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芳
作品数: 116被引量:989H指数:15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

相关作者

谢伟
作品数:84被引量:357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食管闭锁 先天性膈疝 重症监护病房 糖皮质激素
单慧敏
作品数:26被引量:23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机械通气 中价值 糖皮质激素治疗
郭晓红
作品数:20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中价值 机械通气 综合救治
殷娜
作品数:18被引量:199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中价值 糖皮质激素 综合救治
王树云
作品数:65被引量:482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中价值 糖皮质激素 综合救治
脓毒性休克时大鼠全身氧动力学的变化特点被引量:2
1996年
目的:探索脓毒性休克时全身氧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以改良的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制备脓毒性休克模型,观察大鼠血液动力学及全身氧供给(DO2)、氧消耗(VO2)、氧摄取率(ERO2)等改变。结果:在CLP后2h相继出现心脏指数(CI)降低、心率增快及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升高,CLP后5h时平均动脉压开始明显下降(P<0.01);DO2在休克早期即随CI降低呈进行性下降,由于出现ERO2代偿升高,使VO2不依赖于DO2而维持相对稳定,CLP后7h,随着DO2进一步降低,VO2开始明显下降(P<0.05)。结论:脓毒性休克过程中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关系,该关系存在与全身组织的氧摄取功能障碍有关。
单红卫景炳文杨兴易陈学云张翔宇赵良宋志芳
关键词:氧消耗氧供给氧摄取休克脓毒性氧动力学
濒死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征及其机械通气救治被引量:6
2002年
俞康龙宋志芳赵良朱顺和杨兴易景炳文
关键词:急救气管插管通气模式机械通气
危重病内环境紊乱处理策略
本文首先概括了内环境稳定与调节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影响内环境稳定的主要因素,最后详细论述了维持与调节内环境稳定的具体环节和方法.
宋志芳
关键词:危重病救治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血浆渗透压
文献传递
激素改善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缺氧与休克
目的判断糖皮质激素(GC)改善猪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氧血症与休克的疗效。方法大肠杆菌腹腔注射制作猪ARDS模型,随机分对照与早、中期治疗组,甲基氢化泼尼松20mg静脉注射,观察72h期间各项指标与生存时间。结...
宋志芳郭晓红谢位单慧敏孙波
文献传递
普通肝素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评价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内科ICU 2 0 0 0年 1 2月所有接受肝素治疗的DIC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分析原发病、肝素治疗时机与用量、治疗前后休克与出血倾向纠正情况 ,实验室指标变化、预后与死亡原因等。结果  1 1例 (男∶女 =8∶3) ,年龄 2 8~ 82岁 ,平均 (60 0± 1 1 6)岁 ;所有患者肝素治疗前均有顽固性休克 ,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 (1~ 5mg/h)后 ,顽固性休克缓解率 90 9% (1 0 /1 1 ) ;8例肝素治疗前就合并出血倾向患者 ,治疗后明显好转 7例 (87 5 % ) ;所有患者中痊愈 3例 (2 7 3 % ) ,死亡 8例 (72 7% ) ,仅 1例死亡原因与DIC直接有关。结论 小剂量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滴注治疗DIC不但安全有效 。
宋志芳朱赟琳王树云郭晓红谢伟张悦殷娜李文华单慧敏陈列彬谢伟霖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顽固性休克
机械通气在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46
2003年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6例综合 ICU(GICU)内肾移植术后因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比较机械通气后缺氧改善情况等 ,了解和判断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及影响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结果 :16例患者中 ,15例应用了机械通气与不同水平的呼气末正压〔 PEEP,4~ 15 cm H2 O(1cm H2 O=0 .0 98k Pa)〕治疗 ,1例未用机械通气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1~ 87d,平均 (15 .4± 2 1.1) d〕与生存时间〔1~ 194 5 d,平均 (15 4 .4± 4 97.1) d〕不等 ;仅 1例痊愈 (6 .7% ) ,14例死亡 (93.3% )。死亡原因分析提示 ,在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 ,病程短(≤ 3d)的患者 (3例 ) ,导致死亡的直接因素为非呼吸因素 (循环和中枢神经 ) ;未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例 )导致死亡的直接原因为缺氧。分析 1例抢救成功病例的主要经验在于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并纠正了缺氧 ,为原发病的治疗赢得了时间。结论 :机械通气抢救肾移植术后间质性肺炎合并 ARDS的主要价值在于纠正缺氧 ,病原学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困难可能是抢救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
宋志芳俞康龙单红卫马钧
关键词:机械通气肾移植术后肺炎间质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气末正压通气
有效人工通气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中价值的探讨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评价A(airway)、B(breath)、C(circulation)抢救步骤在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心肺脑复苏 (CPCR)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因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行CPCR患者的临床资料 (4 4例 ,男 2 9例 ,女 15例 ,年龄 40~ 85岁 ,平均 70 .0± 11.6岁 ) ,按照CPCR实际操作过程中所采取的ABC先后顺序不同 ,将患者分为C、CAB、AB、ABC组。CAB组中 ,按照C与AB步骤采取的间隔时间不同 ,分 <5min、5~ 10min、>10min组。统计各组Ⅰ、Ⅱ、Ⅲ期复苏成功率 (% ) ,χ2 检验统计各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显著性。结果 C组 (32例次 ,11例 )中 ,各期复苏成功率均 >87.5 % ,显著高于其它各组 (P <0 .0 1)。CAB组 (2 4例 )C -AB间隔时间不等 ,各期复苏成功率不等 ,C -AB <5min组各期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 >5min组 (P <0 .0 5~ 0 .0 1)。AB组 (3例 )与ABC组 (6例 )各期复苏成功率 33.3%~ 10 0 % ,显著高于CAB组 (P <0 .0 1)。结论 CAB是心脏疾患致心搏骤停患者CPCR中可取的抢救步骤 ,但
宋志芳郭晓红潘祝平王树云顾茵朱赟琳谢伟殷娜谢伟霖张悦单慧敏陈列彬李文华
关键词:心搏骤停心肺脑复苏
静脉用药不能太随意!
2010年
治疗疾病的给药途径有很多种,静脉用药(输液)常见而重要。由于药物直接被注入血管,并随血液运送到相应的组织与器官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静脉用药的疗效通常快而强。但是,静脉制剂在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一旦用错药或制剂不纯,产生的副作用和后果也远较口服和外用药严重。
宋志芳
关键词:静脉用药下呼吸道感染高热静脉应用静脉补液口服制剂
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性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制作SD大鼠脓毒症ALI模型,随机分ALI组、糖皮质激素(GC)治疗(GC)和UTI治疗(UTI)组。成模后3h、6h、12h开腹抽血行动脉血气分析,提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测总蛋白(11P)、总磷脂(TPL)、饱和磷脂酰胆碱(DSPC)含量,测定肺组织湿,干重(W/D)比值和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含量,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含量,观察与比较各组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UTI 组PaCO2、PaO2、HCO3^-、BE与G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ALI组(P〈0.05);两组W/D均明显低于ALI组(P〈0.01),BALF中11P显著低于ALI组(P〈0.01),吼和DSPC/TPL高于ALI组(P〈0.05、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组织匀浆中MPO、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LI组(P〈0.01),UTI组MPO含量还明显高于GC组(P〈0.05);两组血浆,INF-a、IL-6水平均低于ALI组(P〈0.01),u-11组IL-6高于GC组(P〈0.05);两组病理变化均较ALI组轻(P〈0.01)。结论UTI能改善缺氧、过度通气和酸中毒,减轻肺水肿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具有抗氧化和抑制炎性细胞因子释放作用,其抗炎作用与GC相似。
李文华宋志芳单慧敏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脓毒症乌司他丁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在肺外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在肺外感染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综合救治中价值。方法收集长征医院急救科1990年3月至2000年2月和新华医院内科ICU2000.052003.04收入因肺外感染诱发ARDS患者临床资料,比较GC与非GC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32例患者中男/女为21/11例,年龄(51.2±19.1)岁,APACHEⅡ评分(28.2±9.7),接受机械通气治疗25例(78.1%),病死率65.6%(21/32);GC与非GC组年龄、APACHEⅡ评分、病死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GC组PaO2/FiO2改善明显,(P<0.05,Qs/Qt差异无显著性(P>0.05),MODS和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较非GC组低(P<0.05)。结论GC能协同常规治疗纠正缺氧和休克,为原发病治疗赢得时间与机会。
宋志芳郭晓红单红卫俞康龙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肺外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抢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