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朝晖
作品数: 151被引量:589H指数:12
  • 所属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相关作者

石玉玲
作品数:226被引量:1,201H指数:15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产气荚膜梭菌 降钙素原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复方血竭 SARS
马文丽
作品数:550被引量:1,886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基因芯片 K562细胞 基因表达谱 基因表达 限制性显示技术
张卫云
作品数:78被引量:345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流变学 HEPG2.2.15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MIR-155 小干扰RNA
郑文岭
作品数:509被引量:1,718H指数:18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基因工程研究所
研究主题: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基因表达 K562细胞 限制性显示技术
李林海
作品数:110被引量:603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研究主题: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产气荚膜梭菌 基因芯片 冠状病毒 荧光定量PCR
产气荚膜梭菌qPCR法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病例中的应用
2011年
目的 利用产气荚膜梭菌qPCR法检测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ype A)感染小鼠的后肢的气性坏疽动物模型和一例阳性病例,以验证此法在早期诊断优势.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4组,10只/组分别肌肉注射3.5×109、3.5×108和3.5×107cfu/ml浓度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ATCC13124)菌液0.1 ml,空白对照组肌肉注射生理盐水0.1 ml,建立小鼠感染的动物模型,利用产气荚膜梭菌qPCR方法 对动物模型及一例病例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不同浓度菌液组(3.5×109、3.5×108、3.5×107cfu/ml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肌肉注射72 h内的死亡率为:90%、70%、10%和0;各组平均存活时间(hh:mm)依次为:20∶43±11∶12、37∶24±25∶39、68∶36±10∶45和72∶00±0∶00,各组荧光定量Ct值均值为:21.21±2.69、28.45±2.74、32.49±2.87和0.00±0.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该法检测病者两处分泌物,Ct值为30.67、30.44.结论 利用产气荚膜梭菌qPCR法成功检测出未发病的小鼠中的产气荚膜梭菌,并成功的应用于一例病例中.
石玉玲徐少珊孙朝晖陈丽丹唐玲玲
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病毒性肝炎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分子生物学技术为诊断慢性病毒性肝炎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可以利用它们检测血液及血液制品病毒分子 ,了解病毒活动感染情况 ,为临床的准确诊断、合理用药、判定预后提供切实可信的依据。
孙朝晖马文丽郑文岭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病毒性肝炎聚合酶链反应
血浆循环DNA检测在鼻咽癌诊断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并完善一种新的体外循环DNA(cDNA)检测方法,并探讨cDNA检测在鼻咽癌(nasopharyr-geal carcinoma,NP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6例经病理证实的NPC患者以微量基因组抽提试剂盒抽提血浆DNA,以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测定含量,并以健康体检者1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临床分期各组与治疗前相比,P均<0.05,可见有明显差异;不论治疗前后,NPC患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均<0.05;cDNA含量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根据Ct值的逐渐减少,可见含量水平随着临床分期增加呈增高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Real-time PCR法测定NPC患者cDNA,对临床NPC的诊断、疗效判断有较大的价值。
孙朝晖石玉玲危敏王蜀燕
关键词:循环DNA鼻咽部肿瘤
血液流变学检测中HCT对ESR影响规律的探讨
目的在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红细胞聚集性增强是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的一个主要类型。测红细胞沉降率(ESR)是了解红细胞聚集性的方法之一。但实践显示.若两个血样的红细胞压积(HCT)差异较大,测得的ESR数据(包括计算获得的ESR...
孙朝晖潘宝怡张卫云石玉玲符玉文
关键词:HCTESR
文献传递
DANNAN EXCELL—18血液细胞分析仪评价试验报告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对美国DANNAN公司的EXCELL-18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评价并报告.方法:用手工方法和库尔特JT-IR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与EXCELL-18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批内、日间精密度:CV值WBC<2.3%,RBC<1.8%,Hb<1.0%,PLT<3.0%,其他各参数均<2.0%.线性实验:WBC在(4.9~75.9)×109/L,RBC在(0.53~8.91)×1012/L,Hb在13g/L~217g/L,PLT在(45~808)×109/L之间,有较好的线性;携带污染率<1.5%.血液对比实验:各参数与COULTER JT-IR进行对照,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对白细胞分类进行评价,中性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相关系数(r)分别为0.9801、0.9883、0.6903.结论:EXCELL-18血液细胞分析仪是一种性能较佳,值得推广的血液细胞分析仪.
孙朝晖潘芳姜小琴符玉文陈莉琼林龙顺
关键词:血液细胞分析仪
肝炎病毒诊断分型寡核苷酸芯片的制备与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制联合诊断HBV、HDV、HCV及HCV分型的寡核苷酸(Oligo)芯片,并进行系列优化及临床应用性研究。方法从GenBank数据库获取HBV全长DNA序列,HDV及HCV4个基因型全长cDNA序列,根据BLAST分析结果获得HBV、HDV种属保守序列及HCV各型特异性序列,以作为设计Oligo探针的备选序列。用Array designer 3.0分别对BLAST检索所得的HBV、HDV种属保守序列和HCV型特异性序列逐一进行分析,设计长度均一的60mer Oligo探针。从HBV、HDV、HCV种属保守序列和HCV型特异性序列中分别挑选出16、8、68条60 mer Oligo探针。Oligo探针合成和纯化后,用芯片打印仪固定在玻片上。为便于研究,先后制备了2种芯片,包括HBV、HDV诊断芯片、HCV分型芯片。采用限制性显示PCR技术进行样品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并根据杂交结果筛除了有非特异杂交和信噪比低于4.0的探针,选取高特异的探针制备了HBV、HDV、HCV联合诊断分型芯片。结果从杂交效果来看,研制的Oligo芯片特异性较高,可有效用于HBV、HDV、HCV的联合诊断及HCV的分型。为了适应临床诊断的要求,对芯片进行了实验条件摸索和一些优化,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制备的肝炎病毒诊断分型芯片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均佳,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下一阶段进行中试规模的临床血清样品检测做好了准备。
孙朝晖杨慧兰危敏王蜀燕王从容石玉玲马文丽
关键词:肝炎病毒寡核苷酸类杂交基因芯片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肠道中产气荚膜梭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系列浓度梯度的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C.perfringens)感染小鼠肠道的动物模型,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肠道中C.perfringens的检测。方法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依次腹腔注射浓度为5.7×1095、.7×1085、.7×1075、.7×106和5.7×105 cfu/mL的A型C.perfringens菌液1 mL,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连续观察72 h,统计小鼠死亡数量、存活时间及腹腔取样做细菌革兰染色涂片镜检、细菌厌氧血平板厌氧培养、测序鉴定和荧光定量PCR定量检测。结果细菌镜检结果为5.7×109、5.7×108和5.7×107 cfu/mL浓度组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两头钝圆棒状的革兰阳性杆菌,细菌厌氧培养能培养出大量边缘粗糙的菌落;在5.7×1065、.7×105 cfu/mL浓度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发现革兰阳性杆菌,利用细菌培养法,5.7×106 cfu/mL组平均能培养出7个菌落,在5.7×105 cfu/mL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培养出任何菌落,克隆目的片段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C.perfringens16S rRNA[AB566417]完全一致。荧光定量PCR法在各浓度组为阳性,空白对照组为阴性。结论荧光定量PCR法在检测C.perfringen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检验时间短的优点。
徐少珊孙朝晖陈荣誉杨永泉唐玲玲石玉玲
关键词:A型产气荚膜梭菌荧光定量PCR法
丙型肝炎病毒1b亚型诊断芯片的制备与实验室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制备、筛选丙型肝炎病毒(HCV)1b亚型cDNA基因芯片探针的技术.方法应用cDNA文库法制备芯片探针,限制性内切酶Sau3AⅠ消化HCV-1b全长cDNA,所得的酶切片段在72℃补平加单个碱基A,然后与pMD18-T载体连接,AT克隆,用载体引物进行PCR初步鉴定,并测序.将筛选出的片段打印在氨基修饰的玻片上制备成cDNA芯片并进行杂交验证分析.样品标记采用限制性显示PCR(Restriction Display PCR RD-PCR)技术.结果应用cDNA文库法,共得到22大小相对一致(250~750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均属于HCV-1b基因,可以作为诊断芯片探针;芯片杂交结果显示,样品和诊断基因芯片杂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佳.结论用cDNA文库法收集片段是一种快速、简便制备芯片探针的实用方法;制备的诊断芯片可以用于检测HCV-1b RNA,具有敏感、检测结果较为可靠的优点.
孙朝晖郑文岭彭翼飞张宝马文丽
关键词:B亚型丙型肝炎病毒HCV-1BCDNA文库玻片T载体
CH和CHr对缺铁性贫血临床诊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用平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CH)及直接测定的单个网织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CHr)两个参数作联合试验和对照,研究其在诊断缺铁性贫血(ID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72例标本进行CH和CHr的测定。其中经骨髓检查或血清铁蛋白确诊的IDA患者116例(包括经治疗的IDA患者40例,初诊的IDA病人76例),健康对照者156例。标本采用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用ROC曲线进行评价,选取合适的临界点,计算和比较相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IDA患者的CH和CHr值均比正常对照组低(P<0.01)。经ROC曲线分析CH和CHr在诊断IDA时的曲线下面积均为0.98,在临界值处CH的灵敏度为97.3%,特异性为96.4%,CHr的敏感度为94.7%,特异性为96.4%。而两者联合诊断,则其灵敏度为93.4%,特异性为98.2%。结论CH和CHr可作为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指标,尤其适用于IDA的早期诊断及疗效的监测。
张卫云孙朝晖甘燕玲邝丽萍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
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芯片探针的制备
2003年
目的快速制备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芯片探针。方法根据PubMed上公布的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的DNA序列设计引物,扩增保护性抗原基因。利用酶切、AT克隆方法快速分析筛选出保护性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子,从而制备成芯片探针。DNA自动分析仪对克隆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设计的引物,可以扩增出长2 205 bp的保护性抗原基因,经酶切、AT克隆方法筛选出约7个长度不一的片段,对其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并进行Blast序列比对得知这些片段均属于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基因。结论利用PCR扩增产物并结合酶切、AT克隆方法可以快速、简便地制备基因芯片探针。
马晓冬马文丽吕梁肖维威孙朝晖郑文岭
关键词: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