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象枢
作品数: 23被引量:37H指数:3
  • 所属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所在地区:湖南省 湘西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孙玮
作品数:28被引量:162H指数:7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网络舆论 广告专业 新媒体 突发公共事件 武陵山
张小林
作品数:110被引量:712H指数:16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户外运动 体育旅游 创意开发 体育公共产品 传统体育
毛攀云
作品数:34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梅山文化 民间艺术 电视剧 影视 红色影视
于新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汉语大词典》 宝钗 《诗经》 《诗集传》 凤姐
吴青峰
作品数:22被引量:53H指数:3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武陵山区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民族地区 高校 地方高校 疑问句 课堂教学
浅析司马迁“八书”中体现的宇宙观
2006年
在《史记》“八书”中集中体现了司马迁的宇宙思想,全面阐述了天、地、人、阴、阳、五行等原始的宇宙发生因素,“八书”构成了早期的天人宇宙论图式。同时还在《律书》和《历书》中通过阴阳五行八正之气,探究了宇宙由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在《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中阐释了“天地人”的作用和关系,在《礼书》和《乐书》中阐述宇宙的和谐之道。
吴象枢
关键词:司马迁
《红楼梦》人物外貌描写的相学试解(下篇)
2006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示,通过分析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的描写中也暗含着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预示方式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这一结论,对小说中的预示系统做一个重要补充。
吴象枢
关键词:红楼梦外貌描写
对《史记》中梦占的思考
2006年
《史记》中记载了一些梦兆情节,司马迁对这些梦兆迷信的预示意义没有否认,而且由于梦占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司马迁也把梦兆当作实现“究天人之际”写作目的的手段之一。
吴象枢
关键词:史记政治目的
从祭祀对象的选取看梅山儒礼的价值取向
2015年
梅山儒礼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一脉相承,虽然有神秘的程式,但无论是框架、内容,还是形式,都体现出我国儒家所倡导的平等的人本精神。单从祭祀活动所选取的祭祀对象就可以解读出梅山儒礼呈现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和谐生活、兼济天下的思想。
吴象枢
关键词:人本精神
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角色与网络舆论引导思路被引量:8
2014年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媒体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引导中,应体现其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角色存在冲突与异位现象,包括过于关心极端事件,题材挑选有失偏颇;议程设置重心偏移,过度报道吸引眼球;内部管理失范,炒作泡沫与报道失实仍时有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中媒体的网络舆论引导思路包括:善待与善用结合,推动和聚合社会"正能量";强化议程设置公众责任,主动适应议程设置前移新趋势;促进"知沟"弥合与消除,提升报道感召力与亲和力;加强媒体内部规范与管理,着重新闻价值深度挖掘强化正面舆论引导;改善媒介生态环境和格局,推动与规范新媒体发展。
孙玮张小林吴象枢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媒体网络舆论
红色影视价值表征的现代性审视被引量:14
2008年
红色影视是红色精神在当代传承的载体,是现代商业机制下的一种经典价值图谋,是现代性语境下的主体建构镜像,亦是文化生态环境不可或缺的中国地标。消费原则对经典的解构使红色叙事由一元走向多元,但这种多元拓展下的现代主体建构却与红色经典隐喻的主流意识形态及其核心精神的延续形成一种文化症候。
毛攀云吴象枢
关键词:红色影视审视症候
《红楼梦》人物外貌描写的相学试解(上篇)被引量:1
2005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各种形式对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进行预(寓)示。通过对作品的外貌描写分析可以发现,曹雪芹在人物外貌中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结局,这一寓示是凭借传统的相学方式来完成的。尽管相学是一种没有科学道理的预测体系,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相学流行,他受此影响并运用外貌描写来暗寓人物命运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一结论如果成立,将是对《红楼梦》预示手法的一个重要补充。
吴象枢
关键词:红楼梦外貌描写
《史记》“十表”是司马迁欲创《春秋》第二的直接表征被引量:2
2005年
司马迁欲创《春秋》第二,他以“十表”为“微言大义”的直接表征,再通过《史记》的其他形式择其重点对“微言”进行注释,达到深化“大义”的目的。
吴象枢
关键词:通变
从《史记·天官书》解读司马迁的思想被引量:1
2005年
《天官书》“记国家大礼”,由此可见司马迁把天事当作重要的政治内容载入史册。司马迁作为太史令,“掌天时星历”之职,《天官书》可认为是他的述职之篇。由此,可以把《天官书》作为考察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想的主要视点,从中可以发现,《天官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司马迁的天人感应思想、通变思想和大一统思想。
吴象枢
关键词:星占通变观
《史记》“卜筮决于天命”思想浅析被引量:1
2006年
易筮作为古代预测手段,在古代有着重要的地位。龟卜,在西汉时本来已经逐渐消失,但司马迁以专篇收录散失的卜辞,这正好说明卜筮这种文化现象的重要性。探究司马迁记载卜筮的原因,除了卜筮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以外,还因为司马迁想通过卜筮等神秘文化来实现“究天人之际”的写作目的。
吴象枢
关键词:《史记》《易》龟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