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子晗
作品数: 9被引量:7H指数:2
  • 所属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相关作者

汉代循吏治政生态考察
2024年
循更治政离不开其特定环境优良的自然、社会、政治生态是诞育循吏善政不可或缺的孕房,值得重视与总结。本文以《汉书·循吏传》为中心,并结合《汉书·宣帝纪》《汉书·刑法志》《汉书·地理志》等相关内容,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察汉代循吏做出政绩所仰赖的治政生态条件,以期为当代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提供镜鉴。
牛子晗
关键词:《汉书·地理志》风清气正汉书
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被引量:3
2023年
正史《循吏传》研究首先以文本为要,文本研究须明确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笔者近两年通读19部正史《循吏传》,发现正史《循吏传》不仅传名各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其入传标准及内容特点前后亦有变化。《史记》首设《循吏传》,列于类传之首。《史记·循吏传》记载了春秋时期的5位循吏。孙叔敖为楚国相,功绩卓著,司马迁仅记其“施教导民”“政缓禁止”((1))等事迹,以及“三相楚而心愈卑”((2))的人品修为。
牛子晗
关键词:春秋时期孙叔敖《史记》文本研究正史
汉代循吏治政生态考察——以《汉书·循吏传》为中心
2024年
汉代循吏多出自宣帝朝,循吏建树地方善政,与其所处“自然—社会—政治”三位一体的治政生态息息相关。汉宣帝时期天灾较少,偃武修文的政策促使环境优化,为地方善政奠定基础。循吏富民治平,化民以礼,移风易俗,使民众回归理性,营造良好的社会生态以为善政核心。汉宣帝选贤任能,给予地方官久任制、自治权,并严格监察,奖励务实,惩罚伪诈,成为实现地方善政的关键与保障。历史经验可以为当代如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提供借鉴,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秩序,正确选人用人,理顺央地关系,循吏善政启示良多。
牛子晗
《史记·循吏传》撰人考辨——兼驳崔适“妄人伪托说”
2024年
崔适《史记探源》断言《循吏传》为“妄人伪托”。考《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循吏传》篇目、编次皆出于司马迁,且与今本合。《循吏传》所记人物事迹源自先秦、汉初文献,经司马迁整合、综括、选择、处理,重新书写入传。而且《循吏传》在材料取舍、详略上与《滑稽列传》《郑世家》《十二诸侯年表》相互照应,又与《酷吏传》在编撰宗旨上相颉颃,处处显示出司马迁的纂修思想、撰史特点和风格,且与司马迁“人本”“刑名”“法治”思想相合。这些都是后世“妄人”无论如何都难以模仿假托的。崔适不细品《循吏传》思想内容,不根寻《循吏传》史源,仅仅根据“麟止”“先别传、后总传”等例,便断言《循吏传》为伪。把“个例”当凡例,自设史例规则衡量《史记》,合则真,不合则疑,疑则伪,据疑定罪,制造“《史记·循吏传》妄人伪托”之冤假错案,实属自我假设、自我定罪的套路。
牛子晗
正史《循吏传》传名变化及循、良、能义释被引量:2
2022年
19部正史设有《循吏传》,传名先后有变化,或曰“循吏”,或曰“良吏”“良政”“能吏”。传名改变反映了史家对不同时代优秀官吏的认识。循本义为顺。司马迁以奉法循理的官吏为循吏,记述先秦优秀官吏。《汉书》沿袭《史记》中“循”之含义,规定循吏为教化地方的“二千石”官吏,为后世史书所遵循。历朝有治乱之别,乱世中,循吏难寻,史书改“循吏”为“良吏”“良政”“能吏”。良即美好,良吏即能尽责办事的好官。能即胜任,能吏即有能力、胜任本职工作的官吏。“良吏”与“能吏”消解了对官吏“仁德”“化治”的要求,反映了汉代以后,地方官吏逐渐工具化的倾向。
牛子晗
关键词:循吏能吏
银行理财领域金融消费者的认定与保护被引量:2
2021年
在中国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判断银行理财投资者是否应作为金融消费者进行保护时,通常依据投资者是否有“投资经验”。这种做法不仅将大部分个人理财投资者排除在了金融消费者的认定范围之外,也与行为经济学的认知偏差理论相悖。文章认为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统一整个金融领域的严格的个人“专业投资者”认定标准,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纳入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范围,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规定更严格的审核、告知、信息披露等义务,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使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牛子晗
关键词:理财投资金融消费者保护
论正史《循史传》所记德治、法治与讼被引量:2
2022年
德治和法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工具。本文选取正史《循史传》中所记的典型案例,由事及理,由理论事,总结出古代循更在治政实践中施行德治和法治的做法与经验。循更以德治为本,目的是发展经济,惠民富民,而后教之,推行伦理教化。然而,他们并不独任教化,对于无法教化的违法者则依据法律子以制裁。制裁以教化为依归,尽量将诉讼过程转换成教化的过程,在诉讼处理过程中实现德治与法治的融合。通过教化逐步达到儒家理想中的“无讼”。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问题愈加复杂。一些地方官为了标榜政绩而不惜手段,一味追求“零诉讼”反而背离了儒家“仁政”的理念。
牛子晗
关键词:德治法治诉讼
论英国《1979年货物买卖法》中的默示条款
所谓默示条款,就是订约时双方没有明确说明,而由法官或仲裁员根据有关事实、法律或习惯引入合同的条文。在英国《1979年货物买卖法》第13、14和15条中,分别规定了“销售货物符合描述”(sale by descriptio...
牛子晗
关键词:默示条款合同目的合同解释
论新文科建设中的法学教育——从法官的社会认同困境谈起被引量:2
2021年
我国传统法学教育往往以西方话语体系为主导,旨在培养法学生建立西方语境下的法律思维,并将这种法律思维视为“法律人”的行为准则。但是,这种法律思维有时难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接受了传统法学教育的中国法官在面对这种难题时,难以反思西方理论,反而容易将社会文化与法律对立,进而产生社会认同障碍。因此,在我国新文科建设之法学教育改革中,一个重要目标是建立中国话语体系下的法学教育,培养法学生用中国实践检验和修正西方法学理论。
牛子晗
关键词:法学教育法律思维社会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