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辜德宏
-

-

- 所属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刘伟一

- 作品数:27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湖南省高校 高校 大学生 篮球竞赛 NBA
- 王家宏

- 作品数:246被引量:3,091H指数:30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体育 体育产业 公共体育服务 公共体育 篮球
- 吴贻刚

- 作品数:112被引量:1,155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研究主题:竞技体育 拳击 青少年 下肢 业余训练
- 尚志强

- 作品数:53被引量:4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传媒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产业 体育 竞技体育 青少年 大学生
- 刘雪勇

- 作品数:62被引量:287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高尔夫 大学生 高校 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
-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为了解自媒体与高校体育文化传播的关系,通过文献资料法,研究当前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的自媒体传播的作用、效益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认为自媒体平台已成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自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应通过加强校园主流媒体建设、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媒介素养和不断创新校园体育文化内容等方面实现。
- 冯巍辜德宏
-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自媒体高校媒体融合
- 竞技体育内生动力概念认识及实践反思
- 2023年
- 为厘清竞技体育内生动力的概念以及更好地审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动力属性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了政府与社会、市场在竞技体育发展中的动力特点。研究认为,竞技体育的原发性价值主体是人,人和人的需求是竞技体育发展需关照的核心价值主体与需求。社会和市场与竞技体育的内在价值主体和需求联系紧密,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竞技体育的政治功能是被现代社会发展所建构出来的一种功能,当竞技体育被等同为“为国争光”的体育,政府成为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但竞技体育不应当被等同为“为国争光”或“争金夺银”的体育,因为那将会窄化甚至异化竞技体育的意涵。研究建议,在满足人的需求基础之上,将国家需求与之同构,有利于建构竞技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链条,激发发展源动力,形成良性发展循环。
- 辜德宏
- 关键词:竞技体育内生动力政府作用
- 城市体育元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作用机制和发展策略——基于城市空间理论的思考被引量:26
- 2018年
- 借鉴城市空间理论,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城市体育元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作用机制和发展策略。研究认为:城市体育元素通过调整与优化城市功能空间、消弭城市社会空间的分异、发展与完善城市公共空间、建构与形塑城市文化空间、调整城市经济空间布局,来建构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发展策略为:提高城市体育元素质量,拓展城市功能空间,打造城市品牌的吸引力;拓展城市体育元素功能,推动城市社会空间融合,提升城市品牌的亲和力;丰富城市体育元素用途,完善城市公共空间,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标识;开发城市体育元素载体,建构城市文化空间,促进城市品牌的认同;激发城市体育元素活力,优化城市经济空间,增强城市品牌的竞争力。
- 冯巍辜德宏孟文光
- 关键词:体育管理城市品牌体育元素
- 历史与变迁: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人本化回归及战略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对德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人本化回归及战略价值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经历历史变迁的德国竞技体育在激荡中逐渐摆脱了政治利益束缚与畸形思维牵制,最终理性选择了符合国家和国民现实利益需要的人本化发展方式。其竞技体育人本化回归蕴含四个层面的战略价值诉求:其一,体育层面的战略诉求:促进竞技体育、大众体育、学校体育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其二,政治层面的战略诉求:契合于德国新时期的国家政治安全观和理性政治思维,摆脱盲目的政治效应追求;其三,经济层面的战略诉求:促进体育产业品牌化、科技化和集群化发展,助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其四,社会层面的战略诉求:移民化背景下通过体育促进社会融合,提升国家社会凝聚力和国家文化认同感。德国竞技体育的人本化回归在竞技体育社会力量的培育、政府竞技体育职能转变、体育产业深度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发展思路转变等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启示。
- 浦义俊浦义俊辜德宏
- 关键词:竞技体育
- 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基本理论问题探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转变发展方式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体育事业发展的主线,对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为深化对于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认识,运用文献资料法,在认识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概念、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求和支撑条件。研究认为:1)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为集约、均衡、和谐、常规化的发展等。2)要求为科学认识转向、转幅、转速问题,合理处理旧发展方式与新发展方式的关系,正确处理转变的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的关系。3)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条件为人才资源、科技和管理创新、变革的共识性认识等。为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提供学理上的支撑。
- 辜德宏吴贻刚
- 关键词:竞技体育
- 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成长路径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成长的样态、路径及发展启示进行了梳理。研究认为,美国竞技体育发展中社会和市场力量的成长呈现为数量众多的发展“微单元”、形式多样的供给与服务链、覆盖广博的国家发展网络等样态。其成长路径表现为:服务于社会休闲娱乐的成长路径;服务于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成长路径;服务于国家政治竞争的成长路径。研究建议:1)我国应甄别基层需求结构做好精准服务,分层分类供给多元化竞技体育产品与服务;2)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推进竞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推动竞技体育发展数字化转型与升级,提升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专业性;4)推动运动参与由外在驱动向内在需求转变,以生活体育引领大众的竞技参与。
- 辜德宏田兵兵
- 关键词:竞技体育社会力量
-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体育强国建设
- 2011年
-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体育强国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的指引。从体育强国的内涵、体育强国建设的实践性来看,科学发展观能提供认识与实践两方面的指引,是引领体育强国建设的科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对体育强国建设的引领主要在于创新以求发展的体育强国建设理念、人本价值的体育强国建设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体育强国建设理念、统筹兼顾的体育强国建设理念。
- 辜德宏
- 关键词:体育强国科学发展观
- 中国传统文化对竞技篮球发展的消极影响
- 2011年
- 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与竞技篮球运动不一致的理念,用文化学的视角研究其具体对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为中国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研究认为:(1)"天人协调"、"和与中"、"崇德利用"思想各有与竞技篮球相冲突的,从而阻碍竞技篮球发展的方面。(2)"天人协调"、"和与中"、"崇德利用"对竞技篮球的消极影响具体体现在整体观、中庸观、道德观中,分别反映在与竞技篮球的创新的内在发展要求、对抗本质、竞技精神的背离上。
- 辜德宏刘雪勇刘平
-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竞技篮球消极影响
- “体育强国”辨义及相关问题探讨被引量:17
- 2010年
- 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对于体育强国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引导体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在认识体育强国概念和体育强国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强国建设的原则和支撑体系。研究认为,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整体和部分的统一、质和量的统一是体育强国建设需遵循的主要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物质、文化环境、中华体育精神是体育强国建设的主要支撑体系。
- 辜德宏谢明刘云朝
- 关键词:体育强国
- 法治视角下我国运动员参赛资格管理的改革与创新被引量:4
- 2020年
-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运动员参赛资格存在的典型问题及特点、运动员参赛资格改革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权利保障、公平竞争、程序正义原则,提出了我国运动员参赛资格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研究认为:我国运动员参赛资格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尖子运动员无法获得参赛资格、运动员的竞争优势被蓄意改变、运动员参赛行为遭受人为干扰;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问题主要集中发生在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运动员处于弱势被支配地位,运动员较难争取应得权益。改革的困境主要在于,管理机构设置方面,选拔主体与审批主体同构,权力缺乏制约;管理理念方面,国家利益或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有时成为牺牲品;管理流程方面,自由裁量空间大,选拔程序尚待规范;管理手段方面,监督和约束手段相对单一,管理亟需优化。研究建议:逐步做实项目协会和奥委会,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审计和政治审查;严禁参赛资格的利益交换,以法治代人治,保障运动员的合理权益;建构规范的管理流程,明晰选拔标准、程序及选拔主体权限,提升管理效能;完善内部救济机制,司法适度介入,提升运动员参赛资格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水平。
- 王家宏辜德宏
- 关键词:参赛资格运动员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