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新华
-

-

- 所属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 葛春林

- 作品数:38被引量:14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丙泊酚 靶控输注 老年患者 镇痛 瑞芬太尼
- 张媛园

- 作品数:10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手术后期间 呼吸衰竭 病因学 患者术后 外科手术
- 王玲

- 作品数:6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呼吸衰竭 患者术后 通气 手术后期间 病因学
- 朱建民

- 作品数:70被引量:281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 医务社会工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医院管理 腕关节
- 余荣环

- 作品数:80被引量:390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COPD 机械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病
- 外科术后并发DIC1例抢救体会
- 2010年
- 1病例患者,男性,75岁,因“阵发性左上腹胀两个月,伴进食后恶心、呕吐”人院。入院诊断:幽门梗阻,克隆病可能。过去史:5年前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切除手术。
- 王玲胡新华
- 关键词:术后并发外科脾切除手术幽门梗阻脾破裂行
- 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 2012年
-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复合吗啡术后镇痛与单纯吗啡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骨科和妇科手术结束时及术后12h,69例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或51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同时应用吗啡进行自控静脉镇痛。观察术后吗啡用量、疼痛强度、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氟比洛芬酯组术后12h和24h吗啡用量减少(分别平均减少41.3%和47.2%),VAS评分降低,镇痛满意度明显提高,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2次/d,可安全地减少吗啡用量,提高术后镇痛盾量.
- 胡新华张媛园葛春林
- 关键词:氟比洛芬酯吗啡镇痛外科手术
- 云南省元阳县52例恙虫病病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恙虫病是因恙虫病立克次体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大部分省、市均有发生,且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1].恙虫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临床医生较难及时在早期发现典型的焦痂或溃疡症状,经常会将其误诊为肺炎、败血症等发热疾病[2].本文对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师诊治恙虫病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白宇胡新华白春发普云明
- 关键词:恙虫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后短期机械通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术后短期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26例择期行上腹部和胸腔手术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术后呼吸衰竭(PRF)及再插管率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对照组5例需再插管,观察组术后48h内均成功脱机,无1例需再插管。结论术后短期预防性机械通气对伴中、重度呼吸功能不全COPD患者可显著改善呼吸状况及气体交换,降低PRF及再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 胡新华余荣环张媛园王玲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
- 低氧血症老年患者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低氧血症的老年患者术后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 4 0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 组为术后给予继续机械通气组 ; 组为术后拔除气管导管给予常规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一段时间内的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 组患者 2 4 h后 Pa O2 明显高于 组 ,Pa CO2 明显低于 组。 组患者中 ,4例再次气管插管 (2 0 % ) ,3例出现 ARDS(1 5 % )。1例死亡。结论 术后短时间给予有低氧血症的老年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可以改善低氧状况 ,有利于预防
- 葛春林胡新华黄志豪
- 关键词:低氧血症老年机械通气腹部手术
- 一种用于X线床旁机扫描的可移动防辐射辅助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X线床旁机扫描的可移动防辐射辅助装置,包括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上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机构;折叠机构,其卡合设置于所述固定机构的外部一侧;重金属防辐射面料,其设置于所述折叠机构的外壁处;检测槽口,其...
- 李俊民刘春胡新华傅正余荣环
- 气管中段巨大肿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1例
- 2004年
- 胡新华葛春林
- 关键词:切除术麻醉外科治疗芬太尼维库溴铵
- 机械通气治疗老年病人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研究老年病人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诱因及影响机械通气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08年7月外科重症监护病房67例术后呼吸衰竭老年病人的基础疾病、诱因及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呼吸衰竭定义为术后机械通气48h以上或全身麻醉拔管6h后再插管行机械通气。结果诱因包括肺部感染、肺不张(39例),术后严重感染或重症胰腺炎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28例)。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23例,重度营养不良26例,ASAⅢ~Ⅳ级39例。呼吸衰竭发生在术后(2.94±2.55)d,机械通气时间(16.12±14.09)d。死亡26例(38.8%),撤机成功41例(61.2%)。结论老年病人发生术后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的应用应贯穿于救治过程;在维持适当通气的条件下,及时处理原发疾病、有效控制感染、积极进行营养支持是影响机械通气成败的关键因素。
- 胡新华陆品相葛春林张媛园王玲
- 关键词:手术后期间通气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5个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浓度及其治疗药物监测应用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血清中5个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羟基伊曲康唑、泊沙康唑)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方法,并应用于临床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治疗监测。方法:50μL血清样品加入同位素内标,采用乙腈直接沉淀法处理样品后稀释进样分析。采用XSELECTTM CSHTM C_(18)(2.1 mm×100 mm,3.5μm)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10 mmol·L^(-1)乙酸铵水溶液-0.1%甲酸乙腈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 L·min^(-1),进样量5μL,色谱分析时间5.5 min;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反应监测模式,正离子扫描进行测定。结果:5个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线性范围为0.02~20μg·m 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 6,各浓度的批内和批间相对标准差(RSD)<10.6%,提取回收率为80.5%~98.4%,方法准确度为87.4%~111.0%,收集临床ICU和血液科严重侵袭性真菌病20例接受伏立康唑治疗的患者,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0.24~4.06μg·m L^(-1),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同时定量检测5个三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可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
- 张素洁孙贺伟郭君君陈梅袁想妹李水军胡新华王艳煜余琛朱建民
- 关键词:伏立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抗真菌治疗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呼吸机延长管集水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吸机延长管集水装置,包括一个封闭的腔体和一个集水机构,腔体上设有相互对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腔体一侧的侧壁上设有曲面的开口,开口上密封有软硅酮材质制成的密封层。集水机构位于相互对应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
- 王乾张智舒潘子豪胡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