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卫峰
-

-

- 所属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张丽

- 作品数:1,294被引量:5,445H指数:31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 研究主题:莫诺苷 山茱萸环烯醚萜苷 二苯乙烯苷 甘遂 化学成分
- 丁安伟

- 作品数:679被引量:4,503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荆芥 指纹图谱 荆芥内酯 二至丸
- 包贝华

- 作品数:121被引量:554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鸡冠花 指纹图谱 荆芥 荆芥内酯 中药
- 曹雨诞

- 作品数:117被引量:771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 研究主题:京大戟 醋制 甘遂 荆芥内酯 饮片
- 单鸣秋

- 作品数:171被引量:794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侧柏叶 侧柏炭 荆芥 荆芥内酯 高效液相色谱法
- 二至丸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5
- 2013年
- 目的研究四氯化碳(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变化特点和二至丸对异常代谢的调节作用,寻找二至丸治疗急性肝损伤可能的代谢生物标志物,以探索二至丸治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快速分离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RRLC-Q-TOF/MS)技术,对大鼠血浆中内源性代谢物进行测定。结果定性鉴定出9种潜在代谢生物标志物,通过独特通路分析(IPA),找到2条肝损伤代谢通路。结论二至丸可以使造模后大鼠的体内代谢物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提示其治疗作用可能与2条肝损伤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独特通路分析能有效的识别药物靶标,这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药物作用机制,提高研究效率。
- 姚卫峰蒋叶娟蔡秀江何睦丁安伟
- 关键词:代谢组学二至丸四氯化碳肝损伤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二至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被引量:76
- 2018年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二至丸防治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 4. 0将二至丸所含成分分子与36个OP相关靶蛋白进行对接,通过Cytoscape3. 6. 0构建二至丸抗OP"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模型进行分析。结果二至丸中21个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oxidoreductase,POR)、细胞色素P450 17α-1 (cytochrome P450 family 17 subfamily A member 1,CYP17 A1)、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等35个靶蛋白对接结果较好,靶蛋白集中分布于HIF-1信号通路、类风湿关节炎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15条通路。结论二至丸可能通过调控代谢相关通路、干预相关疾病途径、调节雌激素水平等方式防治OP,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中医经典方剂二至丸作用机制的阐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线索。
- 徐森楠庄莉翟园园姚卫峰徐佳徐佳包贝华曹雨诞包贝华丁安伟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二至丸骨质疏松
-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光光度法鉴别白矾及枯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比较白矾和枯矾红外光谱特征,寻求红外光谱是否对白矾及枯矾有鉴别意义。方法:运用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谱,对不同产地白矾及枯矾进行分析。结果:白矾及枯矾红外光谱图有明显差异。结论: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白矾及枯矾进行直接、快速、有效分析,为白矾及枯矾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 包贝华刘圣金姚卫峰张丽
- 关键词:白矾枯矾二阶导数谱
- 二至丸抗大鼠肾细胞衰老的GC-MS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研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细胞(NRK)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寻找与衰老有关的代谢生物标志物,探讨二至丸对衰老模型的调节作用及其抗衰老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复制NRK细胞衰老模型,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各组细胞样本进行测定,采用Kru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及Dunn's多重比较进行单变量统计分析来筛选差异性代谢物.结果经PLS-DA模式识别分析,对照组、模型组和EZW组细胞样本能够得到很好的区分,共鉴定出31种潜在生物标志物,二至丸含药血清给药后衰老NRK细胞胞内的内源性代谢物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回调.结论二至丸可以使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NRK细胞胞内的异常代谢有所恢复,其治疗作用可能与机体内31个代谢物及10条相关代谢通路的调节有关.
- 徐佳刘其南刘其南冯丽冯丽谢彤张丽
- 关键词:二至丸GC-MS
- 二至丸保肝活性成分群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研究二至丸70%乙醇洗脱部位(AIEP)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四氯化碳损伤模型组、AIEP的高、中、低剂量组(19.8,13.2,6.6 g.kg-1)和联苯双酯组(150mg.kg-1)。AIEP高、中、低剂量组每日ig 1次,共7 d,末次ig后除正常组外,其余所有小鼠予ip 0.1%CCl4 20 mL.kg-1 1次,16h后处死解剖小鼠,收集肝组织及血清标本,测定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测定肝匀浆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计算肝指数并同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IEP高、中剂量组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降低CCl4致小鼠肝损伤血清ALT,AST(P<0.01),降低肝匀浆中MDA的含量(P<0.01),增强SOD的活性(P<0.01)。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AIEP各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P<0.05,P<0.01)。结论:AIEP对CCl4造成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蔡秀江丁安伟闫冰姚卫峰张丽黄美艳
- 关键词:二至丸保肝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
- HPLC法同时测定女贞子中6种成分的含量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女贞子中红景天苷、女贞苷、特女贞苷、齐墩果酸、熊果酸、乙酰齐墩果酸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THERMO C1 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 蒋叶娟姚卫峰张丽丁安伟
- 关键词:女贞子红景天苷女贞苷齐墩果酸熊果酸
- 文献传递
-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神经网络鉴别4种唇形科药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提出了一种用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快速鉴别4种唇形科药材(薄荷、荆芥、香薷及广藿香)的新方法。方法: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种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并获取他们的紫外-可见指纹图谱,再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品种鉴别。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和主成分2的累积可信度已达99%,以主成分1和2对所有建模样本的得分值做出的得分图,对4种药材具有良好的区分作用。利用对于4种药材品种敏感的特征波段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建立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未知的20个样本进行预测,品种识别准确率达到100%。结论: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分类和鉴别作用,为以上4种唇形科药材的品种鉴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于生孙文君单鸣秋姚卫峰张丽丁安伟
- 关键词:紫外-可见光谱主成分分析人工神经网络唇形科聚类
- 一种制备甘遂甾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甘遂甾醇的方法,该方法的步骤如下:取甘遂药材经醇提取,经萃取、硅胶柱分离、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制备三步高效纯化,即可获得纯度大于98%的甘遂甾醇纯品。本发明的工艺具有步骤较简单、纯度高、色泽好的优点,适于...
- 包贝华曹雨诞丁安伟邵霞姚卫峰张丽单鸣秋高兰
- 文献传递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二至丸中4种成分的含量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二至丸中女贞苷、特女贞苷、蟛蜞菊内酯、齐墩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DIKMA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体积2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15 nm。结果:女贞苷、特女贞苷、蟛蜞菊内酯、齐墩果酸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2.008~80.32(r=0.999 6),5.872~234.88(r=0.999 7),0.9~36(r=0.999 9),13.24~529.6 mg.L-1(r=0.999 6)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5%,98.70%,96.23%,101.5%,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二至丸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 何睦姚卫峰张丽丁安伟
- 关键词:二至丸女贞苷齐墩果酸HPLC
- 二至丸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二至丸对乙醇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二至丸低、中、高剂量组(3.78,7.56,15.12 g·kg-1),阳性对照凯西莱60 mg·kg-1组。模型组以56%二锅头酒ig给药10 d,后开始给药,连续7 d,采用乙醇灌胃法建立大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乙醇脱氢酶(ADH)、甘油三酯(TG)活性和肝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二至丸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DH水平;二至丸的高、中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肝匀浆中MDA含量,提高SOD活力;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G活性;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二至丸各剂量组均能显著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以二至丸高剂量效果最好。结论:二至丸对大鼠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聂映姚卫峰
- 关键词:二至丸乙醇急性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