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慧涛
-

-

- 所属机构:泉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 所在地区:福建省 泉州市
- 研究方向:文化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易剑东

- 作品数:155被引量:1,725H指数:24
- 供职机构:北京体育大学
- 研究主题:体育 中国体育 体育产业 体育管理 奥运会
- 张俊涛

- 作品数:6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合法性危机 合法性 代理 风险管理 竞技体育
- 张震

- 作品数:44被引量:45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研究主题:武术 传统武术 一元论 体育 身体
- 王润斌

- 作品数:166被引量:776H指数:15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奥林匹克 国际奥委会 奥林匹克运动 奥运会 体育
- 赵克

- 作品数:56被引量:572H指数:13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体育学院
- 研究主题:体育设施 城市居住社区 现代体育思想 体育场地设施 体育
- 登上领奖台:加拿大冬奥备战的治理经验及其启示被引量:4
- 2019年
- 为备战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联邦政府设计了"登上领奖台"战略,委托OTP组织负责财政援助的划拨和绩效管理。OTP组织采用"决策层—执行层"的双层治理架构,以"奖牌至上"为原则,创建了由"项目文化""以往成绩""夺牌潜力""领先优势的可持续性"4个一级指标的协会分层分类资助制度,邀请国家奥委会和残奥委、国家运动项目协会、体育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者组成协同治理网络。通过梳理加拿大治理经验,建议我国当前的备战2022年北京冬奥工作,应重视"一臂之距"理念,明确政府在冬奥备战中的职责;尊重专业自治准则,锻炼社会力量成为竞技体育治理主体;改进绩效管理模式,优化冬奥备战财政资金的申请和使用程序;重视科学创新,促进体育智库组织网络化。
- 任慧涛楚金玲易剑东
- 全球反兴奋剂治理中的运动员参与被引量:9
- 2020年
- 孙杨拒检案本质上是对WADA威权主义的抗争,尽管这种抗争方式是错误的。本研究基于近年来对运动员兴奋剂的态度调查,分析了全球反兴奋剂治理中的运动员参与问题。研究发现,运动员对"反对在体育运动中使用兴奋剂"呈普遍支持的态度,说明WADA及其工作是必要的。但由于行踪信息机制、生物护照制度、严格责任原则等理念和方式,侵犯了运动员的隐私、威胁人身安全与财产权,甚至不尊重人格与尊严,导致运动员群体对WADA产生不满。随着冲突的加剧,运动员开始通过各种途径,要求以WADA为核心的全球反兴奋剂系统提升民主治理状况,保障运动员的应然权利,并解决运动员在反兴奋剂决策中的边缘化问题。通过梳理《反兴奋剂中的运动员权利宪章》,研究认为运动员在全球反兴奋剂体系的地位提升,可以通过决策参与、治事参与、监管参与等路径实现。
- 任慧涛
- 关键词:反兴奋剂全球治理运动员权利
- 我国校园体育场地开放“反公地悲剧”的治理研究——以F省LY市为个案被引量:7
- 2020年
- 我国校园体育场地曾陷入公共管理学的经典困境——迈克尔·黑勒的“反公地悲剧”,多元治理主体刻意采取不开放策略,导致资源闲置。调查发现(1)校园体育场地产权碎片化虽不严重,但涉及国有资产产权私有化,极难整合。(2)校长、教育局长和地方党政领导作为治理主体代表,承担多重、模糊责任,为了防范风险,各责任主体封闭校园,禁止周边居民进入锻炼。(3)通过政策创新,校园体育场地开放工作构建了新的多重责任机制,消除了条块管理所造成的责任模糊问题。研究认为由于我国特色所有制形式,从“产权整合”这一假设出发,探寻公有资源产权明晰化极难实现。在产权不可解的情况下,将解决思路转为“责任明晰化”,利用我国强政府的制度优势,对责任主体、内容、程序等进行整体治理,确保因条块管理而分割的公共物品之管理权、使用权等与事责统一,在解决我国公有资源闲置问题上更具操作性。
- 任慧涛许月云
- 关键词:反公地悲剧
- 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善治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被引量:15
- 2018年
- 基于治理理论和委托—代理模型,本研究以35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善治评价为对象,设计了以透明度、程序民主、制衡、团结等维度作为关键维度的指标体系,并使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发现,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平均得分为45.5(满分100),善治状况评价为"一般",决策和工作机制不透明、选举和工作程序失范、利益相关者参与不足等,导致组织内部投机主义盛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合法性面临危机。研究建议:1)严格执行选举程序,健全主席和高管资格审查机制;2)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升组织透明度;3)规范工作流程,充实组织行政程序正当性;4)多元主体参与,健全组织内外部审查制度;5)明确最长任期,保证组织官员积极性。
- 阿诺特.赫拉尔特任慧涛
- 我国体育品牌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随着我国体育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营销投入也在不断增长,如何准确衡量营销投入效果和产出效率,成为体育品牌营销研究领域中的关键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基于整合营销理论,梳理出整合营销的关联指标,结合探索性因子分析,归类评价指标和构建评价模型,并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确定了涵盖营销互动、品牌曝光维持、营销转化率3个维度的体育品牌营销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体育企业准确评估营销效果,进而调整现有营销战略及执行策略,促进企业发展。
- 刘伟刘星任慧涛
- 关键词:体育品牌营销效果整合营销
- 善治:奥林匹克运动及全球体育秩序新起点?——从任海教授《国际奥委会演进的历史逻辑》谈起被引量:24
- 2014年
- 基于任海教授《国际奥委会演进的历史逻辑——从自治到善治》分析奥林匹克运动因世俗化、商业化和现代化带来的问题,并引出全球体育善治的2条"暗线"。(1)早期的奥林匹克精神吸收并发扬了部分基督教教义,顾拜旦对奥林匹克主义赋予一种成为"超越宗教的"道德制衡力量的期望,这种期望在历届国际奥委会制定的组织愿景和组织战略中逐渐走向消弭,导致奥林匹克运动从神圣道德走向了世俗道德,价值认同层面的混乱产生组织内部的混乱。(2)随着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崛起,夹杂着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诉求的社会运动已经成为"政府—社会关系态势"中不可忽视的主要政治力量。反大型体育赛事作为社会激进运动浪潮波及奥林匹克运动,并冲击国际体育秩序。抗议焦点不仅涉及全球性体育组织结构问题,还对体育非盈利组织的民主化、透明化等治理议题进行追问。研究认为,体育善治作为当前国际体育秩序重整的新起点,从哲学、政治学、管理学以及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维度提出了国际体育组织治理之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国际奥委会依托善治理念,从组织价值、组织结构、组织规范等不同层面准备着手进行的改革,具有危机意识和操作性。国际奥委会在普世价值与精英体育伦理、民主机制与精英自治等宏观战略管理理念上的抉择,将成为形成未来全球体育新秩序的关键。
- 任慧涛
- 关键词: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
- 动员式治理:后冬奥时代我国群众性冰雪项目的发展策略被引量:5
- 2023年
- 近年来,我国许多运动项目呈现出快速发展的状况。以北京冬奥周期内的冰雪运动为例,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阐释了我国运动项目快速发展中动员式治理的机制,尤其是背后的制度生产过程的政策工具系统和协同运作模式。研究发现:动员式治理由国家体育愿景发起,由政府、社会和市场主体三方互动,通过政策工具和社会动员促进资源有效集中而形成。治理有效性依赖于中央政府体育政策的权威性、地方政府执行力和动员响应程度,尤其是政策工具的复合使用。研究认为,动员式治理为认识新型举国体制下体育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尤其是体育产业动员中政府行为与产业政策的可持续性,为提升运动项目的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思路、突破发展速度提供了很强的动力,但很难长期保持,群众性冰雪项目普及从根本上依赖于冰雪项目文化滋养。
- 郭法博易剑东任慧涛
- 关键词:冰雪项目群众体育跨越式发展体育政策
- 大型体育赛事碳中和管理:国际奥委会的倡议被引量:26
- 2022年
- “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重要理念。国际奥委会作为全球体育治理体系中的关键行为体,自1992年受邀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一直积极介入全球气候事务,严格要求各届奥运会的组委会乃至主办城市加强低碳、绿色办赛,强调要综合运用多种举措,实现赛事相关碳排放净零,履行缓解气候变化的责任。围绕这一工作,国际奥委会响应联合国《体育促进气候行动框架》等公约,发布了《IOC可持续发展战略》《IOC奥运会碳足迹方法》等一系列政策,从生命周期理念设计了碳排放计算、减少、消除与补偿的管理框架并予以推进,降低了奥运赛事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通过梳理国际奥委会应对气候问题的历史进程与总体特征,对1994年至今的奥运会碳排放控制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国际奥委会“碳中和”事务的管理愿景、框架、组织机构、工作安排和具体方法举措等,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碳足迹的精细化治理,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之达成。
- 任慧涛任慧涛
-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管理框架奥运会
- 运动猝死研究:基于德国全国数据被引量:9
- 2016年
- (1)背景:与运动有关的心源性猝死(猝死大致分三类,心源性、脑源性和其它,这里一般指心源性运动猝死。下同),不仅经常发生在高水平运动员身上,还频见于非高水平体育竞赛参与者群体。2012年5月,本研究在德国开展,通过对全国范围内运动猝死事件的调查,来分析其主要诱因。(2)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通过网络平台搜集、记录并分析案例,并辅以15家法医机构和媒体监测到的案例作为补充。在本研究中,运动相关心源性猝死被界定为:在参与体育运动期间或停止后1小时内出现的死亡(无论复苏成功与否)。研究对象包括不同级别赛事中不同水平的运动员,以及日常体育锻炼参与者。(3)结果:经过30个月的观察,本研究搜集并分析了144个运动猝死样本(平均年龄46.816.2岁)。研究发现,德国运动猝死的总体发病率为每年每百万人1.2至1.5例,其中97%为男性。大多数猝死出现在非高水平体育比赛赛场。足球和跑步是事故发生最多的体育项目。年龄在三十五岁及以下的所有猝死案例中,心肌炎是最常见诱因。年龄在三十五岁以上的的体育参与者猝死中,冠状动脉疾病是主要诱因,也有少量心肌病导致的运动猝死被发现。(4)结论:在德国,运动猝死最大的比例出现于"参与非高水平体育比赛或进行日常体育锻炼的中年男性"群体。欧洲各国运动猝死的主要诱因有所不同。本研究揭示了对参与者进行心脏筛查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非高水平体育竞赛项目开赛之前,应筛查并确认青少年参与者是否患有心肌炎。
- 菲利普.伯姆于尔根.沙尔哈格蒂姆.梅耶张倩任慧涛
- 关键词:运动员猝死
- 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视域下全球体育秩序变革研究被引量:11
- 2017年
- 采用文本分析、内容分析等公共政策研究方法,以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的体育议题为逻辑进路,介绍"体育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理念;通过政治学团体理论和公共政策学倡导联盟框架模型,比较分析联合国体系、奥林匹克体系及其在全球体育秩序中的结构与关系,并对全球体育发展政策进行了阐释。研究认为,体育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促进是间接且非显性的,但通过体育促进世界发展与社会变革,是现代政治文化赋予体育运动的新内涵,亦是全球体育治理态势的新动向。虽然在组织理念和执行准则层面有所冲突,联合国体系与奥林匹克体系在全球体育公共事务上形成了态度开放、良性竞合的新型伙伴关系。奥林匹克体系拥有体育自治权,并依靠精神感召、规制合谋与利益分享机制,控制着全球体育文化产品价值链。联合国体系借助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倡议领袖优势,通过影响成员国体育公共事务部门,将体育作为社会单元纳入到世界发展蓝图,为新的全球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动力与支撑。
- 任慧涛易剑东王润斌
- 关键词:全球治理奥林匹克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