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
作品数: 138被引量:3462H指数:31
  • 所属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相关作者

赵冬
作品数:293被引量:7,632H指数:4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发病危险
刘静
作品数:292被引量:5,125H指数:3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 发病危险 冠状动脉疾病
王薇
作品数:182被引量:5,286H指数:3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心血管病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发病危险
孙佳艺
作品数:109被引量:2,721H指数:2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发病危险 流行病学 心血管病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吴兆苏
作品数:195被引量:15,025H指数:4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血管病 流行病学 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发病危险
中国多省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现况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了解中国多省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知晓及治疗现状。方法以2751例住院诊断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2006年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选择32家三级医院和32家二级医院,每家医院以研究启动时点起连续选择50例经住院诊断的ACS患者。为避免研究可能带来的干预影响,采用回顾形式收集已出院患者的病历,填写统一表格,分析患者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院前知晓及治疗情况。结果(1)在调查的2751例ACS住院患者中,男性占68.8%(1893例),女性占31.2%(858例),平均年龄(65±11)岁;其中心电图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39.4%,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8.8%,不稳定性心绞痛占51.8%;既往有ACS病史者27.3%。(2)2751例ACS住院患者中19.6%伴有高胆固醇血症,女性(25.5%)高于男性(16.9%,P〈0.01);按地理区域分为7个地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东北、西北和西南),其中华东地区患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最高(24.7%),华中地区最低(10.0%),各地区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54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入院前知晓率为12.2%,各地区间知晓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前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率为8.2%,知晓者的治疗率为66.7%;治疗率最高的是华南地区(83.3%),最低是西南地区(0%)。(4)既往有ACS史的患者中高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为22.1%,知晓率为18.1%,治疗率为76.7%,上述三率均高于既往无ACS病史者(18.7%、9.7%、58.3%);其中仅有21.2%的患者胆固醇控制达标。结论ACS住院患者中近20%伴有高胆固醇血症;入院前高胆固醇血症知晓率为12.2%;治疗率为66.7%。既往有ACS史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仅有1/5控制达标,这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应当引起重视。
刘军赵冬刘群刘静孙佳艺Sidney C Smith Jr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
1331人基线血脂水平及10年血脂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血脂水平及10年(1992年至2002年)血脂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建立了年龄为35~64岁共1985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取得了基...
刘军赵冬王薇李志安勇强孙慧黄葵赵青田津孙佳艺吴兆苏
文献传递
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49
2012年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北京市居民冠心病住院率及其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地区间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方法冠心病病例资料来源于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北京市出院患者信息系统。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其他类型冠心病,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I20~I25。2007-2009年每年北京市户籍人口信息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计算25岁以上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的北京市居民的冠心病住院率,并对比2007-2009年冠心病住院率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变化。结果2007-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冠心病住院患者共248049例,其中非北京市户籍者占26.3%,北京市户籍者占73.7%。2007-2009年3年间北京市户籍人口冠心病平均住院率为651.2/10万,男性为741.2/10万,女性为560.9/10万。在不同地区中,远郊(671.9/10万)冠心病住院率高于城区(621.8/10万)和近郊(646.7/10万)。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他类型冠心病3年平均住院率分别为126.4/10万、226.4/10万和298.4/10万。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冠心病住院率由2007年的598.1/10万上升至2009年的706.5/10万,升高了18.1%,且女性上升幅度(20.2%)高于男性(16.6%)。在不同类型冠心病中,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2009年的住院率较2007年分别增加了55.3%和24.5%,而其他类型冠心病住院率较2007年降低了5.7%。在不同地区中,城区、近郊、远郊冠心病住院率均上升,其中远郊上升幅度最大,为36.6%。结论2007-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冠心病住院率男性高于女性,远郊高于城区和近郊;3年间冠心病住院率逐年上升,中青年和远郊区县人群的住院率上升幅度较大。该结果提示北京市居民,特别是中青年和远郊区县人群冠心病的住院负担呈�
谢学勤张秀英赵冬王薇王淼郭默宁孙佳艺齐玥刘军万浩刘静
关键词:冠心病住院率流行病学
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监测被引量:66
2012年
目的监测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及其变动趋势,探讨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特点。方法整合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的北京市出院病人信息系统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北京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常规医疗信息数据,统计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分析其在不同性别、年龄以及地区间分布的差异。急性冠心病事件包括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2007至2009年北京市户籍人口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市统计局。结果2007至2009年,北京市居民25岁以上居民发生急性冠心病事件共68390例,年龄标化发病率总体为166.4/10万,男性为218.5/10万,女性为115.2/10万,城区为144.3/10万,近郊为154.7/10万,远郊为195.8/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怀柔区最高,为263.8/10万;海淀区最低,为121.5/10万。2007至2009年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为158.4/10万、169.4/10万和171.2/10万,2009年比2007年上升了8.1%。与2007年比较,2009年男性和女性居民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分别增加了11.1%和2.5%。各年度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男性35~44岁人群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的增幅最大,2009年比2007年增加了30.3%。2009年北京市城区、近郊和远郊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146.7/10万、155.9/10万和207.4/10万,与2007年相比城区和近郊均增加了3.2%,远郊增加了16.4%。结论2007至2009年,北京市25岁以上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男性、年轻和远郊人群的发病率上升较快。
孙佳艺刘静谢学勤韦再华王薇王淼齐玥刘军郭默宁张秀英万浩赵冬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流行病学研究
1984—1999年北京2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趋势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刘飒赵冬王薇刘军秦兰萍曾哲淳吴兆苏
关键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自然人群疾病预防
中国正常高值血压人群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被引量:110
2007年
目的研究在多省市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的分布情况,分析正常高值血压[SBP130~139mmHg及(或)DBP85~89mmHg]与心血管病(CVD)发病危险的关系。方法在中国多省市前瞻性队列研究数据基础上,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037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2003年期间发生的CVD[包括冠心病(CHD)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者占32.1%,与高血压的比例为1.2:1.0。2)多因素分析显示:以正常血压为对照,正常高值血压增加脑卒中发病危险56%(RR=1.559;95%CI1.163,2.089);增加CHD发病危险44%(RR=1.441;95%CI0.996,2.086);增加总的CVD发病危险52%(RR=1.522,95%CI1.206,1.919)。正常高值血压对出血性卒中的作用(RR=2.082,95%CI1.116,3.885)大于对缺血性卒中的作用(RR=1.474;95%CI1.050,2.069)。3)在总的CVD事件中,14.4%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其中12.4%的CHD事件和15.2%的脑卒中事件归因于正常高值血压。结论我国35~64岁人群中正常高值血压比例很高。正常高值血压增加人群脑卒中和CVD发病危险。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具有重要的公共健康意义。
王薇赵冬孙佳艺刘静刘军秦兰萍刘飒吴兆苏
关键词:心血管病血压正常高值
11省市代谢综合征患者中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被引量:100
2003年
目的 探讨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 1 1省市队列人群 (35~ 64岁 )共 2 7739人于 1 992年进行基线危险因素调查的资料 ,计算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在观察终点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人年标化发病率 ,用Cox回归模型预测危险因素水平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 1 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 (分别为 652 .3 1 0万和 2 0 6 .7 1 0万 ,二者RR =3 .1 2 ,P <0 .0 0 1 ) ;(2 )有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腰围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最高 (男性 91 0 .2 1 0万 ,女性 930 .7 1 0万 ) ;(3)男性年龄、吸烟、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女性为年龄、体重指数和代谢综合征。结论  1 1省市队列人群代谢综合征患者心脑血管病人年标化发病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 ,代谢综合征是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最重要的预测因素 (尤其脑血管病 ) 。
吴桂贤吴兆苏刘静王薇赵冬厚磊曾哲淳王文化刘军秦兰萍刘飒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队列研究流行病学
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10年变化趋势被引量:30
2005年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0年 (1992年至 2 0 0 2年 )变化趋势。方法 :1992年在北京大学和首钢地区建立了年龄为 35~ 6 4岁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 ,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 ,在 2 0 0 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该研究对 1992年参加调查的 35~ 4 4岁人群 ,同时参加了 2 0 0 2年调查且资料完整的 12 0 3人的 10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变化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 1992年至 2 0 0 2年北京地区 35~ 4 4岁青年人的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甘油三酯 (TG)变化幅度最大 ,10年间上升了 5 0 . 3%。其次为总胆固醇 (TC) ,增加了 16 . 6 %。2 10年间男女两性危险因素水平均呈增加变化 ,但女性多个危险因素增加的幅度大于男性。 3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由 1992年的 4 1 9%上升到 2 0 0 2年的6 9. 8%。青年人群超重肥胖率由 4 7. 4 %上升到 6 8. 3%。结论 :北京地区 35~ 4 4岁青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10年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均呈上升变化 ,其中血脂水平增加的幅度最大。女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平均水平上升的幅度大于男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在北京地区的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应该更加重视控制青年人?
王淼王薇赵冬吴桂贤刘静孙佳艺刘军刘飒秦兰萍吴兆苏
关键词:青年致病因素心血管疾病肥胖
中国多省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高血压控制现况
目的了解中国多省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治疗、控制情况。方法以3 22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2006年在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选择32家三级医院和32家二级医院,每家医院以研究启动时...
刘军
文献传递
北京自然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目的:探讨北京自然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1999年在北京城乡自然人群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建立了25~64岁男女两性共1304人的心血管病研究队列。2004年对该人群进行了随访和第2次危险因素调查。2次调查资料完整者893人。本研究对基线时未患MetS的617人5年后MetS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1.本队列人群1999-2004年5年间MetS的累积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2.7%。2.采用多因素Logistic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后,基线有冠心病家族史、缺乏体育锻炼、胰岛素抵抗和具有MetS的任一组分均可增加MetS的发病危险,其中腹型肥胖对MetS的预测作用最强(OR=5.34,P〈0.001)。3.调整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基线具有1个和2个MetS组分者5年后发生MetS的危险分别为没有任何组分者的4.39倍和12.48倍。结论:早期预防,特别是肥胖的预防,在MetS及相关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防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刘静赵冬王薇刘军孙佳艺吴兆苏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