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良菊
-

-

- 所属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肖洪浪

- 作品数:211被引量:3,206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 研究主题:黑河流域 水资源 干旱区 黑河中游 黑河下游
- 郭天文

- 作品数:288被引量:2,072H指数:26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马铃薯 水分利用效率 平衡施肥 穴播 小麦
- 刘晓宏

- 作品数:56被引量:739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 研究主题:树轮 稳定碳同位素 气候意义 N 柠条
- 程国栋

- 作品数:471被引量:15,864H指数:75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黑河流域 多年冻土 青藏高原 青藏铁路 冻土
- 李娟

- 作品数:77被引量:433H指数:12
-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堆肥 马铃薯 生物有机肥 羊粪 小麦秸秆
- 黑河流域地下水电导率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第二大内陆河流域,地下水电导率γ的研究对保护流域地下水资源,减少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黑河流域地下水γ的空间变化及其与主要离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整体上,上游浅层及深层地下水γ均较低,明显低于中下游地区,中游浅层地下水γ明显高于深层地下水,下游浅层与深层地下水γ差异不大;2)从区域上来看,中游干流地区浅层地下水γ沿流程呈增加趋势,中、下游沿河道附近浅层地下水γ高于距河道较远地区,上游及中游山前平原地区深层地下水γ较低,明显低于中游细土平原地区,下游居延海—中蒙边界地区与狼心山—额济纳旗城河道附近地区的深层地下水γ存在明显差异;3)地下水γ与各主要离子的关系表明,上游山区地下水γ主要受到Na^+、Cl^-浓度的影响,中、下游地区地下水γ主要受到Na^+、Cl^-和SO_4^(2-)浓度的影响.此外,中游距河道较远地区的深层地下水γ以及下游沿河道附近的浅层及深层地下水γ均受到了农业灌溉活动的影响.
- 阮云峰赵良菊姚治君肖洪浪程国栋
- 关键词:黑河流域空间分异主要离子
- 氚同位素在黑河流域水循环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通过对黑河流域不同水体如降水、河水、深井(>80m)、浅井(<80m)及泉水的氚(T)含量的测定,结合文献资料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数据,对流域不同水体氚(T)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黑河流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年龄及其更新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黑河上游、中游及下游河水T含量分别为50.0TU,33.3TU及20.9TU,呈逐渐降低趋势;上游和中游降水T含量变化也呈相似的规律,说明黑河流域河水来自黑河源区降水,且河水从上游到下游流动过程中与地下水进行转换。尤其是在临泽到正义峡段,河水的平均T含量为31.9TU,说明张掖和临泽灌溉抽提的地下水对河水有补给作用。2)黑河上游和中游山前平原的深层地下水T含量大于30.0TU,补给年龄小于50a;中游盆地及下游深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地下水年龄在50a以上,为次现代水,更新速度慢。3)黑河上游地下水和河道附近区域的浅层地下水的T含量高于30.0TU,补给年龄低于50a;远离河道浅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补给年龄大于50a。说明黑河源区降水是上游地下水的补给源,出山径流是黑河干流附近浅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地下水补给年龄低于50a,更新期短;远离河道区域的浅层地下水T含量低于10.0TU,为次现代水,更新速度慢。本研究结果对合理科学地利用黑河流域水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 赵良菊阮云峰肖洪浪周茅先程国栋
- 关键词:黑河流域地下水年龄
- 西藏林芝地区近350a来降水变化及突变分析被引量:36
- 2003年
- 利用树轮δ13 C序列 ,重建了公元 16 5 0年以来林芝地区秋季降水量序列 ,分析了近 35 0a来降水的阶段性变化和趋势 .用小波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时间尺度降水变化周期的复杂性 ,结果表明 :降水变化在不同层次和时段上存在显著 2~ 3a、13a和 36a左右周期 .突变分析发现 ,林芝地区秋季降水存在明显的突变年份 ,随时间尺度的变短 ,发生突变的次数增加 ,体现了气候变化的层次性 .
- 刘晓宏秦大河邵雪梅赵良菊陈拓任贾文
- 关键词:降水变化气候突变小波分析
- 沙坡头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 通过对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沙坡头人工固沙区油蒿和柠条叶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和N 含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下油蒿和柠条叶片Δ和N 含量的季节变化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方式下,两种植物的Δ与N 含量在不同月份...
- 赵良菊肖洪浪刘晓宏陈克龙
- 关键词:油蒿柠条
- 文献传递
- 不同水肥条件下春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被引量:60
- 2006年
-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和施氮量条件下春小麦的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等相关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春小麦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因土壤水分和施氮量的不同而变化。水分充足,春小麦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中度水分胁迫下,低氮处理的耗水量、生物产量及经济产量均最高,最适氮处理与CK处理接近;干旱条件,低氮与CK处理耗水量和产量接近,而最适氮处理则极显著降低。各生育时期的耗水量和日耗水量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异,其中以灌浆期春小麦日均耗水量为最高。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春小麦地上部分干重和籽粒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尤以水分充足条件下水分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最为显著。
- 刘晓宏肖洪浪赵良菊
- 关键词:水肥春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率
- 甘肃省河西地区灌漠土养分限制因子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通过实验室分析及温室盆栽,研究了甘肃省河西地区张掖、武威、金昌及民勤等四地灌漠土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张掖九公里土壤主要缺N,其次缺Cu,从最佳处理(OPT)中减N、Cu处理,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45.81%、17.44%;武威五爱村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为N、P、S、Cu,减N、P、S、Cu处理与最佳处理相比相对产量分别下降31.13%、28.87%、20.82%、16.69%;民勤羊路灌漠土缺N、P、Cu、Fe、Zn,不施N、P、Cu、Fe、Zn的相对产量分别为47.38%、68.77%、70.91%、78.40%和80.21%;金昌小井子农场土壤主要缺P、N、Mn、Zn,从最佳处理中减P、N、Mn、Zn处理,植株干物重分别下降了31.79%、14.53%、22.31%、21.77%。可见河西地区灌漠土氮、磷普遍缺乏;张掖和武威等地的微量元素铜,金昌和民勤等地的微量元素锌分别表现缺乏,铁、锰、硫个别表现不足。通过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植株干物重关系的对照分析,发现实验室测定结果与盆栽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在土壤养分含量低于对应的养分亏缺临界值的元素上,表现出很好的对应关系,即测得土壤养分缺乏时,盆栽试验中不施该元素的植株干物重均显著低于最佳处理。
- 赵良菊肖洪浪刘晓宏郭天文
- 关键词:灌漠土土壤养分
-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兰州灌淤土平衡施肥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原理 ,采用兰州灌淤土的理化分析、吸附试验及温室盆栽试验对 11种植物营养元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在室内分析、温室盆钵试验中兰州灌淤土的养分限制因子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N、Cu、Zn、Mo,而在大田验证试验中只有 N是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 ,Cu、Zn、Mo表现不显著 。
- 李娟赵良菊郭天文
- 关键词:土壤养分状况灌淤土平衡施肥
- 甘肃省武威地区灌漠土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29
- 2005年
- 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研究了甘肃省武威灌漠土耕层土样中B、Cu、Fe、Mn及Zn等5种微量元素有效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99.17%土样缺乏有效Zn,93.33%的土样缺乏有效Fe。描述性统计所得变异系数在13.32%(有效Mn)~42.54%(有效B)之间。②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为土壤微量元素的最佳拟合模型,各元素的块金值、最大相关距及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C0/(C0+C)分别在0.001~0.429、192m^477m及0.126%~26.459%(有效B)之间。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分形维数在1.804~1.947之间,土壤B的分形维数最低。③表征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变异的参数如变异系数、C0/(C0+C)及分形维数D之间均有一定的相关关系。④Kriging插值结果显示人为因素等表生作用对土壤有效B含量的空间分布影响较大,土壤Cu、Mn、Zn及Fe含量的空间分布则主要由成土母质与地形所决定。
- 赵良菊肖洪浪郭天文赖丽芳包兴国
- 关键词:灌漠土微量元素地统计学
- 土壤养分对作物茎叶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和生物产量的影响
- 在盆栽条件下,对甘肃省河西地区三个灌漠土的养分限制因子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高粱茎叶组织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δC)和生物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三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分别为:金昌小井子农场土壤为P、N、Mn、Z...
- 赵良菊刘晓宏肖洪浪郭天文
- 文献传递
- 灌水量对土壤水肥分布与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5年
- 通过对春小麦不同灌水量土壤剖面水分和可溶性养分分布、农田实际蒸散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生物指标等的测定与计算,对沙坡头层次性土壤种植春小麦最适宜灌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春小麦拔节期及扬花期,以500 m3·hm-2、750 m3·hm-2及1 000 m3·hm-2水量灌溉,土壤剖面30~10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2)拔节期3个灌溉水平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分布的峰值均出现在 0~20 cm土层,但其浓度的下移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扬花期土壤剖面可溶性养分含量的峰值随灌水量的增加而下移。在灌水量为500 m3·hm-2时可溶性养分浓度最高。(3)作物耗水量和农田实际蒸散量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春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与灌水量为500 m3·hm-2相比,灌水量为750 m3·hm-2及1 000 m3·hm-2时籽粒水分利用率分别降低83 33%和147 50%。可见,在该土壤上种植春小麦的最适宜灌水量为500 m3·hm-2,灌水量可保持在土壤田间持水量40%左右。
- 赵良菊肖洪浪李新荣罗芳李守中
- 关键词:灌水量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土壤剖面水肥扬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