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秉华
-

-

- 所属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所在地区:河北省 石家庄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相关作者
- 王贵启

- 作品数:189被引量:734H指数:18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除草剂 杂草 玉米 防除 播娘蒿
- 许贤

- 作品数:101被引量:30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杂草 播娘蒿 除草剂 杀草谱 除草
- 樊翠芹

- 作品数:93被引量:394H指数:13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除草剂 杂草 大豆 播娘蒿 玉米
- 刘小民

- 作品数:82被引量:207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 研究主题:杂草 杀草谱 除草剂 除草 组合物
- 李香菊

- 作品数:196被引量:1,02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研究主题:除草剂 草甘膦 抗药性 杂草 节节麦
- 免耕夏玉米田大龄杂草发生、危害与防除被引量:15
- 1995年
- 大龄杂草是黄淮海地区麦蜀两熟粮田中的主要草患,仅河北省每年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价值近1.5亿元,实为生产上的一大难题。1991-1994年对此进行了研究,对大龄杂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田间消长规律及危害水平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提出免耕夏玉米田大龄杂草的危害体系是以其主要成员马唐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为内在条件,在两熟粮田免耕栽培的特殊环境下所形成的。该危害体系的防除必须采取生态调控与化学除草相结合的综合控制模式。
- 李香菊王贵启白素娥李秉华
- 关键词:玉米免耕杂草除草剂
- 除草剂药害的早期诊断
- 2009年,在温室内用植物光合作用测定法研究了硝磺草酮和灭草松对玉米药害的早期诊断。以浚单20为试材,在玉米2.5叶期,以0 g a.i./hm、37.5 g a.i./hm、75 g a.i./hm、150 g a.i...
- 王建平王贵启崔海燕樊翠芹李秉华许贤
- 关键词:玉米灭草松安全性
- 文献传递
- 夏播花生田七种土壤处理除草剂筛选
- 本文对夏播花生常见的7种土壤处理除草剂,50﹪异丙草胺乳油、48﹪异恶草酮乳油、25﹪恶草酮乳油、33﹪二甲戊乐灵乳油、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乙草胺乳油、25﹪噻磺隆可湿性粉剂,对其除草效果进行对比,筛选出较好的...
- 李秉华李香菊王贵启樊翠芹苏立军
- 关键词:夏花生除草剂
- 文献传递
- 一种氟噻草胺·特丁津复配玉米田除草剂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玉米田除草剂组合物,该除草剂由活性成分氟噻草胺和特丁津组成,活性成分占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40%~80%,活性成分氟噻草胺和特丁津的重量比为5∶(1~5)。该除草剂可配制成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该...
- 刘小民许贤路兴涛李秉华樊翠芹祁志尊王贵启
- 文献传递
- 50%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0%苯磺隆·异丙隆可湿性粉剂在冬小麦田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冬前1次用药,对麦田的雀麦、播娘蒿、荠菜和麦瓶草等双子叶杂草有较好防效.适宜用药时期为10月20日~11月10日,推荐剂量为1 875~2 250 g/hm2.
- 李秉华王贵启苏立军
- 关键词:冬小麦田异丙隆除草效果可湿性粉剂苯磺隆用药时期
- 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基因的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 烟嘧磺隆是当前玉米田应用面积最大的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但不同品种玉米对烟嘧磺隆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从90份普通玉米自交系中筛选得到2份耐性玉米自交系HB05、HB09,以及2份敏感玉米自交系HB39、HB41。利...
- 刘小民许贤李秉华王贵启王建平张焕焕祁志尊
- 关键词:玉米烟嘧磺隆敏感性差异表达基因
- 文献传递
- 河北省棉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被引量:21
- 2009年
- 研究了地膜覆盖棉田和露地棉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措施。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的杂草种类差异不大,地膜覆盖棉田杂草主要发生在5月初-5月上中旬,露地棉田杂草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20日左右、6月15日和7月中旬左右,地膜覆盖能抑制棉田杂草的发生和生长。地膜覆盖棉田的杂草防除以土壤处理为主,露地棉田采用土壤处理和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法防除杂草。
- 樊翠芹王贵启李秉华许贤
- 关键词:棉田杂草地膜覆盖化学防除
- 河北省夏玉米田杂草群落数量分析被引量:21
- 2014年
- 采用改良的倒"W"9点取样法对河北省夏玉米田的杂草群落进行调查,比较了杂草的相对优势度和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通过系统聚类分析对杂草群落进行相似性测度,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杂草间相关性和分化方向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玉米田的优势杂草主要是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杂草群落可分为马唐+狗尾草+牛筋草+反枝苋+铁苋菜+打碗花和马唐+狗尾草+牛筋草+铁苋菜+马齿苋两类,分别属于冀中南山前平原和黑龙港地区两个地理区域。对杂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黑龙港地区杂草群落中优势杂草的相对优势度高于冀中南山前平原,杂草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和物种分布的均匀度低于冀中南山前平原。主成分分析表明,冀中南山前平原的各杂草种在群落中的分布比较均匀,黑龙港地区的各草种在群落中的分布则比较集中,且优势杂草间的相关性较高。
- 李秉华张宏军段美生刘小民王贵启
- 关键词:夏玉米杂草群落物种多样性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
- 播娘蒿内参基因开发
- 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是研究植物体内基因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内参基因,该基因需要在不同实验条件和实验材料中具有稳定的表达。播娘蒿对苯磺隆产生了抗药性,目前还...
- 许贤倪汉文王贵启刘小民李秉华
- 关键词:播娘蒿ALS内参基因
-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生长及光合特性被引量:3
- 2010年
- 研究黄顶菊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为黄顶菊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非耕地上人工播种黄顶菊,对其出苗率、株高增长、叶片增长及单位面积黄顶菊鲜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黄顶菊出苗率与土壤温湿度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了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黄顶菊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了黄顶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黄顶菊出苗高峰期发生在播种后8周,出苗率为74.67%,黄顶菊开始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10℃,最佳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达25℃,土壤湿度为25%~30%对黄顶菊出苗影响不大;黄顶菊株高和叶片数播种后前8周变化不大,播种后8~22周增长迅速,黄顶菊最终株高和叶龄分别为280cm和44叶;黄顶菊单位面积鲜质量变化为播种后8~22周鲜质量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增加2275g/周,到播种后22周黄顶菊鲜质量达到最大值26781g/m2。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392%,0.409%及0.508%。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3.6,37.5和41.5μmol/(m2·s)。黄顶菊在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式曲线变化,无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11:00,且三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黄顶菊的光饱和点为1512μmol/(m2·s),光补偿点53.7μmol/(m2·s)。
- 许贤王贵启樊翠芹李秉华
- 关键词:黄顶菊光合作用生物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