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开光
-

-

- 所属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所在地区:安徽省 合肥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巧民

- 作品数:252被引量:1,383H指数:17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CAJAL间质细胞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 吴正祥

- 作品数:123被引量:53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炎症性肠病 溃疡性结肠炎 实验性结肠炎 结肠炎 克罗恩病
- 张明黎

- 作品数:49被引量:250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 结肠镜检查 微探头超声 内镜诊治
- 丁西平

- 作品数:108被引量:4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上消化道 T淋巴细胞亚群 疣状胃炎 结肠镜检查 肥大细胞
- 贾勇

- 作品数:58被引量:221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
- 研究主题:胃镜 结肠镜 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
- TRAIL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多药耐药基因GST-π表达的影响
- 2016年
- 背景: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是导致进展期胃癌化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能增强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逆转耐药细胞株为敏感细胞株,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TRAIL对人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VCR多药耐药基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逆转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TRAIL(50、100、200、400μg/L)干预SGC-7901/VCR细胞48 h,采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各组SGC-7901/VCR细胞中的GST-πmRNA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GST-π含量。结果:TRAIL干预能抑制SGC7901/VCR细胞的GST-πmRNA表达及其蛋白分泌,抑制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200μg/L)具有量效关系。50、100、200、400μg/L TRAIL组GST-π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9±0.04、0.77±0.08、0.65±0.06和0.61±0.03,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GST-π含量分别为(57.56±1.19)ng/m L、(56.30±0.80)ng/m L、(31.41±1.65)ng/m L和(30.80±1.34)ng/m L,均低于对照组的1.01±0.13和(58.62±1.38)n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IL可能通过下调GST-π表达参与了胃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
- 王慧群张开光王俊先王巧民
- 关键词: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谷胱甘肽转移酶多药耐药
- 可调式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调式消化道异物取出装置,主要内容为:包括异物包裹器、异物保护伞、钳杆、连接筒、转接筒、第一把手、包裹器升降绳、挂绳、拉环和操作手柄,所述的异物包裹器安装在包裹器升降绳上,包裹器升降绳安装在操作手柄上,异...
- 王松张开光肖梅陈思贾勇
- 文献传递
- 以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患者187例病因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以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的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在我院消化内科2003年2月至2007年11月住院治疗以食欲不振为首发症状187例中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共计52例(27.8%),感染性疾病患者共计49例(26.2%),良性胃病共计21例(16.6%);药物性肝损害、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占有不同比例。主要伴随症状有乏力、体质量下降、精神淡漠、低热,在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良性胃病三类疾病占比例分别为(75.0%、86.5%、23.1%、30.8%)、(46.9%、26.5%、53.1%、75.5%)、(29.0%、45.2%、22.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患者以食欲不振主诉就诊消化科较为常见,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远超过良性胃病。
- 宋继中王巧民贾勇吴正祥张开光余跃丁西平张明黎
- 关键词:进食障碍流行病学研究
-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胃排空功能和体表胃电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 1995年
- 以SPECT胃排空检测技术和WCDF-4B胃电分析仪检测了12例FD患者液、固体食物胃排空和体表胃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FD患者的液体胃排空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仅在摄食后比对照组更多地分布于远端胃内;固体食物的排空模式发生变化,表现为初始排空较快,继后的排空延缓,7例半排空时间延长。除胃电节律紊乱率高于对照组外,无论空腹或餐后PD组的胃电基本参数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FD患者以固体食物胃排空延迟为主,这种改变不能解释FD的发生,体表胃电图不能预测胃排空的变化。
- 王承党莫剑忠张开光张德中萧树东江绍基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体表胃电图
-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和胃电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为了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的胃排空和胃电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用双核素标记SPECT技术和胃电图对49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研究。其中23例血糖控制不良型作胃排空检测,全部病例接受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NIDDM血糖控制不良组和对照组液相排空曲线相似,半排空时间T50二组差异无显著性;固相排空曲线差异明显,固相T50较对照组显著延长。NIDDM血糖正常和异常组胃电节律紊乱率、退化率和恢复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排空和胃电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固相胃排空和胃电图异常。血糖水平与胃电节律紊乱无关。胃排空和胃电图无相关性,不能用异常胃电图预测延迟的胃排空。
- 张开光胡运彪王承党莫剑忠王少先萧树东
- 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胃排空胃电图
- 体检人群胃泌素17检测及应用研究
- 目的 探讨影响胃泌素17 (G-17)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胃泌素17 (G-17)异常值对预测胃病诊断的临床价值,为G-17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中心行胃泌素17检测的符合入选标准的50...
- 洪海鸥张开光常琳琳
- E-钙黏蛋白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E-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是跨膜糖蛋白家族的一员,正常表达于上皮细胞,介导Ca2+-依赖的细胞-细胞黏附,对维持组织结构和形态形成十分重要。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具破坏性的特征,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以肿瘤的扩散和转移为靶向的研究在肿瘤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E-cad在胃癌方面的研究作一概述。
- 崔喻芳张开光
- 关键词:E-钙黏蛋白胃癌CDH1
-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胃排空功能与症状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6
- 1996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排空功能变化及其与FD主要症状的关系。方法双核素标记试餐SPECT检测胃排空功能,并对22例患者的症状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FD患者液体胃排空和胃内分布模式与对照组相似;固体的排空模式与对照组不同,表现为先快速后缓慢的排空,12例不存在延迟相(P<0.05)。固体半排空时间延长者11例,液体半排空时间延长者2例,两者均延长者2例。摄食60min后远端胃内固体容量大于对照组。但这些排空和分布改变与FD之主要症状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FD患者以固体食物排空异常为主,胃排空和/或胃内分布异常不能完全解释FD,这种食物胃内行为变化与症状无明显关系。
- 王承党莫剑忠张德中王少先张开光萧树东江绍基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症状
- 贲门黏膜病变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前的内镜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前内镜诊断对贲门黏膜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113例贲门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给予胃镜病理活检、超声内镜检查及放大内镜检查,短期内均行ESD,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胃镜活检、超声内镜、放大内镜诊断效果及其与ES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术前胃镜活检的诊断准确率为46.9%,LGIN、HGIN和ECC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6.0%、45.8%、68.8%,Kappa值为0.175。术前超声内镜诊断贲门黏膜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73.5%,诊断黏膜内层和黏膜下层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95.0%和21.2%,Kappa值为0.202。术前放大内镜判断病变良恶性的准确率为64.6%,判断非癌性和癌性病变的准确率分别为81.1%和56.6%,Kappa值为0.319。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诊断的准确率为55.8%,对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和黏膜下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1%、53.1%和25.9%,Kappa值为0.313。结论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贲门黏膜病变的可靠性欠佳,术前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刘真真张开光张明黎王业涛宋继中陈思
- 关键词:早期贲门癌放大内镜
-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治和随访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随着各种消化内镜和薄层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等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消化道黏膜下病变(submucosal lesion,SML)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针对SML治疗的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外科手术数量越来越多.对于SML临床转归、ESD或外科手术的必要性及患者是否受益存在争论.本研究主要针对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性质、生长速度、恶变可能及ESD或外科手术的必要性、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徽省立医院2004-01/2014-12经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诊断为消化道SML的19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超声内镜观察病变部位(食管、胃),病变大小,回声表现、来源等特征.根据黏膜下病变性质、大小、患者意愿等选择不同治疗方案.包括EUS的随访观察、内镜下治疗[ESD、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excavation,ESE)、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和外科手术(开放手术、胸腔镜腹腔镜)(内镜或外科手术的指证是病灶短期内明显增大或相关内镜或影像评估怀疑有恶变的可能或患者主观要求内镜或手术切除).随访记录病灶的大小变化、切除病变的性质、大小、来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出血、穿孔)、中转手术情况.结果:超声随访1135例SML患者(食道687例,胃448例),平均年龄50.7岁±10.3岁,男女比例为1.16∶1;食道SML初始病灶大小为:0.82 c m±0.24 c m,共计18例病灶随访过程中明显增大包括5例显著增大发生在6 mo内病理结果诊断为3例良性病变(固有肌层平滑肌瘤1例,囊肿2例)及两例恶性病变(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颗粒细胞瘤1例).胃SML初始病灶大小为:1.31 cm±0.44 cm,16例病灶明显增大,包括10例病灶明显增大,病理诊断为2例平滑肌瘤病灶增大发生于12 mo内,8例间质瘤.病灶增大均在6 mo内发生.内镜下手术患者668例(食道412例,
- 常琳琳张开光张明黎宋继中王业涛王巧民解丽吴正祥
- 关键词:超声内镜随访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