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学柯
-

-

- 所属机构:广西医科大学
- 所在地区:广西 南宁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潘灵辉

- 作品数:185被引量:91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麻醉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癌痛 全麻
- 黄冰

- 作品数:201被引量:82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麻醉 全麻 布托啡诺 吗啡
- 彭丹晖

- 作品数:56被引量:189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肿瘤防治研究所
-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异丙酚 术后镇痛 A549 靶控输注
- 裴圣林

- 作品数:29被引量:91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蛛网膜下腔出血 潮气量 内皮素 脑血管痉挛
- 黎阳

- 作品数:116被引量:55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研究主题:单肺通气 异丙酚 单肺机械通气 术后镇痛 急性肺损伤
- 阿片类药物抗伤害性刺激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
- 王建荔阮林彭丹晖黎阳杜学柯何敏林飞顾永辉黄宇
- 伤害性刺激可以引起全身应激反应,导致组织释放和生成多种化学和细胞因子,给机体带来急性、慢性疼痛。阿片类药物是消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对疼痛反应的药物,是抗伤害性刺激的首选药物。本项目旨在研究阿片类药物抗伤害性刺激作用机制,给...
- 关键词:
-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
- 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肝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液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白眉蛇毒血凝酶麻醉前预给药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D)对肝癌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液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5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肝癌切除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0例)麻醉前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联合AHHD;B组(30例)麻醉前使用AHHD;C组(30例)麻醉前未使用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和AHHD。三组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切皮时(T1)、肝门阻断前(T2)、肝门开放后(T3)、术毕(T4)各时间点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等指标,术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术后腹腔引流量。结果三组患者T0、T1、T2、T3、T4不同时点间的PT、APTT、TT、Fib、DD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T0、T1、T2、T3、T4不同时点间的Hb、H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出血量、输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B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无肝昏迷、急性肾衰竭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眉蛇毒血凝酶预给药联合AHHD对凝血功能影响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
- 邓喆刘国锋杜学柯
- 关键词:白眉蛇毒血凝酶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血液保护
-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在择期全麻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合理给药方案。方法:选ASA分级为Ⅰ~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c,PCIA)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布托啡诺PCIA组6组(B_1、B_2、B_3、B_4、B_5、B_6组,布托啡诺浓度分别为:0.004%、0.005%、0.006%、0.007%、0.008%、0.009%);对照组2组,分别为吗啡PCIA组(C_1组,吗啡浓度为:0.025%),传统方法治疗组(C_2组,在患者需求时给予肌注吗啡10 mg)。于术后24 h观察患者,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舒适度(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评分、镇静度Ramsay评分、不良反应、PCIA总按压次数和实际给药次数。结果:①与传统镇痛C_2组及B_1、B_2组比较,B_3~B_6组和C_1组的VAS的评分较低,BCS评分较高(P<0.05)。B_5、B_6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C_1组(P<0.05);②B_1和B_2组PCIA总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_3~B_6组,用药量明显低于B_3~B_6组(P<0.05);③B_1~B_6组及C_2组恶心、呕吐、腹胀发生率较C_1组低(P<0.05)。B_6组嗜睡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B_1、B_2组需要加用其他镇痛药物才能达到缓解疼痛的病例数明显高于B_3~B_6组。结论:0.006%、0.007%的布托啡诺,以0.002 4 mg/kg·h^(-1)、0.002 8 mg/kg·h^(-1)给药速率,负荷剂量为0.005 mg/kg的静脉PCIA可获得较好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应用。
- 钱卫杜学柯孟志秀黄冰
- 关键词:布托啡诺吗啡静脉自控镇痛
- 维生素D与危重症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维生素D不仅可调节钙磷代谢,而且可抑制增殖、调节部分激素的分泌和肌肉力量等,与多种危重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在人群中普遍存在,危重症患者中尤为常见,且与患者的高病死率、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高脓毒症的发生率以及需长时间机械通气等相关。补充维生素D对于正常人群和重症患者是相对安全的,很少有不良反应的报道。治疗性维生素D补充可改善患者预后,但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和确切的临床改善还未完全阐明。
- 杜学柯潘灵辉
- 关键词: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危重症
- LBL教学转化为PBL教学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传统医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规范化培训麻醉医生的需求,当今新型教学模式的兴起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就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基于问题的学习(PBL)、传统授课模式(LBL)3种教学方法在麻醉学教学中的应用概念、优势及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转化教学方式应用的思考,为进一步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提供依据。
- 杜学柯邵容格马相飞
- 关键词:麻醉学LBLPBL教学
-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 钱卫黎阳黄冰杜学柯潘灵辉彭丹晖黄宇林飞黄玲朱波
- 术后镇痛不全以及副作用的发生一直困扰着术后镇痛治疗的推广使用,该项目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查询国内外术后静脉镇痛(PCIA)的文献资料,对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酒石酸布托啡诺的镇痛效能和副作用进行荟萃分析。通过对布托啡诺不同...
- 关键词:
- 关键词:布托啡诺循证医学方法
- 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3
- 2017年
- 现在医患关系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调,供小于需,需要培养大批临床医生,并使其接受规范化培训,这导致临床医学教学任务繁重。我们发现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已不能满足现在医学教学的需要,情景模拟教学应运而生。就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思考进行综述,为下一步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提供依据。
- 杜学柯
-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
- 氟比洛芬酯对单肺通气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对单肺通气下食管癌手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F组和C组各30例。在麻醉诱导前15 min,F组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侧卧双肺通气5 min(T1)、单肺通气30 min(T2)和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3)采集动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血液动力学指标、平均气道压(Pmean)、p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1时比较,两组T2、T3时Pa O2降低,Qs/Qt升高(P均<0.05);与T2时比较,两组T3时Pa O2升高,Qs/Qt降低(P均<0.05);与C组比较,F组T2、T3时Qs/Qt降低,T3时Pa O2升高(P均<0.05)。结论麻醉前15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可减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提高动脉氧合。
- 杜学柯廖品琥潘灵辉钱卫葛万运
- 关键词:环氧化酶抑制剂氟比洛芬酯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动脉氧合
- IL-6、IL-8在不同潮气量单肺通气肺癌根治术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在肺癌根治术中不同潮气量(VT)的单肺通气(OLV)对血IL-6、IL-8表达的影响。方法 30例行肺癌根治术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行双腔支气管插管麻醉,术中单肺通气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A组VT=10 ml/kg,呼吸频率(f)=12次/min,B组VT=8 ml/kg,f=15次/min,C组VT=6 ml/kg,f=20次/min。在OLV前(T1)、OLV后30 min(T2)、60 min(T3)、OLV结束前(T4)检测血IL-6、IL-8的表达。结果 3组在T2、T3、T4时点的IL-6、IL-8表达均明显高于T1(P<0.05),且随OLV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OLV后随设定的潮气量减低,IL-6及IL-8表达逐渐降低;A组的IL-6、IL-8表达显著高于B、C组(P<0.05)。结论在单肺通气的肺癌根治术中,采用小潮气量的通气模式可减少肺内炎症反应。
- 林飞潘灵辉钱卫黄宇杜学柯裴圣林
- 关键词:单肺通气潮气量肺癌根治术IL-6IL-8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D-1)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再灌注2 h组、再灌注6 h组、再灌注24 h组、再灌注72 h组,每组6只。采用左肺门全夹闭法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取左肺组织。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值(W/D);用HE染色法和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IL-1β、IL-4、IL-6、IL-10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PD-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CD11c、CD16、CD206、Arg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肺缺血再灌注2 h组开始有肺损伤,包括肺组织形态学和微结构的改变,肺损伤评分升高,再灌注6 h组损伤最严重,而后损伤程度逐渐减轻(P <0.05)。与对照组比,各实验组肺组织IL-1β、IL-4、IL-6、IL-10水平升高(P <0.05);其中,IL-1、IL-6、IL-10于再灌注6 h组达到高峰;IL-4于再灌注24 h组达到高峰。Western Blot显示,与对照组比,各实验组PD-1表达增高(P <0.05);其中再灌注6 h组表达最高。免疫组化显示,与对照组比,肺组织CD11c、CD16、CD206、Arg1在再灌注6 h组表达增高(P <0.05);与再灌注6 h组比,再灌注72 h组表达降低(P <0.05)。结论 PD-1可能参与了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PD-1介导的肺巨噬细胞极化导致的炎症反应有关。
- 何义林飞潘灵辉杜学柯葛万运王甜甜肖靖远
-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PD-1炎症反应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