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荣
所属机构: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所在地区: 广东省 湛江市 研究方向: 医药卫生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林颢 作品数:56 被引量:205 H指数:9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分化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富血小板血浆 前后路联合 孙欣 作品数:41 被引量:178 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脊髓损伤 神经元样细胞 神经分化 骨钉 疗效比较 郭伟韬 作品数:59 被引量:264 H指数:8 供职机构: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研究主题:白细胞介素-1Β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科学 脊髓损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魏劲松 作品数:29 被引量:82 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OPG RANKL 去卵巢大鼠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代谢 胡资兵 作品数:29 被引量:153 H指数:6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神经分化 脊髓损伤 WNT信号通路 骨髓基质干细胞 神经元样细胞
Wnt/β-catenin调控骨形成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2014年 OP的病理机制主要与成骨分化能力减弱、成脂分化能力增强,骨组织微循环血供减少有关[1-2]。BMSC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 s,BMSCs)是成骨细胞的起源。在老龄OP患者中,BMSCs的含量不仅显著减少,分化能力明显减弱,且增殖缓慢,移植过程病毒感染风险大,免疫原性与成本也较高。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 mesenchymal stem cel s,hUCB-MSCs)在体外诱导条件下具有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巨大潜能[3],来源更丰富,临床取材方便,分离纯度更高,具有强大的增殖与自我更新能力,免疫原性较低,能耐受更大程度的HLA配型不符,蕴藏着比BMSCs更加优越的临床应用价值[4]。因此,通过持续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启动与增强hUCB-MSCs的自身成骨分化能力,为临床OP的干细胞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孙杰聪 李广盛 林颢 刘田丰 曾荣关键词:骨形成 分化能力 UMBILICAL CORD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 Wnt信号通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1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来源广泛,取材简单,便于外源基因导入,且具有高度扩增、多向分化及低免疫原性的特性,是近年来组织工程、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研究中最具吸引力的种子细胞。但目前对其增殖及神经分化的分子机制及信号通路调控知之甚少,寻找调节BMSCs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分子信号途径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BMSCs的生物学特性及Wnt信号通路的组成,探讨Wnt信号通路所形成的网络系统如何调控BMSCs的增殖和神经分化。这将有助于了解BMSCs的增殖和分化机制,从而拓宽BMSCs的应用领域。 林颢 曾荣 胡资兵 林治平关键词:WNT 信号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分化 硫酸钙骨粉混合抗生素钛笼植入治疗胸椎化脓性脊椎炎骨缺损 2009年 背景:关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方案存在许多争议,在保守治疗方面,多数学者主张卧床制动、理疗,对症处理,同时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控制感染,但有些学者对抗生素的应用存有异议。目的:探讨硫酸钙骨粉混合抗生素在胸椎化脓性脊柱炎治疗中的作用。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病例来自2000-10/2008-08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对象:选择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胸椎化脓性脊椎炎患者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2~71岁;病灶位于T6/7节段9例,T7/8节段6例,T8/9节段3例,T10/11节段4例,T6/8节段2例。24例患者中8例疼痛剧烈,不能忍受,背肌痉挛,被动体位,转侧困难,伴一侧或双侧下肢痛;11例伴食欲减退、消瘦;2例伴双下肢不全瘫,自主排尿困难;3例伴糖尿病。方法:全部患者均采取侧前方经胸腔病灶清除后,将填入混合有抗生素的硫酸钙骨粉的钛笼植入骨缺损区,两钉一棒内固定。术后大量应用抗生素及腰背部支具外固定。主要观察指标:JOA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功能的恢复率,并观察血沉及骨性愈合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8年。1例患者没有恢复,其余23例均有明显恢复,恢复率30%~100%。血沉从术前平均(86.74±10.56)mm/h下降到术后5个月时的(26.40±5.42)mm/h。24例患者全部获得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8个月。无手术直接相关的死亡及其他并发症,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结论:将填入混合有抗生素的硫酸钙骨粉的钛笼植入胸椎病灶清除术后骨缺损区,结合两钉一棒内固定及腰背部支具外固定是治疗胸椎化脓性脊椎炎的有效方法。 魏劲松 曾荣 林颢 胡资兵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联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对2003年以来8例患C6~T3椎体结核的病例,抗结核治疗2周后,进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联合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术后随访植骨部位均骨性愈合,感觉、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胸背部疼痛或不适明显缓解,无复发,近期疗效均较满意。结论前路手术可有效清除病灶、植骨,后路手术可固定多节段颈胸段脊柱,前后路联合治疗多节段颈胸段脊柱结核效果满意。 曾荣 金勋杰 林颢关键词:结核 颈胸段 前后路 手术治疗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3例外伤所致寰枢椎脱位成年患者,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17~64岁,平均36.8岁;其中横韧带断裂5例,Anderson Ⅰ型齿状突骨折1例,Anderson Ⅱ型骨折11例,Anderson Ⅲ型骨折6例,均合并脊髓功能障碍。首先行颅骨牵引术力争寰枢椎复位,然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实施颈后路寰枢椎椎弓根固定并自体髂骨植骨术。植骨面去皮质后,两块自体髂骨半板骨松质面铺于植骨床植骨。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未发生椎动脉或脊髓损伤,术后随访8~25个月,神经功能获得改善;影像资料显示寰枢椎解剖关系恢复良好,螺钉位置好,术后无松动、断钉,植骨3个月椎体间达到稳定融合。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是一种固定牢固,安全可靠的方法 。 郭伟韬 祝葆华 曾荣 孙欣 刘思景 肖启贤 陈子秋关键词:椎弓根螺钉 寰枢椎不稳 神经端侧缝合术在腓总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了解神经端侧缝合术在修复腓总神经缺损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腓总神经一胫神经端侧缝合术修复腓总神经缺损10例,其中8例将受损腓总神经远断端以45°角缝合于胫神经“窗口”;2例因受损腓总神经缺损过长(〉6cm),远断端通过一段游离腓肠神经桥接缝合于胫神经“窗口”。结果术后随访12~48个月,优(M4S3+)0例,良(M3S4)6例,可(M2显)2例,差(MISI)2例。结论神经端侧缝合术可以用于修复腓总神经长段缺损,效果令人满意。 梁裕聪 曾荣 魏劲松 郭伟韬 林颢 孙欣关键词:腓总神经 神经缺损 Edaravone体外诱导r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 2011年 目的:探讨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stromalcells,r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法分离纯化1月龄SD rBMSCs,体外培养扩增与传代,实验分依达拉奉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0例。处理组用终浓度0.02g/L依达拉奉的无血清L-DMEM诱导6h,对照组继续用10%胎牛血清、L-DMEM培养。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神经元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巢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结果:分化的rBMSCs胞体收缩,突起伸出;诱导后细胞神经元烯醇化酶阳性表达率(81.6±3.2)%,微管相关蛋白2阳性表达率(26.0±2.5)%,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率(5.6±1.9)%,巢蛋白阳性表达率(9.0±2.8)%。对照组均阴性表达。两组NSE、GFAP、Nest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处理组NSE阳性表达明显高于MAP2、GFAP(P<0.005)。结论:依达拉奉可以诱导rBMSCs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从而为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种子细胞和理论基础。 胡资兵 曾荣 魏劲松 林颢 吴少科 孙欣 郑鸿关键词:骨髓基质干细胞 神经分化 神经元样细胞 脊髓损伤 应用椎弓根复位固定系统与椎间融合器改善腰椎滑脱患者椎间隙高度的观察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椎弓根复位固定系统与螺纹状椎间融合器(threadedfusioncage,TFC)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临床按以上术式共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病例38例,术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理疗等康复治疗,对JOA评分好转率、滑脱率、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病例平均随访10.5个月,平均JOA评分好转率为81.5%,优良率86.8%,术前滑脱率(38.8±9.7)%,术后滑脱率(9.4±4.0)%,最终随访时滑脱率(9.1±3.9)%,术后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7,P<0.01)。术前平均椎间隙高度(5.1±0.9)mm,术后为(9.8±1.0)mm,最终随访时为(9.3±0.9)mm,术后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7,P<0.01),植骨融合率为100%,无内置物断裂、移位情况。结论该术式能充分进行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椎体间复位,固定较牢固,融合率较高,并发症较少,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方法。康复治疗对减轻患者术后腰痛及减少神经症状复发有重要作用。 曾荣 金勋杰 孙欣关键词:脊椎融合术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初次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的安全性 被引量:7 2012年 背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放不放引流管还有争议。目的:探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伤口不放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2例患者按入院次序编号随机均分为单号组和双号组。单号组患者置换后放置引流管(全部为静脉输血管);双号组患者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通过对比两组换药次数、大腿周径变化、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红细胞比容下降程度、输血量多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价放不放引流管效果。结果与结论:在大腿周径变化、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红细胞比容下降程度、输血量多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换药次数方面,不放置引流管患者明显少于放置引流管患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较放置引流管效果好。 陈科 吕小华 曾荣 郭伟韬 谭宏昌关键词:引流管 髋关节置换 并发症 疼痛评分 安全性 桡尺骨截骨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所致严重前臂畸形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桡尺骨截骨治疗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所致的前臂畸形的疗效.方法:桡骨梯形截骨附加桡骨小头环状韧带修复矫正前臂桡骨小头脱位畸形的同时,行尺骨桡侧楔形截骨以矫正尺偏弯曲畸形.结果:随访病例前臂畸形得到明显改观,前臂活动及旋转功能改善,影像资料显示形态效果满意.结论:桡骨梯形截骨附加桡骨小头环状韧带修复矫正桡骨小头脱位,同时行尺骨桡侧楔形截骨以矫正尺偏弯曲畸形的手术方法,可以保证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病所致的严重前臂畸形得到满意的矫形. 郭伟韬 曾荣 孙欣 肖启贤 陈子秋 陈继铭 王辉 刘思景关键词: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 截骨 前臂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