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敏
-

-

- 所属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云南省 昆明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董坚

- 作品数:154被引量:5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乳腺癌 结直肠肿瘤 结肠癌 胰腺癌 肿瘤
- 杨军

- 作品数:128被引量:405H指数:9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锰离子 X线计算机 肿瘤 心血管病学
- 珠珠

- 作品数:29被引量:87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结直肠肿瘤 大肠癌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家系
- 黄鉴

- 作品数:24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大肠癌 结直肠肿瘤 大蒜素 结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
- 刘为青

- 作品数:28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噬菌体肽库 多肽 乳腺癌 细胞肿瘤 细胞浆
- 1628例大肠癌临床发病特点及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调查分析研究昆明地区近12 a来大肠癌的临床发病特点及发病趋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1年7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1 628例大肠癌患者资料.按其发病时间分为2001年至2006年(A组)和2007年至2012年(B组)两个连续时间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与B组比较,B组收治率上升54.4%;大肠癌的发病率在城市由49.2%上升至56.0%,在乡村由50.8%下降至44.0%(P<0.05);大肠癌的发生部位在直肠的比例由74.8%下降至73.9%,P>0.05;在左半结肠的比例由14.8%上升至19%,而右半结肠比例由10.4%下降至7.1%(P<0.05),前后两个连续的时间段在3个部位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中诊断为Dukes A期患者比例由13.4%上升至18.8%,Dukes D患者比例由22.3%下降至14.5%(P<0.01).结论该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城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乡村;左半结肠癌的比例上升,直肠癌及右半结肠癌的的比例下降;早期患者诊断率上升.
- 珠珠黄鉴李文亮洪敏杨军董坚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的改变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仪检测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及60例无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女性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外周血的T抑制/毒性淋巴细胞(Ts)比率降低,Th/Ts比值升高,NK细胞、B淋巴细胞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可能促进了OP的发生发展.NK细胞、B淋巴细胞在体液免疫、免疫应答当中也出现相应的改变,进一步加重了绝经期妇女的免疫紊乱.
- 徐玉善江艳李少遊李红洪敏李文艳包秋燕
- 关键词:绝经骨质疏松症
- 体细胞治疗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意义和作用被引量:1
- 2012年
- 随着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生物治疗已经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方式,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体细胞治疗作为生物治疗中的重要技术与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化的治疗形式。本文就国内外体细胞治疗的发展及其与化疗、微创介入、肿瘤靶向药物结合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做一评述。
- 洪敏刘为青董坚
- 关键词:体细胞治疗肿瘤生物治疗树突状细胞
- 5个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家系APC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结肠腺瘤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在5个云南省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家系的突变情况。方法对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例进行统计,查找FAP家系,绘制家系图谱。抽取该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提取DNA,利用PCR方法扩增APC基因,应用DNA自动测序仪进行测序。结果 5个家系(2个白族家系,2个彝族家系,1个汉族家系)中,只有汉族家系查出APC基因1196S>SX(1196号氨基酸由丝氨酸变为了终止密码子)的突变。其余家系均未查出APC基因的无义突变。结论通过对5个FAP家系进行APC基因测序,发现云南省少数民族家系APC基因的突变率不高,APC基因突变存在民族差异。
- 珠珠黄鉴董坚洪敏田晰晰杨军陈明清
- 关键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基因突变APC基因基因检测
- 天然植物药物IHA-01体外对微管聚合影响作用的研究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天然植物药物IHA-01对猪脑微管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通过在体外对温度进行两次循环调控,应用超速离心机从新鲜猪脑中提取纯化出微管蛋白,体外建立微管蛋白亚单位聚合-解聚平衡系统,在此平衡系统中通过测量其吸光度值的变化来检测药物对微管的作用。结果 IHA-01抑制微管蛋白亚单位聚合过程中吸光光度值升高。结论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可能是天然植物药物IHA-01抗癌机制之一。
- 何玉琴董坚洪敏巩雅宁李少逰
- 关键词:肿瘤微管
-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获得大量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建立从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获得大量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并将所获得 DCs 的与常规外周血 MNCs 诱导形成的 DCs 表型和功能进行比对,探讨获得符合治疗需要的足够数量及优质 DCs 理想途径。
- 陈晓李文轶何敏洁洪敏张红星
- 关键词:脐血
- 大蒜素与奥沙利铂对大肠癌细胞HCT-8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大蒜素与奥沙利铂独用和联用对大肠癌细胞HCT-8生长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CT-8细胞,分成4组,大蒜素组用终浓度为9μg/mL的大蒜素处理,奥沙利铂组用终浓度为5μg/mL的奥沙利铂处理,联用组同时用终浓度为9μg/mL的大蒜素和5μg/mL的奥沙利铂处理,对照组用终浓度为0.5%的DMSO处理。处理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各处理组HCT-8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联用组HCT-8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大于大蒜素组和奥沙利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联用组G0/Gl期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G2/M期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用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用组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单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蒜素与奥沙利铂合用对HCT-8细胞的生长具有协同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黄鉴珠珠陈昌望李少逰洪敏董坚
- 关键词:大蒜素奥沙利铂大肠癌凋亡
-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胞外域抗小鼠结肠癌肝转移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胞外域14袢抗小鼠大肠癌肝转移作用。
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R2(nk-4)转化减毒鼠沙门氏菌株SL326l制备口服DNA疫苗SL...
- 董坚杨军洪敏普萍珠珠张洪斌陈明清
- 关键词:基因疫苗结肠癌肝转移
- 文献传递
- 与羊膜上皮细胞共培养对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与羊膜上皮细胞(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AEC)共培养对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CXCR4轴在AMSC归巢、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羊膜中分别分离、培养AMSC和AEC,进行扩增及鉴定。实验设AMSC与AEC共培养组、无血清AMSC培养组以及血清AMSC培养组,培养24、48、72 h后,通过CCK-8及锥虫蓝实验检测AMSC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检测CXCR4 m RNA的表达水平,细胞迁移实验检测AMSC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结果:48、72 h共培养组及血清培养组细胞增殖活性及增殖率均高于无血清培养组(P<0.05);共培养组与无血清培养组AMSC细胞的CXCR4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血清培养组(P<0.05),两组AMSC细胞依赖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血清培养组(P<0.05)。结论:与AEC共培养的AMSC细胞仍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且能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共培养能上调AMSC表面CXCR4,并在体外增强其迁移能力。
- 冉黎婧曾云王少春张递思依香为洪敏李少遊董坚杜明钰史明霞
- 关键词:羊膜间充质干细胞羊膜上皮细胞CXCR4归巢
- 天然药物IHA-01筛选敏感肿瘤细胞株及其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筛选出对天然药物IHA-01的敏感肿瘤细胞,并对其抗瘤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体外培养12种人肿瘤细胞株,经3.125、6.25、12.5、25和50μg/ml 5个浓度IHA-01作用48 h后光镜下观察细胞株形态变化,采用CCK-8法计算IC50值(半数抑制浓度),确认敏感细胞株及最佳作用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IHA-01最佳作用浓度下敏感细胞株细胞凋亡情况及端粒酶活性。结果 5个浓度IHA-01均能抑制12种癌细胞增殖,确定结肠癌HCT-8细胞为敏感细胞(IC50值最低),最佳作用浓度为1.29μg/ml;鼻咽癌CNE-2细胞为不敏感细胞(IC50值最高)。1.29μg/ml的IHA-01作用后HCT-8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CNE-2细胞(P均<0.01)。结论 IHA-01对HCT-8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细胞端粒酶活性。
- 李秋恬洪敏陈晓李少遊缪延栋耿计伟李臣尹燕鹰董坚
-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