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锋
-

-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范蔚茗

- 作品数:158被引量:2,878H指数:3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中生代 晚中生代 岩石成因 岩石圈 年代学
- 李超文

- 作品数:40被引量:584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晚中生代 岩石成因 地球化学 古亚洲洋 晚中生代火山岩
- 赵亮

- 作品数:264被引量:2,308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生态系统 雀形目鸟类 CO2通量
- 王岳军

- 作品数:157被引量:3,203H指数:3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化学 中生代 岩石成因 年代学
- 林舸

- 作品数:140被引量:1,75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河台金矿 数值模拟 中生代 盆地 预应力锚索
- 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I型和A型花岗岩Nd同位素变化趋势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35
- 2014年
-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巨型增生陆缘的东段,分布着巨量的具有新生特征的显生宙花岗岩和火山岩。本文对东北地区晚古生代-中生代I和A型花岗岩年代学和Nd同位素组成开展了综合分析和研究。东北地区的I型花岗岩有两种Nd同位素变化趋势:一是以额尔古纳和兴安地块为代表,其εNd(t)随着年龄变新而增大,与造山带垮塌、软流圈上涌的幔源熔体或蒙古-鄂霍茨克洋的俯冲交代地幔楔熔体加入引起的地壳增生作用相关。二是以松嫩地块西南区和张广才岭为代表,εNd(t)随着年龄变新而下降,反映花岗岩的熔融源区有从早期的新生岛弧中、下地壳向晚期含更多再循环物质的中、上地壳迁移的趋势。A型花岗岩侵位时代主要有三期,总体上具有正的εNd(t)值,绝大部分tDM2<1.0Ga,反映了东北地区强烈的地壳增生作用。晚古生代A型花岗岩主要沿着贺根山-黑河断裂分布,可能与兴安和松嫩地块碰撞后伸展作用相关;早中生代A型花岗岩主体分布于张广才岭,与松嫩、佳木斯和兴凯地块的碰撞后伸展作用相关;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遍布整个东北地区,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后撤导致的区域性伸展作用相关。晚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的Nd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与侵位年龄(t)的对比展示了东北各构造单元地壳增生作用的差异。与华北北缘中生代花岗岩的特征相似,额尔古纳和佳木斯地块的花岗岩表现出tDM2>t+1000Ma的特征,表明这两个地块具有古老的结晶基底。兴安地块、松嫩地块西南区和张广才岭花岗岩的tDM2和侵位年龄差值集中在300~1000Ma,反映不同属性(年轻vs.古老)的地壳物质对熔融源区的贡献。东北地区tDM2和侵位年龄差值小于300Ma的花岗岩岩体极少,仅有乌兰浩特的查干岩体一例,可能由新近增生的新生地壳熔融形成。由Nd同位素特征显示,晚古生代-中生代东北地区显著�
- 李竞妍郭锋李超文李红霞赵亮
- 关键词:ND同位素花岗岩
- 燕山地区中生代基性火山岩对岩石圈演化的约束
- <正> 众所周知,华北岩石圈性质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古老克拉通地幔(以主元素亏损的方辉橄榄岩为主)转变为新生大洋型地幔(具有主元素饱满和亏损的同位素组成的特征)(Griffin et al., 1992;M...
- 李晓勇郭锋李超文徐积辉
- 文献传递
- 石英热释光——沉积盆地热史研究中另一种潜在的古温标被引量:3
- 2010年
- 具有良好重现性的石英热释光信号除了用于近地表的考古及地质事件定年以外,还能反映一定地质时间范围内的环境温度变化规律.本文利用砂岩中石英矿物的热释光信号,采用传统热释光分析和等温热释光方法,以东营凹陷中央背斜带钻孔岩芯为例,探讨对沉积盆地热体制信息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1)钻孔中不同埋深位置的石英矿物,其自然热释光发光曲线有规律变化,与所对应的环境地层温度以及热释光发光动力学相符,即随着沉积地层埋深增加、埋藏温度上升与埋藏时间加大,其热释光发光曲线整体向高温方向移动,而发光强度明显减小;(2)石英热释光多片增加分析方法以及等温热释光分析方法所获得的表征年龄彼此印证,通过表征年龄的换算,定性或半定量获得描述沉积盆地热演化史的环境古温度变化的一个等效参数——表征温度,该表征温度能够表征沉积盆地一定地层范围内,一段埋藏历史的古温度变化历史.石英热释光信号是沉积盆地热史分析中一种潜在的古温标,对于石英热释光表征年龄与表征温度地质意义的诠释,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事例加以佐证.
- 龚革联李盛华孙卫东郭锋夏斌吕宝凤
- 关键词:石英热释光盆地热体制
- 吉林东南部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作用成因的地球化学制约被引量:10
- 2010年
- 详细的主、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延吉地区晚中生代(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微量元素特征(富集轻稀土(LREE)、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中等放射成因Sr、Pb及类似于硅质地球的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437~0.70525;^(206)Pb/^(204)Pb(i)=18.19~18.37,^(207)Pb/^(204)Pb(i)=15.54~15.57,^(208)Pb/^(204)Pb(i)=38.13~38.22;ε_(Nd)(t)=-2.75~+1.61)。其Sr-Nd-Pb同位素组成特征类似于区域同期基性火山岩和大兴安岭地区同时代火山岩。这些广泛分布于吉林南部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是岩石圈地幔来源岩浆经分离结晶或地壳物质混染/AFC过程的产物。吉林省东南部晚中生代不同区域火山岩的Sr-Nd-Pb同位素对比结果显示,辽源-延吉与通化地区分属不同构造单元,其中辽源-延吉一带则为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而通化地区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夹皮沟-松江断裂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的边界。
- 李超文郭锋赵亮李红霞
- 关键词:岩石成因地球化学中酸性火山岩晚中生代
- 南兴安岭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成因被引量:67
- 2005年
- 南兴安岭地区的晚中生代中酸性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区域上存在同期的两类中酸性火山岩组合。第一类火山岩以满克头鄂博组的安山-英安岩和流纹岩组合为代表,其SiO2为60.0-74.9%,MgO变化在0.36- 2.04%之间,具有LREE略富集的REE配分模式(Ce/YbCN=2.6-3.0)和富集Rb、Ba、K和不同程度的Nb-Ta、Ti-P-Sr亏损的微量元素特征;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类似于同期的玄武安山岩(87Sr/86Sr(i)=0.70522-0.70709;εNd(t)=-1.5- -0.4),而且在空间上与玄武岩共生,为玄武质岩浆高度分异或同化混染作用(AFC)的产物。第二类以玛尼吐组英安岩为代表,以富Al2O3(15.87-16.36%)、Na2O(4.63-4.79%,K2O/Na2O<0.4)、高Sr(709-832μg/g)、低Y(6.9-10.4μg/g) 和低HREE(如Yb=0.37-0.51μg/g),具有与现代俯冲带adakite岩石相似的特征;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它们较同期或近期玄武安山岩更低Sr和高Nd同位素比值(87Sr/86Sr(i)=0.70409-0.70425;εNd(t)=+0.9-+2.1),为造山带下地壳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产物,其低Y和HREE以及高Sr的特点说明残留源区中有石榴子石存在,而斜长石为主要熔融相进入熔体。在熔融动力学方面,同期的玄武岩浆底侵提供大量的热源导致下地壳镁铁质岩石的部分熔融作用。南兴安岭地区晚中生代不同成因类型中酸性火山岩为造山带伸展背景下岩石圈地幔起源的玄武岩浆底侵作用和深部岩浆房分异的结果。
- 高晓峰郭锋范蔚茗李超文李晓勇
- 关键词:地球化学岩石成因中酸性火山岩晚中生代
- 苏鲁地区晚白垩世莒南和青岛玄武岩中低δ^(18)O橄榄石的交代地幔楔成因被引量:3
- 2013年
- 华北陆块岩石圈经历了中-新生代强烈的岩石圈减薄和随后的地幔增生作用.来自山东莒南和青岛晚白垩世玄武岩中橄榄石捕虏晶和地幔包体橄榄石的原位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它们总体上具有低δ18O的特征,其中莒南橄榄石捕虏晶和地幔包体橄榄石的Fo=87.5~89.8,δ18O=4.1‰~5.2‰,平均值为4.8‰;青岛玄武岩中地幔包体的橄榄石Fo=89.0~89.9,δ18O=4.1‰~5.2‰,平均值为4.8‰.前人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资料显示,这些橄榄岩包体具有饱满的岩石化学特征和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于亏损的MORB型地幔.因此,这类低δ18O的地幔橄榄岩可能为经历了俯冲板片高温流体或熔体交代的地幔楔.结合近年来报道的新生代低δ18O玄武岩和代表残留洋壳的低δ18O石榴石辉石岩包体,我们认为华北大陆岩石圈中-新生代地幔演化过程中存在俯冲大洋地壳的贡献.
- 郭锋郭江涛王焰范蔚茗李超文李红霞赵亮
- 关键词:橄榄石晚白垩世
- 延吉早白垩世Adak型Mg安山岩的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动力学背景
- 在东北延吉地区发现的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表现出类似于现代岛弧Adak型Mg安山岩的特征,其SiO含量变化在60.7-62.5%,MgO为3.36-3.78%,Mg#值变化在0.67-0.71之间,具有高的Cr(84-11...
- 郭锋范蔚茗李晓勇李超文高晓峰
- 关键词:同位素组成晚中生代
- 文献传递
- 北京西山东狼沟组钾质火山岩成因及其动力学机制被引量:10
- 2004年
- 北京西山东狼沟组火山岩为钾质系列岩石(K2O=3.40%~4.70%,K2O/Na2O>1),由玄武质粗安岩和粗安岩组成。它们表现出LREE富集(La/Yb)N=31.4~44.6和HREE弱分馏(Dy/Yb)N=1.64~2.01的REE分布模式,Eu表现出弱的负异常(Eu/Eu=0.81~0.86),富集Ba、K、LREE和相对亏损Nb-Ta、Th-U。较高的Sr(87Sr/86Sr)i=0.7057~0.7059和低NdεNd(t)=-14.7~-12.4,类似于辽西义县组和华北陆内同时代的EMⅠ型基性火成岩。其Th-U相对Ba、La的强烈亏损,暗示早期可能有华北古老的下地壳再循环进入源区。结合区域构造研究,东狼沟组火山岩可能为陆内伸展拉张环境下早期交代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橄榄石+辉石+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
- 李晓勇范蔚茗郭锋王岳军李超文彭头平
- 关键词:钾质火山岩富集岩石圈地幔岩石成因论
- 溧水盆地晚中生代基性火山岩成因与深部动力学过程探讨被引量:39
- 2004年
- 下扬子地区溧水盆地晚中生代龙王山组基性火山岩属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具有低MgO(3.16%~4.97%)和相容元素含量(如Cr11~34μg/g、Ni9~27μg/g),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Nb=94~144)、轻稀土元素(La/Nb=3.7~4.6)和亏损Nb-Ta,稍高的Sr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573~0.70617和具弱负εNd(t)值(-3.0~-1.9)。龙王山组基性火山岩的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来源于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的岩石圈地幔;它们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同时代的基性火成岩具有明显的差别,暗示其熔融源区不大可能受到俯冲陆壳的改造富集作用,更可能是早期具高Rb/Sr、低Sm/Nd和亏损高场强元素的流体/熔体交代作用的结果,总体上具有俯冲大洋板片交代作用的特征。在岩浆熔融深部动力学方面,晚中生代高钾钙碱性-钾玄岩浆的起源主要归结于深部岩石圈地幔的热扰动作用和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在时空上匹配于同时代郯庐断裂带的巨大走滑活动。
- 李超文郭锋李晓勇
- 关键词:富集岩石圈地幔基性火山岩晚中生代
- 汝城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源区属性的指示被引量:4
- 2002年
- 湘东南汝城地区发育一套由基性玄武岩和中酸性安山质-英安质岩石组成的火山岩建造,属于低钾拉斑系列,该火山岩系中两个玄武岩的K-Ar年龄分别为124.5±2.5Ma和127.6±1.9Ma,属晚侏罗—早白垩世产物。在主、微量元素上两者成分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安山质-英安质岩石具有高MgO特征,属高MgO岩石,LILE富集、Nb-Ta、Sr-P亏损强烈,(La/Yb)N=6.7~7.9,Eu*/Eu=0.74~0.85,具岛弧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87Sr/86Sr(t)=0.71079~0.71118,εNd(t)=-7.64~-8.16,与adakites高Mg岩石有着明显的差别,可能是富集岩石圈地幔熔融后直接分异的产物;玄武岩LILE富集,Nb-Ta富集,(La/Yb)cn=4.0~4.3,Eu*/Eu=1.00~1.16,具OIB型微量元素配分型式,87Sr/86Sr(t)=0.70812~0.70832,εNd(t)=0.48~1.03,其源区具二元混合趋势,其源区可能是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端员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端员的混合产物。汝城地区晚中生代玄武岩和高Mg安山质-英安质岩石源区属性的限定及其相互的空间依存关系表明该区晚中生代时有着较薄的岩石圈厚度,处于岩石圈伸展减薄的大地构造背景。
- 李超文王岳军郭锋彭头平喻晓彬
- 关键词:玄武岩地球化学晚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