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镰心
作品数: 124被引量:876H指数:15
  • 所属机构:成都大学
  • 所在地区:四川省 成都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相关作者

赵钢
作品数:221被引量:1,813H指数:21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研究主题:苦荞 苦荞麦 荞麦 芦丁 黄酮
邹亮
作品数:168被引量:1,134H指数:15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研究主题:苦荞 高效液相色谱法 苦荞麦 芦丁 槲皮素
刘圆
作品数:383被引量:1,530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藏药 红毛五加 白花丹 药材 生药学鉴定
赵江林
作品数:45被引量:339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
研究主题:苦荞 荞麦 立枯丝核菌 黄酮 苦荞麦
孟庆艳
作品数:130被引量:447H指数:10
供职机构:塔里木大学
研究主题:红毛五加 芳香新塔花 新塔花 藏药 原植物
无患子皂苷的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工艺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筛选适合分离纯化无患子总皂苷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工艺参数。方法:以大孔吸附树脂对常春藤皂苷元保留率为考察指标,选用4种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结果:最佳条件是采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洗脱乙醇体积分数为50%,乙醇用量为5 BV。结论:D-101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可较好地分离纯化无患子皂苷。
马育彪何宇新彭镰心吴金伟米之金
关键词:无患子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高效液相色谱
苦荞摊饭法甜型黄酒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以苦荞米和糯米(1∶1)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出苦荞摊饭法甜型黄酒的最佳发酵工艺为:酒药用量0.4%,麦曲用量5%,投酒酒度45%vol,投酒量与原料量之比为1∶1(V∶m),发酵温度30℃,主发酵时间11d。该条件下酿造的苦荞甜型酒,经贮存后口味绵软、润滑,色泽黄色、清亮透明、富有光泽,醇香浓郁,具有苦荞甜型黄酒的独特风格。
万萍刘红唐玲龙建兵彭镰心
关键词:甜型黄酒发酵工艺
中药补阳还五汤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中药复方补阳还五汤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实验采用Krosmasil C18色谱柱(250×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20 nm,流速1.0 mL/min.以芍药苷为参照峰,标示出补阳还五汤的13个共有峰.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可为补阳还五汤的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邹亮彭镰心罗杰英贺福元赵钢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不同品种甜荞芽中酚类成分的比较
2019年
本文建立了甜荞芽5种酚类成分的测定方法,并且对7种甜荞芽中酚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检测甜荞中5种多酚成分含量,色谱条件为ACQUITYUPLC■BEH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甲醇(A)-0.20%冰乙酸水溶液(B),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为0.20 mL/min,进样量为1μL;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甜荞芽中的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成分的含量进行检测,用DPS 14.50软件对甜荞芽第7、10 d酚类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可靠,甜荞芽第7、10 d酚类成分总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第7、10 d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芦丁总含量最高的品种分别是赤甜1号、品甜2号,分别为43.66、40.82 mg/g,含量最低的品种分别是宁荞1号、定甜3号,分别为20.45、14.13 mg/g;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总含量最高的分别是红花甜荞、宁甜1号,分别为218.47、282.95 mg/kg,最低的分别是赤甜1号、丰甜1号,分别为49.91、88.35 mg/kg。本实验为甜荞芽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彭镰心彭镰心魏丽娟姚镇东陈杨洁赵钢
关键词:酚类成分超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光照对苦荞芽多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苦荞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发芽9 d后的多酚类进行定量检测,采用显著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二者的差异,以DPPH自由基半数消除率对苦荞芽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黑暗条件下的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显著高于光照条件下的含量,咖啡酸含量差异不显著,而绿原酸、对香豆酸、荭草素、异荭草素、阿魏酸、牡荆素和芦丁的含量显著低于光照条件下的含量,光照条件下比黑暗条件下苦荞芽活性显著增高,光照对苦荞芽中多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有重要的影响.
殷培蕾李静邓园园闫娟彭镰心赵钢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多酚抗氧化化学计量学
干旱胁迫对苦荞麦花后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以2个苦荞麦品种(川荞1号和晋荞2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苦荞麦花后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显著降低荞麦植株的每节节间长度和粗度,但不能改变整个植株节间长度(降-升-降)和粗度(升-降)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对苦荞麦株高有显著影响,株高和分枝数均以正常灌水(W1)处理最高,比干旱处理高10.39%~40.21%,2个品种表现趋势一致.苦荞麦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量均以正常灌水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干旱胁迫处理,比其高15.04%~122.91%.苦荞麦植株干物质主要分配于茎中,其次为叶片、籽粒和根,但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向达兵胡丽雪廖爽杨玲玲宋超彭镰心赵钢
关键词:苦荞麦干旱胁迫干物质积累
苦荞芽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采用单因素实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苦荞芽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法测定了苦荞芽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苦荞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甲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80 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40 g/m L.在此条件下,苦荞芽多酚的提取量高达83.51 mg/g.抗氧化活性试验表明,苦荞芽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对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的半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93.36μg/m L和185.76μg/m L.
李文飞赵江林赵江林李兴钟灵允钟灵允邹亮彭镰心
关键词:多酚抗氧化活性
紫外指纹图谱在苦荞粉掺假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4年
用紫外吸收光谱上的数据点计算样品紫外光谱与多个对照样品紫外光谱的相似度,并求出平均值,通过该平均值与阈值的比较对样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紫外光谱相似度能敏感反映谱图间的差异;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苦荞粉的质量状况。根据紫外光谱相似度大小可实现对苦荞粉的质量控制和真假鉴别。
左旭黄艳菲杨正明李波彭镰心刘圆
关键词:苦荞粉相似度掺假
荞麦和商品苦荞茶中芦丁含量的测定被引量:19
2012年
采用RP-HPLC法测定不同种荞麦、不同商品苦荞茶中芦丁的含量。以回流法提取,采用DIKMA diamonsil(4.6 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柱温2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55 nm,在该色谱条件下,芦丁分离效果好,线性范围为0.003976~0.5964 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6.93%(n=6),RSD为2.72%。结果表明:苦荞中芦丁含量远远高于甜荞;不同生产地的苦荞茶中芦丁含量差异较大,可能与原料产地及制作工艺不同有关;不同类型苦荞茶商品中以全胚茶中芦丁含量最高。
黄艳菲彭镰心丁玲李艳丹左旭刘圆赵钢
关键词:荞麦芦丁苦荞茶
苦荞萌发过程中D-手性肌醇含量变化的探究被引量:12
2016年
以苦荞种子为原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联合蒸发光检测器测定苦荞种子萌发过程中D-手性肌醇(DCI)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苦荞种子萌发过程中,在第3~9天范围内,D-手性肌醇含量逐渐升高,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其后处于稳定水平,最高达2.55 mg/g,比种子中的含量提高47.42%;而其干重、鲜重在3~9 d范围内,增加幅度较大,在第9天达到最大值,之后趋于稳定。其中干重、鲜重的增加与D-手性肌醇含量的增加有显著性相关(p〈0.01)。因此,萌发能明显提高苦荞种子中D-手性肌醇的含量。
宋雨邹亮赵江林彭镰心李维王秀萍赵钢雨田
关键词:苦荞萌发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