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敖叶湘琼
-

-

- 所属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相关作者
- 谭元亨

- 作品数:66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客家文化 客家 客家民系 细菌战 客家人
-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目的的偏离与重构被引量:1
- 2014年
-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目的应是培养其成为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留守生活,未来能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其关键在于建构留守儿童主体性。农村学校教育中农村文化缺位及城市文化专断的状态,以及教师的非理性关爱,压抑了留守儿童的主体意识,不利于留守儿童主体性建构,导致教育目的发生偏离。对此,可通过合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加强城乡文化的有机结合,培养教师的理性情感态度来改善。
- 敖叶湘琼
- 关键词: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教育目的主体性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艺路径生成研究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实现离不开路径的有效推进。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获得瞩目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就在于这一阶段中共采取了多种路径的原因,文艺是其中之一。学界对于延安时期文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功绩已达成共识,并对...
- 敖叶湘琼
- 关键词: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文献传递
- 人性博弈场景中的客家文化精神探求——论谭元亨长篇小说《依然是你》的价值底蕴
- 2011年
- 人性探讨是文学创作中一个历久弥新、普遍关注的话题,客家学学者谭元亨教授的长篇小说《依然是你》的审美意蕴中也不乏对此体现。然而小说并非是宽泛的就人性而描述人性,而是通过对当代社会历史环境的观照,通过对知识分子品格的认识,讲述人物间矛盾纠葛,表现客家人善良美好人性与社会上卑鄙丑恶人性的博弈场景,进而表现出客家文化优良的精神品质。作品探索人性更为独特之处在于,作者将客家山乡纯朴清新的风俗景物、圣洁传说与山外当代追逐物质利益的污浊社会风气形成鲜明比照,从侧面凸显美好人性可贵之处,深刻独到地挖掘了对于当下中国和谐社会具有重大启示意义的、客家文化的优良精神品质。
- 敖叶湘琼
- 关键词:人性
- 教育目的的偏离与复归——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现状反思被引量:1
- 2014年
- 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理应以培养留守儿童成为人格健全,能够适应留守生活,未来可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为教育目的,其中建构留守儿童主体性是关键。观照目前农村学校教育现状,存在城市文化专断、农村文化缺位及教师非理性关爱的现象,留守儿童主体意识被压抑,主体性难以正常建构,农村学校教育目的发生偏离。对此,可通过加强合理利用农村文化资源,有效整合城乡文化力量,培养教师的理性情感来改善。
- 敖叶湘琼
-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学校教育教育目的主体性
- 中国当代文学中“湘西形象”审美研究
- 湘西是历来给文人艺术家们带来创作灵感的地方,屈原在这里写下巨著《九歌》,沈从文创作出“田园牧歌”式湘西世界,当代湘西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有关当代湘西文学作品的研究大都只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作品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但深...
- 敖叶湘琼
- 关键词:湘西世界审美内涵审美视角审美生成艺术张力学术视野
- 文献传递
- 《恰同学少年》的近代湖湘文化内涵及其审美优势
- 2008年
- 关于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研究与评论。但研究者们大多从革命历史人物塑造的创新、大众文化多重优势的融合,以及大教育思考的现实意义等等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总之,主要是从作品与现实联系的文本内涵方面进行发掘。
- 敖叶湘琼
- 关键词:文化内涵少年同学大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