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乐
-

-

- 所属机构: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 研究方向:艺术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高莉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青海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艺术文化 传承 藏传佛教艺术 藏传佛教 安多藏区
- 赵旭东

- 作品数:308被引量:2,142H指数:2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人类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人类学 文化转型 文化自觉 文化 乡村
- 高莉

- 作品数:4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装饰 门窗 卫藏 装饰研究 藏式建筑
- 刘阳

- 作品数:5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
- 研究主题:彩绘 木器 礼器 陶寺文化 随葬
- 杨富学

- 作品数:420被引量:1,019H指数:16
- 供职机构:敦煌研究院
- 研究主题:回鹘 摩尼教 回鹘文 元代 佛教
- 文化共生视域下的临夏砖雕艺术被引量:4
- 2017年
- 临夏砖雕是明清时期从中国内地移植到西北河湟地区的民间艺术形式,由于其中阿合璧的文化气息,素有"回族砖雕"之称。砖雕在西北民族地区的高度发展与多民族文化互融共生的背景有深刻的关联。从临夏砖雕的文化变迁史可以看到,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时常超越文本的规约,是多元的文化基因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交流、变异并自适应发展的结果,也是多民族共创的文化成果,其承载的丰富的文化记忆体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价值。
- 牛乐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变迁
- 多元文化的整合与重构——河湟伊斯兰拱北建筑装饰艺术被引量:1
- 2019年
- 伊斯兰教拱北~1是西北河湟~2多民族地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景观,也是多民族艺术文化的集中展示,其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文化的基础上,成功地整合了中亚、西亚伊斯兰文化艺术的精华,并重构成独具特色的文化表意系统,体现了多元共生的文化心理结构,成为多民族文化交融与变迁的历史文本。
- 牛乐
- 关键词:文化共生伊斯兰教建筑装饰
- 华夏元图像的知识史考察——以龙凤图像为中心被引量:1
- 2024年
- 在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龙、凤图像具有深刻的元图像内涵,具有自我指涉和自我言说性。从二者生成的知识史分析,龙凤之“象”与“像”之间存在着符号互构性,“像”衍生于“象”,又反释“象”,其二元互生的模式呈现了中华文化符号的社会建构性与深层文化逻辑,体现出中华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互构交融的逻辑内核。
- 牛乐覃壮航
- 关键词:知识史图像学造物
- 从隔阂到认同——藏民族和藏区题材油画创作的当代性转变被引量:2
- 2011年
- 藏民族和藏区题材的创作已经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成为油画艺术中国性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藏族、藏区、藏文化的油画创作表现出越来越丰富的多元化取向,藏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出现了许多受当代社会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环境影响的新内容与新思潮,其中包括:民族化探索与写实主义的强势延续、民族风情观和猎奇心理的退市、香格里拉情结的疏远与商业文化的介入、民族性观念的嬗变与文化强势心理的转变等等。这些变化意味着实质意义上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意味着艺术创作中的民族情感以及艺术创作态度从隔阂到认同的转变。
- 牛乐
- 关键词:藏民族油画创作民族性
- 青海洪水泉古清真寺建筑文化考释
- 2022年
- 青海洪水泉清真寺是伊斯兰建筑本土化的重要实例,也是多民族共创的文化成果,其并未固化的延续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而是依据地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了兼容并蓄的再创造。在此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始终是其知识背景和人文底色,多民族文化的共同滋养则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语言和多元的文化风貌。
- 牛乐
- 关键词:伊斯兰建筑文化交融
- 洮河流域“拉扎节”田野考察
- “拉扎节”是洮河流域民间的一种节庆习俗,分布范围包括定西市临洮县的衙下集、苟家滩、潘家集、三甲,渭源县的峡城、麻家集、田家河,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的五户、景古、连麓、草滩、胭脂,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的八角乡、卓尼县的勺哇...
- 牛乐刘阳
- 关键词:洮河流域
- 文化边界上的道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拉卜楞唐卡艺术被引量:3
- 2015年
- 拉卜楞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多民族文化交界区域,其深厚的宗教学术传统成为藏传佛教艺术生存和传播的重要介质,基于远离藏文化中心的边缘性,这种文化介质成功地维持了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些本原特点,使其宗教与世俗的二元性、隐秘的价值观、特殊的供施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作为一种宗教艺术形式,唐卡艺术的宗教传统和技艺传统互为道器,在某种意义上,唐卡艺术的发展就是这种道器关系的演化史。基于这种特性,一些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轻道重器"的理念和操作方式极有可能破坏其本原形式和文化生态,使保护和传承工作演变为一种受经济利益驱使的社会化的赋魅行动。
- 牛乐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语言”先行——对绘画的表达意识与思维观念的探讨
- 2005年
- 绘画的一切表现因素 ,无论笔法、色彩、还是形式和构图 ,都可以纳入绘画语言的范畴。绘画语言对于绘画艺术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先行 ,绘画语言的思辩价值先于绘画的过程而存在。对于绘画语言的领悟和运用 。
- 牛乐
- 关键词:绘画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修辞学阐释
- 2025年
- 从哲学角度思考,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人类之“语言”和“社会”双重实践中被建构的文化主题,其不仅蕴含深刻的价值逻辑,亦包含生动的修辞实践,是一个由诗性—逻辑性、隐喻—转喻、人化—物化之关系构成的修辞体系,其目的是重建人与世界之间诗性的情感联系。作为一种文化修辞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向心力、劝服力、认同力将语言、制度、人的主体性、物的能动性统御在一个生动的修辞场域中。在当下的“云技术”语境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情感经济赋能社会,将语言化的世界图景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图景,彰显了人的诗性智慧对于生活世界的建构能力。
- 牛乐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修辞学主体性生产力
- 河州手工铜艺考察被引量:1
- 2018年
- 一、汉、藏贸易与河州铜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古称“河州”,地处西北河湟地区的核心地带,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区域,尤其自明代设置“河州卫”以来.河州为西北汉、藏民族之间进行茶马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清末至民国时期,作为茶马贸易的延续,河州与甘、青、藏区之间的商业贸易进一步繁荣,当时的甘肃河州(现临夏州)、拉卜楞(现夏河县).
- 牛乐张路平
- 关键词:多民族聚居区茶马贸易铜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