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珍
-

-

- 所属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长沙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姜德咏

- 作品数:252被引量:1,227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视网膜 黄斑变性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牛视网膜 视网膜下液
- 唐罗生

- 作品数:395被引量:1,10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视网膜 视网膜母细胞瘤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离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 刘湘平

- 作品数:31被引量:101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研究主题:脉络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基质金属蛋白酶 缺血再灌注损伤
- 聂爱光

- 作品数:66被引量:319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 视网膜下液 视网膜脱离 老年黄斑变性
- 谭家铨

- 作品数:47被引量:122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黄斑变性 老年人 视网膜下液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致双眼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误诊一例被引量:1
- 2007年
- 患者女,24岁,因分娩后第2天突发双眼视物模糊,伴眼前黑影1周,于2006年2月27只来我院就诊。患者曾于妊娠结束前半个月出现血压轻度升高,当时检查为140/100mmHg(1mmHg=0.133kPa)。本次眼科就诊时检查:血压160/100mmHg。
- 李立唐罗生朱晓华唐朝珍
-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误诊
- 兔视网膜光凝术后组织形态学改变的动态观察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研究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光凝斑组织形态改变的病理特征。方法:(1)18只色素家兔按光凝后观察时间1,3,7,14,21d及28d分为6组,每组3只。每只(双眼)用532nm激光TsoⅢ级光斑光凝色素家兔视网膜后极部30点(532nm,450mW,100μm,0.05s)。(2)光凝后不同观察时间点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观察光凝斑FFA特点;取光凝区眼球壁制作标本,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并定量分析视网膜光凝斑大小、视网膜细胞存活率的动态变化。结果:(1)荧光血管造影:光凝后3d,部分光凝斑为高荧光,荧光渗漏随时间延长逐步减轻,至光凝后14d,荧光渗漏基本消失。(2)组织病理学检查:光凝斑区域视网膜各层组织细胞结构破坏;光凝斑周围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或坏死和神经节细胞的损伤;继后色素上皮细胞、M櫣ller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修复破坏区。(3)形态学定量指标:光凝后第1d视网膜光凝斑直径最大为116.4±9.6μm,比参照光斑(75μm)增大了55.2%,随后有下降的趋势,21d后为82.8±5.4μm趋于稳定。视网膜细胞存活率光凝后第1d最小为(29.5±4.2)%,随后有上升的趋势,21d为(48.2±4.4)%趋于稳定。结论:视网膜光凝TsoⅢ级光斑会导致光凝斑周围视网膜感觉神经细胞的非选择性、扩展性损伤。
- 覃冬菊唐罗生刘湘平唐朝珍
- 关键词:光凝固术激光损伤动物实验视网膜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ARN)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图像特征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方法17例(18只眼)ARN患者行FFA,分析其图像的特征。结果FFA主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视网膜动脉变细或节段性充盈,周围有斑片状出血遮蔽荧光,静脉迂曲,血管壁渗漏。周边部小血管和毛细血管闭塞,有无灌注区,视网膜坏死区多位于周边部,早期呈弱荧光,后期呈斑驳状强荧光。结论通过FFA检查,能确定ARN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曾军唐朝珍唐罗生朱晓华姜德泳
- 关键词: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 脉络膜挫伤被引量:5
- 1997年
- 回顾64例外伤性脉络膜挫伤。多发于20~30岁的青年男性;最常见为拳击伤(40%);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100%),眼底可见脉络膜出血灶及裂伤口;荧光眼底血管造影可帮助诊断。脉络膜挫伤多发生于黄斑部(约70%),其次为视乳头周围,多为单个,1~2PD大小;脉络膜破裂的形态多为长弧形,脉络膜出血多为圆形;脉络膜破裂与出血常同时出现(69%)。提示脉络膜破裂及出血累及黄斑部可能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 肖天林谭家铨唐朝珍翁学红
- 关键词:眼外伤病例分析
- 视功能变异预见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发生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性黄斑变性(SMD)视功能变异与SMD发病的危险性,探讨SMD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54例(54眼)早期SMD患者进行了黄斑光敏度(MLS)、FM100色调试验、Amsler表、对比敏感度(CS)及暗适应检测。结果平均追踪55月,追踪期内18例患者发生了SMD。回顾性分析显示SMD组比玻璃疣组的视功能损害严重,中心凹、黄斑6°白色光敏度异常预见SMD的发生的敏感性分别为83.37%及77.78%,特异性分别为80.55%及75%。FM100色调试验全色区预见发生SMD的敏感性83.33%,特异性63.67%;Amsler表预见发生SMD的敏感性71.40%,特异性80%。结论采用MLS、FM100色调试验及Amsler表检测早期SMD患者的视功能可较好地预见SMD发生的危险性,为SMD早期诊断提供敏感的检测方法。
- 陈松聂爱光姜德咏谭家铨谭家铨
- 关键词:黄斑变性视功能预后老年人
-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边炎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评价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边炎 (Eales’病 )的疗效 ,从而探讨其治疗时机。方法 :根据患者是否有玻璃体积血及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范围将 31例 (34只眼 )进行光凝术的病例分为轻型组和重型组 ,对比其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视力及玻璃体出血情况。结果 :平均治疗有效率为 6 4.71% ,轻型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重型组。轻型组治疗后视力提高或稳定者占 10 0 % ,重型组则为 6 8.75 %。重型组治疗前玻璃体出血发生率为 10 0 % ,治疗后降为 18.70 %。结论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是治疗Eales’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且早期治疗效果更好。
- 罗静姜德咏郭小健唐朝珍
- 关键词:视网膜光凝术氩激光
- 半导体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探讨应用半导体激光诱导建立BN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雄性棕色挪威(BrownNorway,BN)大鼠30只,9只为对照组,21只为实验组;用半导体激光光凝实验组BN大鼠的视网膜,分别于光凝后1h,3、7及14d行眼底荧光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检查,3、7和14d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光凝后7dFFA及光镜检查均证实CNV开始形成,14dCNV大量形成。结论半导体激光损伤可以成功地诱导BN大鼠形成CNV模型,成模时间短,成模率高,是一种较为理想的CNV动物模型。
- 王洵唐罗生唐朝珍刘湘平田彧
- 关键词:激光半导体脉络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 老年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老年黄斑变性(AMD)玻璃股疣的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例16眼早期AMD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ICGA。结果(1)FFA早期玻璃膜疣为透见荧光,后期部分呈现着色现象。(2)ICGA早期可见脉络膜充盈迟缓或不规则,后期可见脉络膜渗漏高荧光区、点状强荧光及斑状强荧光团。玻璃膜疣为遮蔽荧光。此外可见涡状静脉异常。结论AMD早期即有明显的脉络膜循环紊乱及可疑非活动性新生血管生成。对AMD患者进行FFA和ICGA眼底血管对照检查,对了解AMD的发病机理,及早发现潜在的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尽早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 郭丽花姜德咏唐朝珍
- 关键词:黄斑变性玻璃膜疣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脉络膜新生血管老年人
- 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氩激光治疗观察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总结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激光治疗的经验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 结果 11例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进行氩激光治疗 ,其中 2例联合冷冻治疗后 ,瘤体基本萎缩 5例 ,不同程度缩小 6例 ,5例合并下方视网膜脱离患眼 ,4例视网膜下液全吸收 ,视网膜平复。随访 6个月~ 3年 ,所有病例均显示肿瘤表面瘢痕形成 ,无瘤体复发。治疗并发症包括 :血管改变 ;黄斑异常。 结论 孤立型脉络膜血管瘤采用氩激光治疗可获满意疗效 ,当瘤体较大时 。
- 郭小健朱小华唐朝珍姜德咏聂爱光
- 关键词:脉络膜血管瘤氩离子激光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被引量:1
- 1989年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下称荧光造影)对眼底病的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有着独特作用,但病人接受荧光素注入后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科1983~1984年4月862人次荧光造影检查,有61例出现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对象:经门诊确定需作荧光造影的病人,除外严重心、肾、肝脏疾患及药物过敏史者。
- 唐朝珍周慧君唐国琪
- 关键词: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