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树强
作品数: 111被引量:478H指数:11
  • 所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窦科峰
作品数:911被引量:4,247H指数:2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肿瘤 肝细胞癌 肝癌 肝细胞
李开宗
作品数:404被引量:1,705H指数:18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外科手术 活体肝部分移植术 肝肿瘤 肝细胞癌
杨雁灵
作品数:122被引量:406H指数:10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小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预防术后 排斥反应
陶开山
作品数:155被引量:51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肝移植 异种移植 肝移植术后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癌
付由池
作品数:179被引量:831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肝移植 医源性胆管损伤 胆管损伤 并发症
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和临床应用比较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本文探讨胰肠吻合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选择以及不同吻合方式与发生胰瘘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组回顾2002-12/2005-06间行胰肠吻合病例34例,其中3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腺横断伤,胰肠吻合方式包括端端套入吻合,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胰管支撑和胰液引流包括胰管支撑内引流、胰管支撑外引流和无胰管支撑等.结果术后胰瘘总发生率为5.88%(2/34),死亡1例.两种主要吻合方式比较,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时间较端端套入吻合时间显著缩短(P<0.05),胰瘘发生率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种吻合方式均较容易掌握,双层连续套入式吻合时间较端端套入式吻合缩短.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是影响胰瘘发生率的重要因素.在吻合技术未熟练掌握时,放置胰管支撑外引流有助于减少胰瘘发生.
遆振宇岳树强杨雁灵王怀志李海民窦科峰
关键词:胰瘘
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供肝的修整
1998年
由于活体肝部分移植的供肝来自健康成人的部分肝脏,为使其能迅速正确植入受体体腔,切取的供肝必须作适当的修整。
管文贤李开宗窦科峰高志清付由池岳树强戴辉Tanaka Koichi
关键词:肝脏移植肝脏功能肝组织
小儿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
1999年
目的 探讨小儿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的技术。方法 1997 年6 月30 日我科成功地进行了1 例小儿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供体男性,40 岁, 系患儿父亲, 行肝左外侧叶切除术( 脏脏Ⅰ、Ⅱ段) 。术中用B超确认肝血管走向, 确定切肝界线, 以超声刀和双极电凝器断肝, 切肝过程不阻断肝脏血流, 肝脏热缺血时间为零。受体为10 岁女童,体重24kg, 身高121cm ,为先天性弥漫性肝内胆管囊性扩张症、复发性胆管炎、肝硬变。结果 供体无任何术后并发症, 受体早期并发症得以控制, 至今已健康存活11 月余。结论 成功的活体肝脏切除技术是肝移植提供优质供肝的重要保障, 本例的成功为小儿肝移植提供了新的前景。
史宪杰窦科峰李开宗管文贤高志清傅由池朱庆生张英民赵青川岳树强王德盛张新海
关键词:肝移植肝切除术儿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方法 对 7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该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患者均经相应的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而痊愈 .结论 准确的诊断、积极有效的围手术期处理与正确的术中处理是防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胆道远期并发症的重要举措 .
岳树强窦科峰李开宗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症
损害控制性外科在肝损伤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损害控制性外科(DCS)以其简单、快捷的操作,有效地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和生存率,适用范围逐渐扩大。本文主要结合对DCS理念的理解和临床救治肝损伤患者的实践体会,阐述DCS的理论基础、基本程序,探讨DCS在肝损伤患者中应用的适应范围,回顾近年来DCS处理肝损伤的新技术、新方法,讨论DCS在肝损伤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意义。
李俊杰赵威岳树强尹文
关键词:手术肝损伤
临床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供肝的灌洗和保存被引量:3
1998年
管文贤李开宗窦科峰高志清付由池岳树强戴辉TanakaKoichi2
关键词:肝移植肝灌注
胆总管结石阴性探查原因分析被引量:9
1998年
岳树强李开宗窦科峰付由池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探查胆结石
肝细胞肝癌中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与肝细胞肝癌 (HC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利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技术 (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33例肝细胞肝癌中自发性细胞凋亡和PCNA的表达。结果 :TUNEL染色凋亡阳性细胞为胞核呈蓝紫色颗粒 ,PCNA染色阳性为胞核呈棕黄色颗粒状。肝癌组织的凋亡指数AI(0 .40 )和PCNA指数PI(2 6 .75 )都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的AI(0 .11)和PI(7.6 3) ,并且在包膜受侵犯者及低分化癌组织中AI和PI都明显增高 (P <0 .0 1)。此外 ,AI与PI呈高度正相关 (r=0 .8,P <0 .0 1)。结论 :细胞凋亡和PCNA参与HCC的发生和发展 ,随着HCC分化程度的降低 ,凋亡指数和PCNA指数显著增加。
郑建勇李江李开宗岳树强
关键词:肝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HCCPCNA
免疫抑制剂FK506预处理对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FK5 0 6预处理对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脂多糖 (LPS)诱导内毒素休克小鼠 15 5只为研究对象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LPS组 (n =80 )、LPS +FK组 (n =75 )。随机抽取LPS组小鼠 2 0只 ,LPS+FK组小鼠 15只进行生存率观察 ,两组剩余小鼠给予LPS注射后 ,分时间段采血 ,剖胸、腹取肺脏及肝脏组织 ,测定肺干重/湿重比值 (W/D) ,血清TNF α、IL 1β和ALT、AST值。HE染色光镜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与LPS组相比 ,LPS +FK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72h存活率达 4 6 .6 % ;各时间点肺干重/湿重比值及血清ALT、AST含量均显著降低 ;血清TNF α、IL 1β含量明显降低 ,肝、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结论 FK5 0 6预处理可减轻内毒素休克所致的多器官损害 ,具有下调炎症反应的作用。
窦春青周宁新窦科峰赵青川杨雁灵岳树强李开宗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干预作用TNF-AFKS06FK506
甘草甜素体外诱导肝癌细胞MHCC97-H自噬性死亡的实验被引量:16
2018年
目的观察甘草甜素在体外对肝癌细胞MHCC97-H的抑制作用,探索其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MHCC97-H,加入不同浓度的甘草甜素,观察不同时间点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摸索50%细胞存活的处理浓度和时间。建立细胞平板克隆和侵袭迁移实验模型,观察甘草甜素处理对MHCC97-H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对培养细胞进行吖啶橙染色,观察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并利用自噬抑制剂3-MA和自噬关键基因Atg7-siRNA抑制细胞自噬活性,检测细胞存活率。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blot)检测白噬相关蛋白LC3B的变化以及信号通路mTOR和ERK1/2的活化情况。结果甘草甜素对MHCC97-H细胞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2mmol/L浓度的甘草甜素处理细胞48h,细胞存活率约为50%。甘草甜素处理组细胞克隆球数量明显少于未处理组(176.74-14.5比410.0±32.1),细胞侵袭迁移率较低(g1.0%±3.8%比100%)。甘草甜素处理细胞胞质中自噬小体形成明显增加,LC3B-Ⅱ表达增强,LC3B-Ⅱ/I比值增大,P62降解加快。同时,可检测到p-mTOR表达减少和p-ERK1/2表达增加。自噬抑制后,细胞存活率高于对照组(3-MA:64.3%比45.9%;Atg7-siRNA:67.7%比47.1%)。结论甘草甜素具有增强肝癌细胞自噬活性,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的能力,具备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李霄张玄张卓超王权成张虹白鸽岳树强
关键词:甘草甜素自噬MHCC97-HMTORER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