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康
作品数: 38被引量:57H指数:5
  • 所属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石琦
作品数:108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朊病毒 朊病毒病 蛋白 朊蛋白 病例特征分析
董小平
作品数:242被引量:47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朊病毒 朊病毒病 朊蛋白 PRP 蛋白
周伟
作品数:88被引量:216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蛋白 病例特征分析 朊病毒 克雅氏病 朊病毒病
陈操
作品数:76被引量:2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朊病毒 蛋白 新型冠状病毒 朊病毒病 病例特征分析
王晶
作品数:36被引量:15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朊病毒病 朊病毒 手足口病 流行性感冒疫苗 孕期妇女
白皮杉醇在制备治疗朊病毒引起疾病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白皮杉醇在制备抗朊病毒药物中的用途。尤其是,白皮杉醇在制备治疗与朊病毒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朊病毒药物,以白皮杉醇为活性成分,任选地包含其它的抗朊病毒药物,任选地包含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经试...
董小平王晶石琦高晨肖康陈操
文献传递
中国2013年克雅氏病监测网络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以下同)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3年我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和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发现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诊断病例116例(38.80%),疑似诊断病例25例(8.36%),遗传型克雅氏病病例9例(3.01%),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FFI)3例(1.00%)。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期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1岁(32,86),男女性别比为0.87∶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53岁(21,78),男女性别比为0.79∶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临床诊断病例中,同时出现3种及以上典型临床表现的病例所占比例比疑似诊断病例要高。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EEG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3项检测结果中,出现阳性结果越多的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对283份血液样品PRNP基因的检测,其中278例129位氨基酸为M/M纯合子,277例219位氨基酸为E/E纯合子。结论 2013年我国监测到的克雅氏病病例的报告时间、长期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克雅氏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断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和阳性检测结果。
张晓美周伟张宝云肖康陈操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克雅氏病磁共振成像
2020-2022年中国临床诊断散发型克雅病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20-2022年中国临床诊断散发型克雅病患者的生存时间,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2年经中国克雅病监测网络诊断的有完整信息散发型克雅病临床诊断病例,从病例档案中获得患者的基线资料,电话随访获得患者确诊后的治疗及生存状况,寿命表法估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和95%CI,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300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5个月(95%CI:4.165~5.835)。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发病年龄、地区分布、首发症状中有无锥体/锥体外系症状、首发症状的数量、临床表现有无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主要临床表现的数量、临床检查结果有无典型脑电图表现、病程中是否使用鼻饲,这些因素可能是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年龄>65岁的患者死亡风险是发病年龄≤65岁患者的1.350倍(P=0.021,95.0%CI:1.046~1.742);临床表现无锥体/锥体外系功能异常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有此症状患者的0.674倍(P=0.020,95.0%CI:0.483~0.939);未使用鼻饲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使用鼻饲患者的1.817倍(P<0.001,95.0%CI:1.406~2.349)。结论发病年龄、临床表现锥体或锥体外系功能异常、病程中未使用鼻饲,是影响临床诊断散发型克雅病患者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
张卫卫梁冬林周冬花王远肖康周伟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朊病毒影响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2014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中国12个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网络省(直辖市、自治区)克雅氏病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4年我国克雅氏病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克雅氏病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和219位氨基酸多态性及基因突变的分析。结果发现散发型克雅氏病临床诊断病例143例(44.14%),疑似诊断病例15例(4.63%),遗传型克雅氏病病例10例(3.09%),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8例(2.47%)。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1岁(24,81),男女性别比为1.07∶1;疑似诊断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7岁(33,76),男女性别比为1.5∶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脑脊液14-3-3蛋白、脑电图(EEG)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三项检测结果中,出现阳性结果越多的病例表现出更多的典型症状。对324份血液样品PRNP基因的检测,其中297例129位氨基酸为M/M纯合子,294例219位氨基酸为E/E纯合子。结论 2014年我国监测到的克雅氏病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职业、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克雅氏病的发病特点。
肖康周伟张宝云陈操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克雅氏病磁共振成像
堤岸田鼠(Bank Vole)重组朊蛋白在RT-QuIC反应上的特点及其关键位点的作用探索
2018年
堤岸田鼠对很多种属的朊病毒易感。在堤岸田鼠的朊蛋白氨基酸序列中,只有两个位点是同仓鼠和小鼠都不相同的,分别是位于C端的227位和230位。为了评估这两个位点对堤岸田鼠RT-QuIC反应的影响,我们构建了田鼠野生型(Vole-WT),两种突变型(Vole-E227D,Vole-S230R),以及仓鼠野生型(Ha-WT)蛋白用于RT-QuIC反应。结果显示田鼠野生型及两种突变型具有极强的RT-QuIC反应效率。即使在较弱的反应条件下,田鼠野生型及突变型也表现出比仓鼠更高的反应效率。其中Vole-E227D在三种田鼠蛋白中是效率最高的,随后为野生型和Vole-S230R。我们的结果表明堤岸田鼠朊蛋白氨基酸227位和230位不是造成堤岸田鼠RT-QuIC反应如此高的原因,但特定氨基酸位点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朊蛋白的RT-QuIC反应效率。
丁涤非肖康马月王晶高晨董小平刘霞石琦
关键词:朊病毒病朊蛋白突变
SMB-S15细胞中朊病毒PMCA方法的建立及对白藜芦醇抗朊病毒作用的评价被引量:1
2019年
朊病毒是一类能引起人或动物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感染因子。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rotein misfolding cy-clic amplification,PMCA)是一种常见的朊病毒体外扩增技术。白藜芦醇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植物抗菌素。为了建立SMB-S15细胞中朊病毒的PMCA体系,并探索PMCA技术在评价白藜芦醇抗朊病毒作用的意义,本研究以朊病毒感染细胞系SMB-S15细胞匀浆为种子,健康小鼠脑组织匀浆为底物,建立PMCA技术平台。将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导入PMCA体系,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MCA产物中异常朊蛋白(PrPSc)的生成和变化。结果显示:SMB-S15细胞中PrPSc可以在建立的PMCA体系有效地复制。新生成的PrPSc分子的糖基化特征与原始细胞中的PrPSc不同,其双糖基化分子比例明显增加。同时也有别于羊瘙痒因子139A和ME7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PrPSc分子。加入白藜芦醇后,PrPSc在PMCA体系中的复制明显被抑制,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其EC50约为4.616μM。这些结果表明:SMB-S15细胞中的PrPSc可以通过PMCA大量扩增,建立的PMCA技术可有效地反映白藜芦醇对PrPSc在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
周冬花王晶肖康武月章石琦董小平
关键词:朊病毒病朊病毒
小鼠朊病毒病脑组织中NO/NOS系统与水孔通道蛋白亚硝基化修饰的相关性
2015年
目的研究小鼠朊病毒病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系统与水孔通道蛋白亚硝基化修饰(SNO-AQP1)的相关性。方法以朊病毒毒株139A、ME7感染的小鼠为实验模型,制备不同感染期的脑组织匀浆液,应用NO、NOS测试盒测定朊病毒病小鼠潜伏期内不同时间点脑组织内NO含量和NOS活力,并利用免疫印迹法对NOS、水孔通道蛋白(aquaporin,AQP1)及亚硝基化AQP1(SNOAQP1)等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朊病毒毒株139A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感染中期(86d,117d、147d)NO含量增加,NOS的活力同时增强;而终末期(177d)NO含量下降,同时NOS活力相对减弱。朊病毒毒株ME7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86d时NO含量急剧增加,NOS活力增强,而在177d终末期时,NO含量降低、NOS活力也减弱。免疫印迹法显示,NOS含量因毒株的不同有一定差异,在139A和ME7感染小鼠的小脑组织中,分别以86d和117d为最高,之后逐渐降低,其变化趋势与NOS活力变化趋势不一致。139A毒株AQP1蛋白在86d显著升高,之后下降,从117d至终末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E7株所有时间点无变化。但在两种毒株感染的小鼠小脑组织中,SNO-AQP1含量的变化规律均是在感染中期(86d、117d、147d)升高,终末期降低。结论小鼠朊病毒病脑组织中SNO-AQP1水平受NO/NOS系统中NOS活性影响而与NOS含量无关。
陈利娜肖康杨晓东杨慧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朊病毒病
2015年中国克雅氏病监测病例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了解中国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的发病情况、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15年我国CJD监测网络获得的可疑CJD病例的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收集患者脑脊液及血液样品,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脊液中14-3-3蛋白,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并利用PCR及测序方法对PRNP基因进行129位多态性及基因突变分析。结果 2015年共监测病例366例,其中散发型CJD临床诊断病例134例,疑似诊断病例29例,致死性家族型失眠症病例4例,吉斯特曼-斯特劳斯综合征病例1例及家族型CJD病例17例,包括11例T188K、4例E200K、1例E196K及1例E196A突变。病例报告无季节聚集性,长久居住地呈散在分布,职业分布广泛。临床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3岁,男女性别比为1.13∶1;疑似诊断病例平均年龄为60岁,男女性别比为1.64∶1。快速进行性痴呆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占全部诊断病例的36.81%。临床诊断病例比疑似诊断病例出现更多的典型临床表现。结论 2015年我国监测到的CJD病例以散发型为主,病例的报告时间、长久居住地分布、职业分布、性别比例以及年龄分布均符合散发型CJD的特点。
陈操周伟张宝云王园肖康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克雅氏病
头颅磁共振成像在克雅氏病监测中的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了解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在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监测及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对2013年以来我国CJD监测网络中的MR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95.93%(377/393)的散发型克雅氏病(sporadic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s CJD)临床诊断病例进行过头颅MRI扫描。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 imaging,DWI)显示对称或不对称性"缎带征"是s CJD临床诊断中最常见的MRI特征性改变,而质子密度相双侧丘脑后结节部高信号的病例数相对较少。结论头颅MRI扫描检测对s CJD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MRI扫描结果纳入到CJD监测网络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CJD监测体系,增加对s CJD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陈操周伟张宝云王园肖康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朊病毒病克雅氏病磁共振成像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Mitoquinone和积雪草酸对朊病毒感染的神经细胞的治疗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s)是一类具有致死性、传染性和进行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发现朊病毒感染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均存在着线粒体功能异常和氧化应激,这很有可能在朊病毒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探究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对朊病毒感染是否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我们选出两种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以一定浓度作用于朊病毒感染神经细胞系,并观察细胞活性和线粒体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Mitoquinone(MitoQ)和积雪草酸(Asiatic acid,AA)这两种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朊病毒感染细胞的活性,降低其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上调ATP5β的表达水平,提示这两种药物对朊病毒感染细胞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朊病毒病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阿达莱提.买买提明武月章谢姆斯耶.吾拉音胡超陈嘉周冬花肖康董小平石琦
关键词:朊病毒病朊病毒线粒体异常MIT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