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艳凯
-

-

- 所属机构: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理学院
- 所在地区:辽宁省 阜新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牛春雨

- 作品数:336被引量:879H指数:18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失血性休克 休克大鼠 淋巴液 淋巴管 肠淋巴液
- 赵自刚

- 作品数:393被引量:1,061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微循环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失血性休克 休克大鼠 淋巴管 淋巴液 肠淋巴液
- 张静

- 作品数:331被引量:952H指数:17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失血性休克 微循环 淋巴液 休克 三叶因子3
- 姜华

- 作品数:83被引量:369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学院
- 研究主题:急性微循环障碍 夏至草 失血性休克 休克大鼠 淋巴液
- 张玉平

- 作品数:165被引量:493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
- 研究主题:失血性休克 休克大鼠 淋巴管 失血性 一氧化氮
- 我国药品市场概览
- 医药行业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被誉为'永远的朝阳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的医药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乍现.我国的医药市场呈现一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本文概览了我国药品市场的现状。
- 刘艳凯吴春丽单丽红
- 关键词:药品市场医药行业医药保健品
- 文献传递
- 67例大学生鼻炎患者甲襞微循环变化
- 1999年
- 为了进一步探讨鼻炎发病与微循环的关系,本文通过微循环显微电视录像技术对67例大学生鼻炎患者甲襞微循环16项指标进行了检查,并采用田牛加权积分法对甲襞微循环障碍进行了综合评价,同时与50例健康大学生做了对比观察。结果表明:鼻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甲襞微循环障碍,总积分值为4.27±1.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2±0.16(P<0.01),其中以微血管口径、微血流流速、红细胞聚集、袢周渗出异常最为明显。结果提示:鼻炎患者有明显微循环障碍,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刘艳凯牛春雨葛琳张耕
- 关键词:鼻炎甲襞微循环
- 淋巴循环变化在失血性休克中的意义
- 1999年
- 为了探讨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淋巴循环的变化,本文采用肠淋巴管插管技术对失血性休克大鼠不同时期的肠淋巴流量及肠淋巴管压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失血性休克不同时期肠淋巴循环发生了明显变化。休克早期、休克晚期的肠淋巴流量和肠淋巴管压力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输血输液治疗后,肠淋巴流量和肠淋巴管压力迅速回升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果提示,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与淋巴循环的变化密切相关。
- 刘艳凯牛春雨葛琳张学锋
-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
- 双黄连颗粒剂的制备及质量考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研制双黄连颗粒剂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选用明胶、甘露醇和甜菊苷等作为矫味剂制备双黄连颗粒剂,并考察其防潮性能。结果:当药物∶明胶∶甘露醇配比为1∶2∶1.5时,双黄连味甜,绝大部分颗粒疏松;放置30d时吸潮率为5.51%。结论:本双黄连颗粒剂制备工艺简单、口味甜、防潮性能优越,与已报道文献相比辅料用量少且崩解快,值得开发和推广。
- 郭新红张楠刘艳凯
- 关键词:双黄连颗粒剂
- 特发性水肿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观察特发性水肿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从微循环角度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微循环显微镜,常规检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水肿组均出现甲襞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异常。结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机制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 姜华刘艳凯赵自刚牛春雨樊贵张静赵九安
- 关键词:甲襞微循环特发性水肿轻度微循环障碍
- 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六味地黄丸(汤)的应用经过了漫长的探索过程。它是儿科鼻祖钱乙成方,最早记载于宋代钱乙《小儿药症直决卷下》,称地黄圆。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6味药组成,组方独具特色,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是中医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用于头晕目眩、腰膝酸痛、心烦失眠、耳鸣口干、手足心热、神疲倦怠等症状。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主治亦由原来的儿科用药拓展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涉及病症已达40余种。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临床上将本方单用,或加减,或与其它方药合用,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较好疗效[1]。本文就近年来报道的六味地黄丸(汤)的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 刘艳凯吴春丽覃春菀王红娟
- 甲磺酸达氟沙星的合成工艺改进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甲磺酸达氟沙星的合成工艺。方法以反-4-羟基-L-脯氨酸为起始原料,经N-保护、还原、酰化、环合、脱保护、缩合、成盐7步反应得到甲磺酸达氟沙星。结果与结论该法操作简便,更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甲磺酸达氟沙星总收率达50%(以脯氨酸计)。
- 吴春丽张秋荣单丽红刘艳凯刘宏民
- 关键词:药物化学化学合成
- 口腔负压对咽炎的干预效应及对甲襞微循环变化的影响(英文)
- 2006年
- 背景:咽部的微循环障碍可能是促使慢性咽炎反复发作的一个发病学基础,而负压治疗能通过生物力学的变化,改善炎症靶器官的微循环。目的:观察口腔负压对慢性咽炎患者的症状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善效果。设计:随机单盲对照观察。单位:河北北方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对象:2002-01/09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慢性咽炎患者65例;病程1~3年。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0)。其中,慢性单纯性咽炎36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18例),慢性肥厚性咽炎29例(治疗组17例,对照组12例)。方法:应用Hices口腔负压仪,将负压施加器放入口腔的最适位置,调节负压维持在(0.05±0.01)MPa。治疗时间10min/次(首次5min),1次/d,时间固定,5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同样口含负压施加器10min/次,但不给负压。主要观察指标:①甲襞微循环观察与评价:应用XTL-Ⅱ型微循环显微电视系统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常规检查左手无名指甲襞第一排管袢,记录微血管形态、微血流状态和袢周状态,按田牛等加权积分法对微循环障碍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积分值低说明微循环状态良好。②治疗3个疗程后的咽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负压治疗1个疗程后,1/3患者症状显著改善;3个疗程结束后,除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及咽侧索增厚等增生性形态学变化未见显著改善外,症状及咽部黏膜充血体征的出现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总有效率为89%。②负压使治疗组慢性咽炎患者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4.836±0.242降低至1.941±0.165(P<0.01)。结论:口腔负压能明显缓解或消除慢性咽炎的症状和体征,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 李荣车建斌张健牧晓鸿刘艳凯
- 关键词:咽炎微循环口腔
- 正常淋巴液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干预作用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 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500)致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淋巴液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静注10% Dextran500(10ml/kg·bw)复制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min后,淋巴液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肠淋巴液(全血量的1/15),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血浆黏度、Hct、ESR、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模型组和淋巴液组红细胞电泳率、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淋巴液组全血相对黏度、Hct、ESR、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 外源性正常淋巴液能明显改善Dextran500所致的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
- 李俊杰王伟平牛春雨赵自刚刘艳凯姜华张静
- 关键词:淋巴液血液流变性异常高分子右旋糖酐
- 玉米蛋白粉中醇溶蛋白超声萃取工艺改进被引量:30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用超声波技术从玉米蛋白粉中提取高纯度、高收率的醇溶蛋白的工艺路线。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进行优选,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醇溶蛋白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为60℃,超声时间为1h,乙醇体积分数为70%,pH值为9。本工艺路线制备醇溶蛋白的收率可达27.94%,纯度达94.68%,是一条经济可行的工艺路线。
- 张秋荣吴春丽单丽红刘艳凯李良晨
- 关键词:玉米蛋白粉超声波萃取醇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