛细支气管炎 IL-23 IL-17 特应性体质 儿童
- 蔡金龙

- 作品数:8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肺炎支原体 肺炎患儿 肺功能 发病机制 支气管哮喘
- 于水莲

- 作品数:70被引量:253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性关节炎 ADAM33基因
- 张磊

- 作品数:38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哮喘 甲基化水平 结直肠癌 免疫
- 张驰

- 作品数:12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肺炎支原体 肺炎患儿 肺功能 研究生培养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的非手术治疗选择
- 2018年
-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SDB)的人群发病率逐渐升高,而良好的睡眠是保证儿童健康成长的前提。合理有效地治疗可以减轻或完全缓解患儿症状,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生命质量。单纯的手术治疗所带来的创伤及各种并发症,使家长们及临床工作者期待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气道正压通气、药物等非手术治疗手段愈加成熟。
- 李丹曲书强
-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 S100A12蛋白、挥发性有机物等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进步十分迅速,最小婴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作为对早产儿最具威胁的胃肠道并发症,因其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得到了新生儿学家的广泛重视。目前NEC的发病机制尚未明朗,发病早期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难以区分,因此特定的生物标志物对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针对NEC粪便生物标志物,包括S100A12蛋白、挥发性有机物、粪钙防卫蛋白、脂质运载蛋白-2、粪便自诱导分子-2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 颉相君曲书强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生物标志物无创性早产儿
- IL-17在哮喘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哮喘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同质性疾病,其主要特点是慢性持续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导致反复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然而,大量的队列研究分析表明,根据哮喘的临床和功能特点,区分了哮喘不同的临床表型[1]。目前,口服糖皮质激素(O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支气管扩张剂是所有哮喘的基本治疗方案。
- 尹秀志曲书强
- 关键词:IL-17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气道高反应慢性持续性
- 围生期暴露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总体控制水平仍不理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生命早期发生的负面事件,甚至在围生期,会显著增加生命后期哮喘和肺功能不良的风险。本文就围生期暴露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胡隆基曲书强
- 关键词:围生期支气管哮喘环境暴露儿童
- 哮喘患儿血白细胞介素-2、10、13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2 (IL 2 )、IL 10、IL 13的变化及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16例哮喘患儿及 10例正常儿童血浆IL 2、IL 10、IL 13的含量。结果 哮喘组血浆IL 2、IL 13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IL 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均 <0 .0 5)。结论 IL 2、IL 10、IL 13等细胞因子参与儿童哮喘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
- 逯晓辉张松岩曲书强张华王丽群张凤蕴
- 关键词:儿童哮喘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3
- 槐杞黄颗粒佐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 观察槐杞黄颗粒佐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共选取24个儿科中心住院或门诊诊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3 000例,所有患儿均予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规治疗及对症治疗,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口服槐杞黄颗粒3个月.依据肺炎的分类,分别将上述两组分为:大叶肺炎研究组、大叶肺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研究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观察对比各组住院期间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胸部正侧位片或肺部CT肺部炎症吸收情况、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并于3个月后随访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或肺炎的次数、食欲增加的情况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共2 378例完成临床观察.大叶肺炎研究组、支气管肺炎研究组住院天数、发热天数显著少于大叶肺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P<0.001).大叶肺炎患儿中,治疗后2周大叶肺炎研究组实变吸收情况显著优于大叶肺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肺炎程度评分大叶肺炎研究组低于大叶肺炎对照(P<0.05).出院后随访3个月,大叶肺炎研究组、支气管肺炎研究组的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支气管炎次数显著低于大叶肺炎对照、支气管肺炎对照组.大叶肺炎研究组、支气管肺炎研究组较大叶肺炎对照组、支气管肺炎对照组食欲增加显著(P<0.001).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21例(轻度腹泻),研究组12例,对照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口服槐杞黄颗粒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能够显著缩短发热天数、住院天数、促进大叶肺炎患儿实变的吸收,降低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口服3个月槐杞黄颗粒可有效减少肺炎支原体肺炎后患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的次数,增加患儿食欲,安全性好.
- 单丽沈尚云晓李淼韩晓华成焕吉黄燕戴吉成曲书强孙珺白燕刘长山任少敏李迎春孙丽平邹映雪徐浩吴秀清闫虹陈静姚莉苏艳琦贾春梅史成华刘建华张中平王峻韩玉玲王艳芬王玉水杨光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槐杞黄颗粒多中心研究
- 儿童气溶胶吸入技术及注意事项被引量:1
- 2021年
- 吸入疗法是控制呼吸道疾病的重要措施,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该文从原理、优势与局限性方面介绍了3种主要的吸入技术,即喷雾吸入、压力定量吸入、干粉吸入。并探讨了不同吸入器的应用以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 张秀秀曲书强
- 关键词:儿童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中IL-17和IL-23水平变化及意义
- 目的初步探讨IL-17和IL-23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角色,以及特应性体质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影响,为不同体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ISA)法检测60例毛细支气管...
- 张秀秀曲书强
-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特应性体质IL-23外周血
- 缺氧缺血脑损伤新生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在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鼠脑组织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7日龄SD新生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40只、HIBD组40只,以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环境建立新生鼠HIBD模型。在模型建成后6 h、24 h、48 h和72 h分别处死动物。采用实时定量PCR(RT PCR)技术及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缺氧后不同时间点AQP-4的表达情况,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采用两种技术得到的结果具有一致性。HIBD组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从6 h开始HIBD组AQP-4表达较对照组增加,24 h达高峰,48 h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至72 h降至最低,且低于对照组。结论:HIBD组AQP-4的动态表达趋势与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时脑水肿形成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新靶点。
- 吕莹程春华姜伟张秀秀张磊曲书强徐福强
- 关键词:AQP-4缺氧缺血性脑损伤WESTERN印迹脑水肿
- 地塞米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DEX(地塞米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鼠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揭示其发病机制,以期指导该病的早期治疗。方法将健康7日龄SD新生大鼠96只,清洁级,雌雄不限,平均体重12-18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DEX组,各组32只,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并结扎,吸入92%N2+8%O2氮氧混合气体行缺氧处理3h,制成HIBD模型。假手术组只作分离左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不作缺氧处理,不给与药物处理。DEX治疗组于建模成功后立即腹腔注射10mg/kg,假手术组及HIBD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上述各组均于术后6h、24h、48h、72h随机抽取8只,于麻醉下处死取脑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新生大鼠脑组织AQP-4蛋白表达及实时定量PCR检测AQP-4 mRNA的表达。结果 SD鼠在缺氧处理后出现异常行为学改变。AQP-4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缺氧诱导后显著升高,DEX的治疗则使SD鼠异常行为的表现程度减轻,后趋于正常,且能够降低HIBD导致的AQP-4的升高。结论 DEX对HIBD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 曲书强张凤蕴赵霞霞张磊吕莹姜伟段艳飞
- 关键词:新生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