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
所属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所在地区: 上海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211”工程
相关作者
史惟 作品数:150 被引量:1,584 H指数:2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脑瘫 信度 粗大运动 脑瘫患儿 杨红 作品数:147 被引量:1,255 H指数:2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脑瘫 粗大运动 脑瘫患儿 信度 王素娟 作品数:63 被引量:972 H指数:19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脑性瘫痪 脑瘫 信度 粗大运动 小儿脑性瘫痪 苏怡 作品数:16 被引量:141 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信度 患儿 中文 脑性瘫痪 测试量表 王艺 作品数:259 被引量:1,408 H指数:2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患儿 脑性瘫痪 儿科
4~12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分级和手功能分级调查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4~12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手功能受损的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43例4~12岁脑瘫患儿采用中文版脑瘫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和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进行评定。结果痉挛性双瘫患儿33例(60.0%)GMFCS和MACS分级Ⅰ~Ⅱ级;痉挛性四肢瘫患儿28例(75.7%)GMFCS和MACS分级Ⅲ~Ⅴ级;痉挛性偏瘫患儿21例(55.3%)GMFCS和MACS分级Ⅰ级,2例患儿GMFCSⅡ级,14例MACSⅡ级。GMFCS与MACS之间的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0.67,P<0.05)。结论GMFCS和MACS评价可以明确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手功能的受损状况。 杨红 史惟 李惠 王素娟 王娟关键词:脑性瘫痪 粗大运动 手功能 作业训练治疗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精细运动障碍28例 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了解作业治疗对于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患儿精细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02-08/2003-03收治的28例MR患儿,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45个月,其精细运动发育商(finemotorquotients,FMQ)均在90以下。对他们均进行3个月作业治疗,治疗前后分别用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包括:抓握标准分(standardscoreforgrasping,Grs)和视觉-运动统合标准分(standardscoreforvisual-motorintegration,VIs)进行评估。结果:作业治疗后精细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FMQ74.6±11.2和84.0±14.1,t=6.66,P<0.001;Grs6.1±2.6和7.8±2.8,t=4.98,P<0.001;VIs5.5±1.9和7.0±2.4,t=5.92,P<0.001);在作业治疗前后,精细运动功能的两个能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t=1.011,P=0.317;治疗后t=1.177,P=0.244),但是有着显著的相关(治疗前r=0.410,P=0.03;治疗后r=0.601,P=0.001);作业治疗后两个能区的月龄差(月)都显著降低(抓握能区:8.74±15.74,t=3.134,P=0.005;视觉-运动统合能区:11.43±14.84,t=4.863,P<0.001)。结论:作业治疗可以显著提高MR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 李惠 王素娟 张建萍 施炳培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 MR 脑损伤 脑性瘫痪患儿脑室扩大程度与运动发育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明确脑性瘫痪患儿脑室扩大与运动发育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运动发育评定量表 (PDMS)评估 2 8例脑性瘫痪患儿 ,将其CT片中的脑室指数、体部指数、宽度指数和前角指数与PDMS的粗大运动发育商 (GMQ)、精细运动发育商 (FMQ )、总运动发育商 (TMQ)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宽度指数与GMQ、FMQ、TMQ相关 (P <0 .0 5 ) ;体部指数与GMQ、TMQ相关 (P <0 .0 5 ) ;前角指数与FMQ相关 (P<0 .0 5 ) ;脑室指数与FMQ、TMQ相关 (P <0 .0 5 )。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的脑室扩大程度与运动发育水平有关。 史惟 杨红 李惠 施炳培 王素娟关键词:脑性瘫痪 脑室扩大 运动发育 PDMS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婴幼儿评估中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被引量:46 2010年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中文版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PDMS-2)在婴幼儿中的信度和效度,为PDMS评估在国内高危儿随访和早期康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康复中心就诊并接受PDMS评估的100例儿童。研究对象中随机选取15~31例检测重测信度(间隔4~7d),研究对象中随机选取15~32例检测评分者间信度。59例接受PDMS测试的对象同时接受贝莉婴儿发育量表(BSID-Ⅱ)测试,分析BSID-Ⅱ的智力量表原始分和运动量表的原始分与PDMS各项原始分之间的相关性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平行效度。【结果】PDMS的各项原始分均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评分者间信度(ICC值均>0.90),PDMS各项原始分与BSID-Ⅱ测试的各项原始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平行效度(Pearson相关系数为0.66~0.91)。【结论】本次研究确立了中文版PDMS的信度和效度,从而为在国内高危儿随访和早期康复领域内使用PDMS评价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杨红 史惟 王素娟 李惠 骆丹丹 王艺关键词: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信度 婴幼儿 痉挛型偏瘫儿童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进程研究 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采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评估痉挛型偏瘫患儿的患侧和对侧上肢精细运动功能发育进程,进一步明确痉挛型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发育特性。方法纳入2000至2012年在上海地区8家儿童康复机构和6所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康复治疗和教育的先天性痉挛型偏瘫连续病例。采用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进行精细运动功能评估,分别测定以患侧和对侧为主导的FMFM分值。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患侧和对侧的精细运动发育曲线,获得FMFM极限值以及达到极限值90%时的年龄(年龄-90)用于临床解释。结果 536例偏瘫患儿进入分析,男360例(67.2%),女176例,右偏瘫284例(53.0%),左偏瘫252例。首次评估时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17.8岁,平均年龄为(3.4±3.2)岁。共有792对FMFM测试结果用于模型构建,平均每例患儿有1.48对FMFM测试结果,其中73例完成了2次测试,54例完成3次以上测试。采用Stablelimit模型拟合对侧精细运动发育模型,采用Peak/decline模型拟合患侧精细运动发育模型,两模型均拟合成功。对侧的FMFM极限值为73.4分,明显高于患侧的64.0分。年龄-90对侧为2.7岁,患侧为3.3岁。患侧FMFM分值在到达极限值后呈缓慢下降趋势,降幅约为12%(极限值64.0分降至56.5分)。结论痉挛型偏瘫患儿患侧上肢的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极限低于对侧,到达发育极限的时间晚于对侧,且在到达极限后呈逐步下降趋势。针对偏瘫患儿的精细运动功能训练应充分重视两侧功能发育的特性。 史惟 丁俊杰 杨红 李惠 苏怡 侯方华 王艺 俞建关键词:脑性瘫痪 偏瘫 上肢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学发育结局信度和预测效度的研究 被引量:46 2007年 目的以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技术对高危新生儿神经发育结局的信度和预测效度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出院后分别在新生儿科和康复科进行随访的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记录GMs。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在不安运动阶段至少记录1次GMs。随访至1周岁以上明确神经学发育结局,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确定是否有运动发育迟缓。计算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通过30名评估者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GMs评估,用来检测评分者间信度。由6名评估者在第1次测试间隔2个月后,对12例研究对象进行第2次测试,用来测定重测信度。结果纳入58例高危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24例,早产儿42(72%)例,孕周为27~36周,平均(31.4±2.0)周,出生体重为830~2900g,平均(1642±408)g;足月儿16(28%)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8.6±1.1)周,出生体重为2650~4150g,平均(3401±365)g;随访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40个月。在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记录115次,人均记录(2.0±0.8)次;在不安运动阶段GMs记录89次,人均记录(1.5±0.6)次。随访结局:7例(12%)诊断为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5例(9%)评定为运动发育迟缓,46例(79%)评定为运动发育正常。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0.97~0.99,重测信度ICC值为0.69。早产阶段和扭动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83%、特异度78%、阳性预测值为50%和阴性预测值为95%;不安运动阶段GMs评估预测效度:敏感度75%、特异度98%、阳性预测值为90%和阴性预测值为94%。结论在高危新生儿出生后4~5月龄内应用GMs质量评估可以就后期神经发育结局作出准确有效的预测,对脑瘫的预测更为准确。GMs质量评估在不同评估者间的稳定性高,在初学者中具有中等程度的重测信度。GMs质量评估作为� 杨红 史惟 邵肖梅 王艺 曹云 王素娟 徐秀娟 张旭东 廖元贵 李惠 朱默关键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高危新生儿 信度 预测效度 用Rasch分析法初步制定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 被引量:68 2005年 目的采用Rasch分析法初步制定0~3岁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方法在运动发育理论和国内外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编制取样量表,对183例脑瘫儿童进行测试后,采用Rasch统计方法确立最终评估条目。结果最终确立的45个条目具有良好的独立性,同时该量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信度、效度和反应度。结论0~3岁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发育量表基本达到预期设计目的和水平。 史惟 李惠 王素娟 张建萍 杨红 邵肖梅关键词:脑瘫 儿童 评估量表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分析全身运动(general movements,GMs)质量评估的直接法和录像法的信度,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进行神经发育随访的高危新生儿和小婴儿,采用GMs录像评估法(简称录像法)和GMs直接评估法(简称直接法)进行GMs质量评估,分析录像法和直接法的信度。 [结果]录像法评估者间信度ICC值为0.78-0.83,录像法重测信度为0.68-0.90,直接法评估者间信度为0.78-0.85,直接法和录像法的重测信度为0.87-0.90(P〈0.05)。 [结论]GMs质量评估的录像法和直接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临床上引入直接法,并和录像法有机结合,将进一步发挥GMs质量评估的简便快速的优势,适于在我国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杨红 邵肖梅 王艺 史惟 徐秀娟 曹云 王素娟 廖元贵 朱默 李惠 苏怡关键词: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信度 高危新生儿 脑性瘫痪 针刺治疗小儿脑病患者的手功能障碍(英文) 2005年 背景:手功能障碍是小儿各种脑病中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妨碍小儿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穴位注射既能发挥针刺刺激作用,又能发挥药物的作用原理,同时配合作业疗法,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回顾性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康复中心。目的:探讨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对象:2001-11/2002-10本院门诊收治的31例脑病患儿。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性瘫痪及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②年龄<5岁。③治疗前后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进行评估。排除标准:①治疗不满一个疗程。②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瘫痪,及各种脑炎、脑病所致的瘫痪。③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最小4月,最大5岁。3岁以内占94%。足月20例,早产11例。方法:对31例患儿以穴位注射为主,配合作业疗法进行治疗,并以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为观察脑病患儿手功能改善情况。次要结局为采用婴幼儿精细运动发育量表作为评估指标,观察精细运动治疗前后发育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精细运动发育商提高21例,占68%;抓握能力指数提高27例,占87%;视觉感知能力指数提高31例。结论:针刺配合作业疗法治疗小儿脑病手功能障碍确有明显效果。 施炳培 李惠 卜怀娣 王素娟关键词:针刺穴位 脑性瘫痪 发育障碍 发育落后儿童经感觉统合训练后的粗大运动能力变化的临床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发育落后儿童经感觉统合训练后的粗大运动能力变化.方法:选择接受感觉统合训练的粗大运动发育落后儿童25例,训练期间接受过2次PDMS-GM评估,评估间隔6个月.用Peabody粗大运动发育评估(Peabody Development Measure Scale Gross Motor,PDMS-GM)的固定、移动和操作能区的原始得分进行分析.结果:PDMS-GM的固定能力分值和移动能力分值在两次评估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操作能力分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过6个月的感觉统合训练,粗大运动发育落后儿童固定和移动能力水平明显改善. 朱晓芸 李惠 苏怡 侯方华 翟淳 朱默关键词:感觉统合训练 粗大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