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雯
-

-

- 所属机构: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系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社会学
-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与社会变迁——既有的研究发现
- 近年来,不断袭击华北的沙尘暴及其背后的草场沙化问题引起了公众对内蒙古草原的广泛关注,中央政府开始斥巨资治理草原的生态环境,学者们也纷纷投入到对草原生态的研究,其中包括为数不少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者。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发现...
- 张雯
- 文献传递
- 草原沙漠化问题的生态人类学考察
- 作为人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生态人类学长期关注生态、文化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生态人类学是近20多年来西方生态人类学发展的新趋势。该理论放弃了以文化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为代表的传统生态人类学将文化仅仅视为适应环境,满足人们物质需...
- 张雯
- 关键词:沙漠化文化建构
- 文献传递
- “有机体自然”与“资本化自然”——环境人类学视野中的草原沙漠化问题被引量:5
- 2008年
- 以个案研究为基础,本文从环境人类学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草原沙漠化问题中的"自然观转变:"从传统文化体系的"有机体自然"到市场现代性的"资本化自然"。笔者指出,将自然看作一种流转生利的"资本"的观念与草原生态危机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 张雯
- 关键词:沙漠化
- 草原沙漠化问题的生态人类学考察——以毛乌素沙地北部边缘的马什亥嘎查为例
- 作为人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生态人类学长期关注生态、文化与人之间的关系。新生态人类学是近20多年来西方生态人类学发展的新趋势。该理论放弃了以文化生态学和系统生态学为代表的传统生态人类学将文化仅仅视为适应环境,满足人们物质需...
- 张雯
- 关键词:草原沙漠化生态人类学
- 文献传递
- 象征人类学三家谈被引量:4
- 2008年
- 玛丽·道格拉斯(Mary Douglas),维克多·特纳(Victor Turner)和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无疑是人类学象征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三位人物。本文在概括和总结他们各具特色的象征体系研究的同时,也比较了他们研究中的不同侧重点。
- 张雯
- 关键词:社会结构社会过程文化意义
- 试论当代生态人类学理论的转向被引量:14
- 2007年
- 本文在回顾人类学生态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近20多年来西方生态人类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环境人类学,并提供了环境人类学研究的具体案例。认为环境人类学所具有的综合性、批判性和参与性等特点,使它区别于传统生态人类学。
- 张雯
- 关键词:文化
- 草原沙漠化问题的一项环境人类学研究 以毛乌素沙地北部边缘的B嘎查为例被引量:15
- 2008年
- 以毛乌素沙地北部边缘的B嘎查为例,本文从环境人类学的角度对草原沙漠化问题进行了考察。笔者主要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的一套现代制度(草畜承包制度和市场机制)和其中蕴涵的文化("私有地"的观念和"自然资本化"的态度)如何改变当地牧民原有的放牧模式、经济形态、合作精神以及自然观念,并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草原沙漠化的程度,指出现代性与沙漠化之间具有的逻辑联系。
- 张雯
- 关键词: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