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好文
作品数: 252被引量:1081H指数:14
  • 所属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焕章
作品数:95被引量:304H指数: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急性肺损伤 肺肿瘤 气道 大鼠气道
吴昌归
作品数:229被引量:1,709H指数:19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哮喘小鼠 支气管哮喘 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刘颖格
作品数:55被引量:171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大鼠气道 哮喘 甲苯二异氰酸酯 激素抵抗型哮喘 多态性
赵峰
作品数:62被引量:194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氟伐他汀 急性肺栓塞 激素抵抗型哮喘 多态性 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
宋立强
作品数:127被引量:570H指数:12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哮喘 哮喘小鼠 支气管哮喘 杯状细胞 气道
大鼠栓塞肺组织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大鼠血栓栓塞肺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的蛋白差异表达。方法采用血栓颈静脉注入法制备大鼠急性肺栓塞模型,采用双向电泳技术(2-DE)找出差异蛋白,用MALDI-TOF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差异蛋白,并对部分差异表达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技术作进一步验证。结果肺组织蛋白的2-DE胶银染可分离出2800多个点,考染可达到2400个点以上。经图像分析得到的46个差异表达蛋白中有32个蛋白得到鉴定。对部分差异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在蛋白水平的验证结果与2-DE结果基本相符。结论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可以发现大量栓塞肺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这些差异表达蛋白将为研究肺栓塞发病的分子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和依据。
李圣青戚好文赵峰阙海萍张晓君赵馨潘刚杨树广刘少君
关键词:肺栓塞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计算生物学
尿激酶对大鼠胸膜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_1、VEGF、PAI-1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尿激酶(urokinase,UK)对大鼠胸膜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胸膜,培养、纯化并鉴定FB。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2组:对照0组由不含胸膜FB的40个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对照1组由40个胸膜FB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TGF-β1、PAI-1、VEGF的含量;实验组分为4组,共40个样本,分别加入5000、10000、20000和30000I U/ml的UK,培养24h后取上清液,测定其中TGF-β1、VEGF、PAI-1量。结果对照0组未检测出TGF-β1、PAI-1、VEGF;对照组1胸膜FB分泌TGF-β1、VEGF、PAI-1的量为(3 135.205±390.975)pg/mL;(22.09±7.48)ng/ml;(1.8775±0.39)ng/ml;加入5000~30000I U/ml尿激酶的试验组,TGF-β1、VEGF、PAI-1的浓度与对照1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胸膜成纤维细胞能分泌TGF-β1、PAI-1、VEGF;而尿激酶能抑制其分泌。
邵景韫刘安戚好文
关键词:尿纤溶酶原激活物胸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SPRAGUE-DAWLEY
肺癌细胞核DNA含量和形态参数图象分析
1993年
利用图象分析技术测定了80例4种类型肺癌细胞核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核面积、核体积和核周长),并分别与支气管粘膜迈性炎症和正常小淋巴细胞核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肺癌组与非肿瘤组之间DNA 含量和形态参数有明显差异.同样4种肺癌之间亦有一定的差异性,肺癌细胞核DNA 含量与核面积、核体积均呈负相关.
戚好文丁华野李振江赵一玲李焕章马福成
关键词:肺肿瘤病理学DNA细胞核
尿激酶对胸膜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胸膜成纤维细胞(FB)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及尿激酶(UK)对其分泌作用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胸膜,培养、纯化并鉴定FB。设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分为2个亚组:对照0组由不含胸膜FB的24个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对照1组由24个胸膜FB样本组成,加入无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24 h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实验组分为4个亚组,共24个样本,分别加入5 000(A组)1、0 000(B组)、20 000(C组)和30 000 IU/mL(D组)的UK,培养24 h后取上清液,测定TGF-β1的含量。结果胸膜FB分泌TGF-β1的量为(3035.655±394.975)ng/L;A、B、C、D组(5 000-30 000 IU/mLUK)对TGF-β1均有抑制作用,A组与B、C、D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B、C、D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0组未检测出TGF-β1。结论胸膜FB能分泌TGF-β1,UK能抑制其分泌。
邵景韫戚好文李建刘安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尿激酶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导致豚鼠气道反应性增高及M2受体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通过电刺激迷走神经,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急性期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及其影响机制,探讨RSV感染与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RSV感染豚鼠,第6 d电刺激迷走神经法测定气道反应性,二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并比较气道内压力(IP mmH2O)。给予选择性M2受体激动剂匹罗卡品,检测IP的变化,判断M2受体功能是否障碍。结果:未刺激迷走神经时,感染组和对照组豚鼠的IP分别为(11.08±1.02)mmH2O、(11.75±1.47)mmH2O,差异无显著(P>0.05)。给予电刺激后,2组IP均呈频率依赖性增高,且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依次给予匹罗卡品,对照组IP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而感染组IP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RSV感染导致气道副交感神经自身抑制性M2受体功能障碍,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发生。
方丽萍戚好文林汉军许东亮
关键词: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气道高反应性迷走神经受体
强力霉素对人肺癌细胞系增殖及侵袭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增殖和体外侵袭能力及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不同浓度强力霉素(2.5、5、10、20、50mg/L)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Millicell-pore小室法,研究不同浓度强力霉素(2.5、5、10、20mg/L)作用后,A549细胞MMP-2蛋白表达及其体外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结果10mg/L以上强力霉素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5mg/L以上强力霉素可以抑制A549细胞中MMP-2蛋白的表达及体外侵袭。结论强力霉素可以抑制A549细胞增殖及体外侵袭,其抑制A549细胞侵袭及转移的作用与其抑制MMP-2的表达有关。
张彩莲戚好文郭向云慕德广张宇飞呼彩莲
关键词:肺癌基质金属蛋白酶强力霉素
胸水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探讨胸水中淋巴细胞微核率 (PFL MNF)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方法 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健康人各 2 0例采用细胞分裂阻滞微核 (CB- MN)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PBL MNF)及用丝裂霉素 C(MMC)诱发 PBL MNF,直接用光镜观察 PFL MNF.结果 PFL MNF与 PBL MNF有良好的相关性 (r=0 .935 ,P<0 .0 1)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自发 PBL MNF及诱发 PBL M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 (P<0 .0 1) .良性胸腔积液组 PBL MNF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 (P>0 .0 5 ) .恶性胸腔积液组 PFL MNF较良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升高 (P<0 .0 1) .结论  PFL MNF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实用 ,并可以代替PBL MNF检测 ,PFL MNF检测可成为良。
冯恩志戚好文薛军
关键词:染色体淋巴细胞微核率染色体畸变良恶性胸腔积液
1,25·二羟维生素D3对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近年来气道重建在哮喘发病机制和治疗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它被认为是哮喘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哮喘气道病理改变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哮喘治疗的一大靶向目标。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D,VD]是...
宋颖芳柏长青戚好文吴昌归
文献传递
小鼠肺栓塞模型的诱导及比较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建立 3种药物引起的小鼠肺栓塞模型 ,并比较不同肺栓塞模型之间的特点 .方法 :以C5 7BL/ 6小鼠为实验动物 ,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 5组 (n =5 ) .分别用胶原 +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 (ADP)和凝血酶 3种药物的最低致死剂量经颈内静脉注射 ,诱导小鼠肺栓塞模型 ,以未处理组和生理盐水组为对照 ,研究小鼠肺部微血栓的数量和构成以及外周血小板计数的改变 .结果 :生理盐水组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了 (6 2± 8)× 1 0 9/L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 ,3种药物中外周血小板计数减少最多的是凝血酶组 (987± 1 35 )× 1 0 9/L ,P <0 .0 1 ,其次是胶原 +肾上腺素组 (4 5 9± 78)× 1 0 9/L ,P <0 .0 1 ,最少的是ADP组 (31 2± 4 6 )× 1 0 9/L ,P <0 .0 5 .光镜下观察 ,每高倍视野凝血酶组小鼠肺部微血栓形成的数量最多 (4 .9± 0 .3) ,其次是胶原 +肾上腺素组 (2 .3± 0 .5 ) ,最少的是ADP组 (1 .2± 0 .2 ) ,P <0 .0 5 .免疫组化结果提示 3种类型的肺栓塞都主要是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构成的透明血栓 .结论 :3种药物可分别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凝血系统 ,在肺部形成性质相同但程度不等的肺栓塞 。
李圣青张艰戚好文杨贵忠
关键词:肺栓塞胶原ADP凝血酶动物模型小鼠
血清内皮素-1作为早期放射性肺损伤标志物的探讨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作为一种早期放射性肺损伤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血清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将19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实验组,即:放射组(R组)、氟代他汀(Flu)干预组(Flu组)、维甲酸干预组(Ra组)及地塞米松(Dex)干预组(Dex组)。实验组大鼠麻醉固定后,用直线加速器全胸照射15Gy1次,剂量率为2Gy/min,距离为1m。从照射后次日开始,Flu组经胃灌服Flu(20mg·kg-1·d-1),Ra组灌服Ra(20mg·kg-1·d-1),Dex组灌服Dex(3.33mg·kg-1·d-1),C及R组均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照射后5、15、30、60d,将大鼠分批断头或经心内穿刺取血,分离血清;同时切取肺组织,用放射测定法(RIA)分别测定ET1,层黏连蛋白(LN)及透明质酸(HA)的水平;同时观察肺部的病理变化。结果:与C组相比较,R组大鼠血清ET-1的水平于照射后第5天开始升高(P<0.05),尔后随着放射性肺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于照射后60d检测达高峰。R组大鼠血清LN的水平于照射后30d开始升高,HA于照射后60d开始升高。R组大鼠血清ET-1水平的升高明显早于其他各组,且同放射性肺损伤的病理变化的程度相关。结论:血清ET-1可作为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诊断及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的一种标志物。
戚好文叶江枫宋立强陈卫强梁军穆德广
关键词:放射性肺损伤内皮素-1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