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车伟
-

-

- 所属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赵文

- 作品数:56被引量:4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收入分配 劳动报酬 劳动报酬份额 经济增长 收入差距
- 蔡翼飞

- 作品数:61被引量:58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新型城镇化 城镇化 城乡 小镇 人口
- 王智勇

- 作品数:68被引量:447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面板数据 地级市 经济增长 城镇化 城市化
- 程杰

- 作品数:68被引量:1,034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 研究主题:劳动力市场 劳动参与率 就业 养老金 流动人口
- 张士斌

- 作品数:64被引量:453H指数:12
-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
- 研究主题:社会养老保障 经济增长 社会保障 人力资本 养老金制度改革
- 人才问题的人口学思考 从人口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才大国被引量:5
- 2004年
- 张车伟
- 关键词:人口学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教育体制
- 树立新的人口观 实现人口均衡协调发展被引量:4
- 2010年
- 当前人口问题的新表现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创造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快速地实现了人口的两个转变:一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二是南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中国在经济社会尚不发达的阶段开始实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极大地促进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同时,罔家义通过大力投资于教育和健康,极大地改善了人口的素质,推动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 张车伟
- 关键词:人口观协调发展人口再生产类型人口大国人口素质人口问题
- 中国30年经济增长与就业:构建灵活安全的劳动力市场被引量:64
- 2009年
- 运用宏观统计数据,本文首先回答了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创造就业的问题.通过分阶段分析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创造了大量就业的增长;本文第二部分分析劳动供求关系的最新变化及其演变趋势.认为劳动供求关系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但中国尚没有步入劳动力短缺时代.在今后20年左右的时间内仍然拥有充足的劳动供给;本文第三部分讨论了当前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认为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非正规化严重、初次收入分配扭曲等问题突出:第四部分为结论,提出构建安全灵活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设想。
- 张车伟
- 关键词:经济增长就业劳动力市场
- 如何实现居民收入增长?被引量:2
- 2014年
- 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且居民收入增长落后于经济增长,这使得实现到2020年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成为一项艰巨任务。本文在分析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梳理了居民收入增长的特征,探讨了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增加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实现居民收入增长目标需要守住经济增长的底线,提高劳动报酬收入,健全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还要改革资本市场,畅通资本收益转化为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通道。
- 张车伟赵文
- 关键词:经济增长劳动报酬
- 我国新失业群体的现状、特征及应对措施被引量:8
- 2005年
- 张车伟
- 关键词:失业群体起始年龄初中毕业高中毕业教育程度
- 人口与经济分布匹配视角下的中国区域均衡发展被引量:71
- 2013年
- 从统计上看,一个地区偏离均衡发展的程度可以表示为该地区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占全国份额与人口占全国份额的偏离程度,区域差异其实就是其经济分布与人口分布间的不匹配程度。文章使用度量人口与经济分布不匹配程度的指标,重新审视了中国的区域差距及其变化,发现区域差距自2003年以后呈现收敛趋势;通过把区域差距分解为人口聚集和经济聚集程度变化的相对差异,探讨了区域差距变化的动态机制,发现中国的区域差距主要由经济聚集度变化所决定,人口聚集度变化往往处于从属地位,但随着人口流动壁垒的降低,其在缩小区域差距上的作用在不断加大;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
- 张车伟蔡翼飞
- 关键词:区域均衡发展
-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建议被引量:1
- 2016年
- 我国特大城市现有人口规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不改变人口聚集的原因,不可能有效改变人口聚集的结果。鉴于我国特大城市进一步聚集人口的潜力正逐渐式微,人口调控因此不应再设置总量目标,而应通过优化人口空间布局,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匹配平衡。具体来看,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应以设置结构性指标作为手段,重点解决中心城区人口过密问题,通过统筹都市圈的产业布局、经济活动和公共服务引导人口合理聚集。
- 张车伟
- 关键词:人口调控都市圈
- 必须重视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
- 1991年
-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生育水平存在着极大的地区间差异。妇女总和生育水平农村远远高于城市。90年代人口控制面临的困难就在于城市妇女的生育水平已非常低,不可能再下降、而农村妇女的生育水平虽还有再降的潜力,但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控已到了事倍功半的程度,仅仅依赖计划生育政策想把农村生育率降到预期水平是不够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生育率居高不下呢?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分析为什么我国城、乡妇女生育水平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异。
- 张车伟
- 关键词:生育水平妇女地位妇女生育人口控制城市妇女地区间
- 人口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影响及其对策建议被引量:1
- 2015年
- 人口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常变量”,其长期趋势不仅影响“十三五”时期各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及其占全部人口比例双双持续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老龄化速度居于世界前列,“未富先老”特征明显。人口变化的这~趋势必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长期、深刻而巨大影响,适时全面放开二孩生育,让生育水平有所回升,已经成为发展之急和民生之需。
- 张车伟
- 关键词:人口比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龄化速度生育水平中国梦
- 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人口流动与区域协调发展被引量:12
- 2022年
- 畅通国内大循环需要统筹好区域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大城市有集聚人口的经济优势,但城乡制度不同、大规模劳动力流动和社会保障全国统筹滞后并存、部分地区人口负增长趋势逐步显现,这都进一步制约了劳动力优化配置。为促进国内大循环,应立足人口流动典型特征,加快探索构建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通道,逐步打破城乡分割;逐步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建立基于常住地和身份证信息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制度平台;继续推动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地制宜地以人口政策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促进人口负增长地区发展;不断完善适合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促进高技能人才合理流动。
- 邓仲良张车伟
- 关键词: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