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洲明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南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吕华亮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7被引量:44H指数:4
-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诗经》 名物 诗经 《吴越春秋》 孔子
- 杨霞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0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 研究主题:仲长统 士人 东汉 《潜夫论》 深潜
- 上博《诗论》与《毛诗序》的研究
- 2015年
- 《诗论》发布和研究,推动了《毛诗序》研究。本文所论:《诗论》与《毛诗序》之关系;由《诗论》研究得出的《毛诗序》作者、作期的意见分歧;《诗论》与《毛诗序》对比研究中所提示的深化《毛诗序》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从现存最早《毛诗》关键传本,探索《毛诗故训传》体式,获得《毛诗序》作期、作者信息;澄清《毛诗序》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 王洲明
- 试论《诗经》名物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正>《诗经》的名物研究,是《诗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来为古今研究者所重视,著作颇丰,成绩斐然。对于《诗经》名物研究的意义,前人多有论述。朱熹说:"解《诗》,如抱桥柱浴水一般,终是离脱不得鸟兽草木。"郑方坤《全闽诗话...
- 王洲明吕华亮
- 文献传递
- 陆侃如先生的楚辞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陆侃如先生是20世纪较早用新的学术眼光和方法研究屈原和楚辞的学者之一,也是20世纪屈原和楚辞研究的大家之一。但由于他对屈原特别是宋玉的一些作品的真实性有过否定意见,因此当前的楚辞研究界对其多持批评态度。而对其从事楚辞研究的过程、成就,研究方法上的特点,以及疑古过甚的原因等,缺乏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兹就上述问题作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 王洲明
- 关键词:楚辞研究得失
- 董治安先生的《诗经》研究
- 2013年
- 一董治安先生的《诗经》研究,基本上是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的,一是对《诗经》具体篇章文义的解读阐释和属于文学成就的评价;二是对《诗经》自春秋乃至战国、汉代近千年时间里的编辑、流传、应用、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先秦两汉《诗经》学史的研究。
- 王洲明
- 关键词:文学治安诗经学史
- 中国早期认识论和《诗经》的特点
- 人类社会的认识史证明,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类有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认识特点。《诗经》是中国一部古老的文学作品,但同时又是两三千年前中国人认识自然社会的结晶。如果我们能从研究中国人早期认识特点入手,来观照《...
- 王洲明
- 试论《潜夫论》深潜之美被引量:2
- 2010年
- 东汉政论文集《潜夫论》因其深刻的思想、深厚的学理、深茂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而呈现出一种深潜之美。这种深潜风貌是作者的气质、文艺主张以及时风与社会心理的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它集中表现为作者深刻、潜隐的气质,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不遇士人的处世态度和精神风貌,具有代表意义。
- 杨霞王洲明
- 关键词:《潜夫论》
- 《诗经》名物研究的价值与意义被引量:5
- 2010年
- 《诗经》名物研究是《诗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及今,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而对于《诗经》名物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古今学者却没能给予全面、充分的认识。考诸《诗经》可以发现,名物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诗义,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当时的生活,体会《诗经》所蕴含的文化精神,认识《诗经》多样的审美特征及其崇高的艺术成就。而这些,也正是《诗经》名物研究的深层价值所在。
- 吕华亮王洲明
- 关键词:诗经
- 欲求、利益、尚德、和谐——孔子理想的教化之路
- <正>人类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矛盾是个人欲望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社会规范是维持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在更大范围内满足人类整体欲求的根本保障。所以就本质而言,无论何种社会思想都是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人欲"...
- 王洲明张德苏
- 文献传递
- 汉代辞赋的理性精神被引量:1
- 2005年
- 人类思维认知水平与文学创作有内在联系。汉代离古未远,汉代文学代表作品的辞赋,表现出明显的理性思考的轨迹。汉大赋中的理性思考既表现为对儒家政治、道德的追求,又表现为讽谏意识的增强、讽谏内容的增多。汉代抒情、说理赋对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理性思考,具体落实在个人行藏出处的人格建构上,体现出对自然本真人格的追求。儒、道的合一影响及汉代士人人格的形成。
- 王洲明
- 关键词:汉代辞赋儒家道家
- 应该充分认识和评价宋玉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正>一宋玉是仅次于屈原的重要的楚辞作家。但长期以来,对其文学创作的贡献总结不够,认识不深,当然也就自然地影响到对其在文学史上地位的评价。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学术界对除《九辩》以外的署名宋玉的其他作品的真实性持怀疑...
- 王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