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为公
作品数: 33被引量:107H指数:6
  • 所属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

相关作者

李曙明
作品数:38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颈性眩晕 神经根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 磷酸钙骨水泥 生物相容性
韩学哲
作品数:53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 磷酸钙骨水泥 骨移植 骨密度 P物质
刘淼
作品数:136被引量:802H指数:1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磷酸钙骨水泥 骨基质明胶 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 骨移植
王金堂
作品数:94被引量:268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手术治疗 骨质疏松 内固定 骨质疏松性骨折 单体型
李新友
作品数:43被引量:133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颈前路 腰椎 腰椎关节突关节 滑膜囊肿 囊肿
甲状旁腺素(1-34)在内固定中的早期作用
2003年
目的 :研究甲状旁腺素 ( 1 3 4)在不锈钢螺钉内固定中的早期作用。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 ,随机分成 2组 ,每组 2 4只。在动物右侧胫骨中段植入一个不锈钢螺钉。实验组隔日注射甲状旁腺素 ( 1 3 4) 0 6mg/kg ,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2组动物分别在第 1、2、4周后处死。取右侧胫骨 ,用测力计检测螺钉的拔出力。另取 8只雄性SD大鼠为立即处死组同样于右胫骨中段植入一个不锈钢螺钉并立即处死 ,测螺钉的拔出力。结果 :立即处死组螺钉的拔出力平均为 13N ,对照组 1周后螺钉的拔出力是 2 4N ,2周后是 3 5N ,4周后是 46N。而实验组 1周后螺钉的拔出力是 48N ,2周后是 68N ,4周后是 112N。第 1、2、4周的增长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周期性应用甲状旁腺素可以促进内固定物的早期固定。
张志刚李曙明赵为公杨康平周双利
关键词:甲状旁腺素内固定螺钉
颈椎间盘的光电镜结构及组织化学研究
赵为公
斜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7年3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47例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患者22例(微创组),接受开放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25例(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有无结核全身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以及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沉(ESR)、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腰椎前凸Cobb角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188.64±18.59)min vs.(201.60±22.67)min]、术中出血量[(118.64±22.95)mL vs.(553.60±100.54)mL]、术后引流量[(134.55±36.48)mL vs.(291.20±61.53)mL]、住院时间[(12.86±2.17)d vs.(15.80±3.03)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融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各时间点ESR、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腰椎前凸Cobb角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微创组患者仅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小于对照组[(3.59±0.96)vs.(4.16±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同一时间点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外侧入路微创通道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开放手术治疗腰椎结核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微创技术可减小手术创伤、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姜超尹思赵为公张银刚张小卫杨益民张永远冯超帅郝定均杜恒
关键词:腰椎结核病灶清除
细菌脂多糖对破骨细胞发育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寻找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途径。方法:采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体外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的培养方法,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细菌脂多糖(LPS),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成熟破骨细胞形成情况;实时定量RT-PCR检测LPS处理后破骨细胞前体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和M-CSF受体mRNA。结果:LPS不能刺激骨髓单核细胞形成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减少了RANKL诱导的TRAP阳性破骨细胞形成数量;0.2ng/ml和20ng/ml LPS降低了30%和90%RANKL诱导TRAP阳性细胞形成数量(与未加LPS组比较,均P<0.01);降低破骨细胞前体表达RANK和M-CSFR mRNA。结论:LPS能够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成熟,抑制破骨细胞前体表达RANK和M-CSFR,能够阻断其向成熟分化。
赵为公王莹邱希江白斌邱裕生
关键词:破骨细胞细菌脂多糖
3D打印模型结合SBAR沟通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将3D打印模型引入SBAR沟通模式在住院医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参加骨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师共8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将两组人员分别安排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两个病区参与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两组人员入科时均进行SBAR沟通模式学习,并将制定SBAR沟通要素表作为病情汇报标准流程。实验组引入3D打印模型,其余带教方式均同于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均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感知调查及临床病例考核。结果实验组病例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规培医师对SBAR沟通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感知认可度均较高。结论将3D打印模型引入SBAR沟通模式,有利于规培医师提高学习兴趣、提升病情汇报分析准确性及全面性的能力,可以在各级各类临床教学中推广。
王莹杨益民赵为公王民
关键词:3D打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BMP、IGF、VEGF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在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肿胀、疼痛、瘀斑消失时间,治疗前后血清BMP、IGF、VEGF水平、骨痂生长评分的变化,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肿胀、疼痛、瘀斑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BMP、IGF、VEGF水平、骨痂生长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研究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可有效提高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可能与其增加患者血清BMP、IGF、VEGF水平有关。
马延辉王磊董喆张杰赵为公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注射用七叶皂苷钠骨形态发生蛋白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晚期慢性感染的一期翻修术被引量:2
2003年
张志刚李曙明赵为公温建祥张杨军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
颈椎病椎间盘光电镜结构及组织化学变化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光电镜形态以及组织化学变化 ,探讨颈椎病病因 .方法 :用光电镜及组织化学方法 ,对颈椎病患者 (n =1 5 )椎间盘进行观察研究 .结果 :颈椎病患者的椎间盘组织出现纤维断裂、增粗、排列紊乱 ,坏死细胞增多 ,椎间盘酸性磷酸酶活性呈阳性 ,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弱阳性 ,PAS呈强阳性 .结论 :颈椎病患者椎间盘光电镜形态和组织化学的改变 。
赵为公王金堂刘淼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显微镜检查组织化学
富含CpG的脱氧核苷酸片段对破骨细胞形成的调节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富含CpG的脱氧核苷酸片段 (ODN)调节破骨细胞 (OC)的形成 .方法 :分离小白鼠骨髓单核细胞 ,单纯骨髓单核细胞或骨髓单核细胞分别与 30 μg/L CSF ;30 μg/L CSF ,2 0 μg/LRANKL ;30 μg/LM CSF以及不同浓度ODN共同培养 1~ 4d .结果 :ODN可以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TRAP阳性的破骨细胞 ,这些细胞表达降钙素受体 .Northernblot显示 :随着ODN浓度由 5nmol/L增加至 1 0 0nmol/L ,细胞TNF αmRNA表达量也随之增加 ;骨髓单核细胞与 30 μg/LM CSF ,2 0nmol/LODN 1 82 6共同培养 1 ,2 ,3和 4d ,同样显示随着时间延长 ,细胞TNF α表达也逐渐增加 .结论 :ODN可以刺激破骨细胞的转化 ,为临床骨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
赵为公韩学哲刘淼郭雄
关键词:破骨细胞肿瘤坏死因子-A
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丹参对兔骨性关节炎(OA)模型关节软骨退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所有兔通过手术建立右膝关节OA动物模型,对照组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0.5ml/kg,实验组所有兔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丹参注射液0.5ml/kg,手术完毕后当天就注射1次,以后每4天注射1次。在动物OA模型建立后的第10周,将兔处死,收集右侧股骨内侧髁标本,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式电子显微镜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学结构改变,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的关节软骨破坏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IL-1β、IL-6和IGF-Ⅰ蛋白阳性免疫反应物主要定位于细胞浆,为粗细较为一致的淡红色颗粒。实验组IL-1β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IL-6和IGF-Ⅰ蛋白阳性染色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能调节OA关节软骨组织中IL-1β、IL-6和IGF-Ⅰ蛋白的异常表达,对关节软骨具有保护作用。
白斌李燕琴李曙明赵为公王坤正
关键词:丹参关节软骨白细胞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