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宏
作品数: 22被引量:51H指数:4
  • 所属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甘肃省 兰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甘肃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计划项目

相关作者

杨永秀
作品数:217被引量:838H指数:1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宫颈癌 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卵巢癌 META分析
许飞雪
作品数:46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
研究主题:宫颈癌 卵巢肿瘤 文献复习 子宫内膜癌 卵巢癌
刘畅
作品数:59被引量:136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肿瘤 宫颈肿瘤 妇科恶性肿瘤 卵巢癌
孙琪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输卵管妊娠破裂 抑癌基因 VEGF TSLC1基因
王卡娜
作品数:53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腔道 闭合器 医护 宫颈癌 组件
CD44v6与人乳头瘤病毒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CD44v6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相关性,以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CINⅢ及正常宫颈组织各20例石蜡标本中CD44v6的表达,同时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PV-DNA的相对含量,将两者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研究其相关性。结果:CD44v6在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及宫颈鳞癌组中细胞表达的阳性率逐渐升高,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率也逐渐升高,5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41,P=0.01)。结论 :CD44v6的异常表达和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两者联合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卢佳杨永秀高丽杨爱宏
关键词:宫颈肿瘤癌前状态
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子宫颈癌SiHa细胞中TSLC1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苦参碱联合顺铂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基因的表达及SiHa细胞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以期对治疗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测定不同浓度苦参碱组(50、100、150、200、250μg/ml)、顺铂组(5、10、15、20、25μg/ml)和联合组(15μg/ml顺铂联合5种浓度苦参碱)干预SiHa细胞后的抑制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TSLC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苦参碱及顺铂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SiHa细胞的生长,且随着各组浓度的增高,TSLC1 mRNA表达上调(P<0.01)。不同浓度联合组对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39.35%、63.51%、68.74%、72.04%和74.31%,TSLC1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8.59±0.01、15.33±0.01、26.38±0.07、61.34±0.01和92.33±0.01,与苦参碱组或顺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顺铂抑制人宫颈癌SiHa细胞生长的机制可能与TSLC1mRNA的表达上调有关,且苦参碱能够增加SiH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刘畅张煦魏敏杨爱宏
关键词:苦参碱顺铂SIH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TSLC1基因甲基化与子宫颈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有近50万新发病例,其中8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有13.15万人;全球每年约有29万人死于宫颈癌,我国约有3万人。至今,宫颈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的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抑癌基因失活、癌基因激活、基因组不稳定等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的复杂过程。随着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以及对肿瘤认识的深入,
李红芳杨爱宏王卡娜杨永秀
关键词:子宫颈癌基因甲基化基因组不稳定新发病例癌基因激活
TSLC1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及与HPV感染
杨永秀杨爱宏胡俊平许飞雪朱骏王静刘畅
探讨HPV感染与TSLC1基因甲基化及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为宫颈癌的病因、病理及治疗、预后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得出如下结果:在宫颈癌发生的早期阶段,HPV感染可能是TSLC1基因异常甲基化而导致基因表达沉默乃至蛋白表达...
关键词:
关键词:宫颈癌肿瘤标志物肿瘤治疗
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小鼠u14移植瘤中TSLC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苦参碱以及苦参碱联合顺铂对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移植瘤中肺癌抑制因子1(TSLC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接种小鼠宫颈癌细胞株u14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治疗组(给予顺铂2mg.kg-1),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75mg.kg-1、50mg.kg-1、35mg.kg-1的苦参碱),苦参碱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联合2mg.kg-1顺铂治疗组,均采用腹腔注射,用药10天后,采用脱臼处死小鼠并剥取肿瘤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移植瘤组织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移植瘤组织中TSLC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移植瘤组织呈现典型的鳞状细胞癌的表现;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苦参碱剂量的增加,移植瘤组织中的TSL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上升,苦参碱高、中剂量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高、中、低剂量的苦参碱联合2mg.kg-1顺铂治疗后TSLC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0%、7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苦参碱具有上调u14移植瘤组织中TSLC1蛋白表达的作用,可能是苦参碱抗宫颈癌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王英杨爱宏杨茜杨永秀
关键词:苦参碱顺铂
石蜡包埋组织中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从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的方法,确定一种高效、经济而简便的方法指导实际工作。方法按照两种方法(脱蜡法与非脱蜡法)提取DNA,比较所提DNA的质量,PCR扩增β-Globin基因作为基因分析的对照扩增,并对其中非脱蜡法进行改良。结果两种方法所提取的DNA均能达到相关分子学实验的要求,PCR扩增带清晰,结果较为相似。结论非脱蜡法也能提取出适用于PCR技术要求的DNA,方法简便、经济。
王卡娜李红芳杨爱宏许飞雪杨永秀
关键词:DNA提取
KCNJ11基因E23K基因多态对细胞膜电流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KCNJ11基因E23K多态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相关联,本实验通过研究人KCNJ11基因外显子处E23K多态对细胞膜电流密度的影响,探讨其与相关疾病关联的机制。方法:普通PCR法扩增KCNJ11基因外显子,重叠延伸PCR法使多态位点G※A突变,基因重组法将KCNJ11基因外显子(分别含23E和23K等位基因)插入pcDNA3.1/CT-GFP真核表达载体,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重组质粒pcDNA3.1-KCNJ11(E)和pcDNA3.1-KCNJ11(K)转入HEK293T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转染不同质粒的细胞膜电流密度。结果:PCR扩增获得长度为1 173 bp的KCNJ11基因外显子,成功构建pcDNA3.1-KCNJ11(E)和pcDNA3.1-KCNJ11(K)重组表达载体。全细胞膜片钳检测结果显示,两组转染不同质粒的HEK293T细胞表面均检测到正电流和负电流,细胞表面翻转电压均为50mV。两组细胞相比,转染pcDNA3.1-KCNJ11(E)质粒的细胞表面电流明显高于转染pcDNA3.1-KCNJ11(K)质粒的细胞(P<0.05,n=10)。结论:KCNJ11基因外显子E23K多态能导致细胞膜电流发生改变,为进一步研究多态位点与相关疾病的关联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夏小慧杨爱宏胡扬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膜片钳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环形电切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对非典型鳞状细胞(ASC)或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进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治疗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ASC或LSIL患者的HR-HPV检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和LEEP病理结果,比较HR-HPV阳性和阴性患者中高级别病变(CIN2+)的发生率。结果:ASCUS、ASC-H和SLIL患者中HR-HPV的阳性率分别为67.1%、75.0%和89.3%,活检病理结果为CIN2+的比例分别为13.4%、60.0%和32.1%,而LEEP病理结果为CIN2+的比例分别为19.5%4、5.0%和33.3%。最终病理结果为CIN2+的患者在HR-HPV阳性患者中的比例为37.9%,而在HR-HPV阴性患者中的比例为17.0%,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873,P=0.015)。结论:细胞学结果为低级别病变的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高级别病变患者,检测HR-HPV有助于及时发现高级别病变患者。
杨爱宏董彩霞许飞雪杨永秀
关键词:宫颈环形电切非典型鳞状细胞LSILCIN
TSLC1基因异常甲基化及与HPV的关系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TSLC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以及与HPV感染的关系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法检测68例原发性宫颈癌,67例CIN及29例慢性宫颈炎症石蜡包埋组织中TSLC1基因甲基化状态。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的感染状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45例异常甲基化(66.2%),其中鳞癌67.8%(40/59),腺癌55.5%(5/9);6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29例可见异常甲基化(43.3%);29例慢性炎症组织中2例甲基化(6.9%);将鳞癌、腺癌、CIN与慢性炎症比较,鳞癌与CIN比较,CINⅡ~Ⅲ与CINⅠ比较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与CIN比较,鳞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率宫颈癌组51.5%(35/68),CINⅠ23.1%(6/26),CINⅡ~Ⅲ41.5%(17/41),慢性炎症组17.2%(5/29);TSLC1甲基化与HPV感染相关性比较,CIN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之间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LE1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是导致TSLC1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它与HPV之间的关系提示TSLC1基因可能是宫颈细胞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
王卡娜许飞雪李红芳杨爱宏杨永秀
关键词:宫颈肿瘤甲基化
宫颈癌组织中TSLC1基因表达的意义被引量:4
2006年
杨爱宏杨永秀
关键词:宫颈组织宫颈癌TSLC1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