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军
作品数: 51被引量:131H指数:6
  • 所属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浙江省 温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启瑜
作品数:492被引量:1,573H指数:17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重症急性胰腺炎 门静脉高压症 胰腺炎 外科手术
余正平
作品数:105被引量:290H指数:8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肝细胞 外科手术 肝肿瘤 肝癌 肝移植
施红旗
作品数:132被引量:452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外科手术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 门静脉
郝天智
作品数:16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
研究主题:圈套寡核苷酸 哑铃形 肾小球系膜细胞 NF-ΚB ΚB
梁华平
作品数:439被引量:1,887H指数:21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创伤 脓毒症 创伤后 吴茱萸碱 小鼠
核因子-κB圈套寡核苷酸对核因子-κB活性及创伤炎症反应大鼠肝脏功能损害的影响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核因子 (NF) -κB圈套寡核苷酸 (ODN)对NF -κB活性及创伤炎症反应大鼠肝脏功能损害的影响。 方法 利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 ,测定合成的环状哑铃形圈套ODN对NF -κB的DNA结合能力的竞争抑制作用 ;利用NF -κB反应性报告细胞株HEK -不稳定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d2EGFP) ,观察圈套ODN瞬时转染对报告基因表达的影响。Wistar大鼠 96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无关ODN组。利用EMSA检测各组肝脏组织NF -κB的DNA结合活性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 -α、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mRNA水平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IL - 6的蛋白水平。 结果 设计的环状哑铃形圈套ODN对NF -κB的DNA结合能力具有竞争抑制作用 ,1 μg ml和 2 μg ml圈套ODN瞬时转染HEK -d2EGFP ,可明显抑制p6 5蛋白诱导的d2EGFP表达。大鼠创伤性炎症后 3h ,肝脏NF -κB活性开始升高 ,伤后 1 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 -α、IL - 6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 ,与NF -κB的活性改变一致。圈套ODN治疗后 ,大鼠肝脏组织TNF -α、IL - 6的表达明显下降 ,肝脏功能明显好转 ,而无关ODN则没有治疗效果。 结论 设计的靶向NF
梁华平徐祥杨文军王付龙刘东擘胡承香王正国
关键词:ODN鼠肝DNA结合EGFP
腺病毒介导CD40Ig基因在大鼠肝脏移植中的作用
2012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CD40Ig基因(AdCD40Ig)在大鼠肝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供受体大鼠分4组,A:同基因移植组,B:免疫排斥组,C:AdLacZ对照组,D:基因治疗组。观察大鼠存活时间,CD40Ig、细胞因子水平和移植肝病理情况。结果 D组存活时间长于B、C组(P<0.05);CD40Ig浓度于术后7天达高峰;D、A组IL-2、IFN-γ水平较B、C组明显降低(P<0.05),D组IL-10较其他组明显增加(P<0.05);B、C两组术后出现中、重度排斥反应,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明显,D组汇管区轻度炎症,无明显血管损伤证据,病理评级较B、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0Ig通过阻断CD40/CD40L通路,可延长移植肝存活时间,在受体内长期表达,减少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对大鼠肝脏急性排斥反应有抑制作用。
孙运鹏吴欢欢廖毅单云峰杨文军施红旗张启瑜
关键词:肝脏移植共刺激通路腺病毒
核因子-кB靶向性寡核苷酸“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TNF-α的作用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NF кB靶向性寡核苷酸 (ODN)“圈套”策略对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TNF α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 96只 ,随机分成对照组、创伤性炎症组、“圈套”ODN组和变异“圈套”ODN组。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 кB的活性及合成“圈套”ODN的体外竞争抑制试验 ,用RT PCR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 αmRNA水平 ,ELISA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NF α的蛋白水平。结果 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 3h肝脏NF кB的活性开始升高 ,术后 12h达高峰。肝脏组织TNF α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也明显上升 ,与NF кB的活性改变一致 ,“圈套”ODN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 кB活性。“圈套”ODN治疗后大鼠肝脏组织TNF α的表达明显下降 ,肝脏功能明显好转 ,而变异“圈套”ODN没有效果。结论 NF кB靶向性“圈套”ODN通过特异性抑制NF кB活性 ,可以有效地抑制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炎症介质TNF α的释放 ,从而改善肝脏功能。
杨文军梁华平徐祥时德郝天智国华李德卫
关键词:创伤性炎症
核因子-κB在肝细胞增殖与凋亡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5年
多种肝脏疾病过程中均伴随着肝细胞增殖与凋亡这一矛盾现象,且往往与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表明,NF-κB及其所调控的相关基因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调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阐明NF-κB在肝脏增殖与凋亡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将对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以及控制疾病的发展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杨文军张启瑜余正平
关键词:核因子-KB肝细胞增殖凋亡
70%门静脉分支高位结扎后大鼠肝脏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变化
2004年
杨文军虞冠锋马玲黄景勇张启瑜朱冠保
关键词:高位结扎白细胞介素6门静脉鼠肝IL-6肝脏组织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为了进一步了解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的关系,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19年间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1327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其中继发肝内胆管癌57例做了报告。
余正平杨文军陶崇林周蒙滔廖毅张启瑜
关键词: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肝动脉和门静脉高位分支双重处理对犬肝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肝动脉和门静脉分支双重处理后犬肝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方法杂种犬25只,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进行肝动脉左支结扎和门静脉左支缩窄70%。分别于术后1,2,3,7和14 d处死动物,观察肝脏大体结构的变化,分别称取左右半肝脏的质量,检测肝脏功能,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显微结构改变,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肝动脉左支结扎和门静脉左支缩窄70%后,左半肝脏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右半肝脏则成比例地代偿性增生,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全肝的总质量维持恒定。肝脏功能在术后2 ̄3 d时有轻度异常,很快即恢复正常。光镜下左半肝脏在早期出现少量的点、片状坏死,坏死周围出现大量的肝细胞凋亡,右半肝脏的肝小叶结构保持完整,术后肝细胞的增殖明显,有较多的分裂相存在。电镜下左半肝脏可见到典型的肝细胞凋亡,晚期呈明显纤维化改变。结论肝动脉左支结扎和门静脉左支缩窄70%后,左半肝脏由于肝细胞大量凋亡呈进行性萎缩变小,右半肝脏则成比例地代偿性增生肥大,全肝的总质量和肝脏功能保持正常。
杨文军倪海真余正平陶崇林宋其同施红旗张启瑜
关键词:门静脉肝动脉凋亡增殖肝肿瘤
NF-κB靶向性哑铃形圈套寡核苷酸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_1的表达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设计合成靶向NF κB的哑铃形圈套ODNs,并检测其对NF κB转录活性和肾小球系膜细胞TGF β1 表达的抑制效应 .方法 :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实验 (EMSA)体外检测哑铃形圈套ODNs对NF κB转录活性的抑制效应 .提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刺激组、哑铃形圈套ODNs处理组、无关圈套ODNs处理组和脂质体处理组 .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将 2 ,4 ,8mg/L不同剂量哑铃形圈套ODNs转染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6h后用LPS刺激 ,收集转染后 8,1 2 ,1 8h上清和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上清TGF β1 蛋白表达 ,逆转录PCR(RT PCR)法检测TGF β1 mR NA转录 .结果 :哑铃形圈套ODNs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NF κB与其顺式元件的结合 ;4 ,8mg/L剂量哑铃形圈套ODNs可明显抑制LPS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 β1 转录和表达 .结论 :靶向NF κB的哑铃形圈套ODNs在体外可抑制NF κB的转录活性 ,从而对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炎性因子TGF β1
张建国王惠民国华郝天智杨文军
关键词: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
NF-κB在肿瘤化疗耐受和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是一种细菌脂多糖诱导的核转录因子,1986年由RanjanSen和David Baltimore发现[1],因其能与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的κ轻链增强子结合而得名[2]。研究表明,NF-κB在机体多种细胞广泛表达,
李俊霖韩少良杨文军
关键词:核因子KAPPAB肿瘤耐药化疗
核因子-κB活性在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活性在创伤性炎症大鼠肝脏损伤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Wistar 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创伤性炎症组。运用匀浆法提取肝细胞的核蛋白,运用凝胶阻滞实验检测创伤性炎症术后肝脏组织NF-κB的活性,检测血浆转氨酶的水平,在光镜下观察肝细胞损伤程度,电镜下观察肝脏超微结构改变,以线粒体的肿胀程度作为肝细胞损伤的评价指标。结果大鼠创伤性炎症术后第3小时,肝脏NF- κB的活性开始升高,第12小时达高峰,第72小时后基本降至正常。血浆ALT含量在伤后明显上升,于第24小时达高峰,同时肝细胞出现明显的水肿、变性和坏死,肝小叶结构破坏明显。结论大鼠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后,NF-κB活性明显升高,与肝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基本一致,NF-κB在创伤性炎症肝脏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杨文军余正平张启瑜宋其同梁华平徐祥朱冠保施红旗蒋飞照
关键词:肝细胞创伤性炎症核因子-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