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义江
-

-

- 所属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所在地区:江苏省 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相关作者
- 丁曙晴

- 作品数:212被引量:1,718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便秘 慢性便秘 盆底失弛缓 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馈
- 金黑鹰

- 作品数:248被引量:97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结直肠癌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不稳定 肛瘘
- 刘飞

- 作品数:89被引量:392H指数:12
-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 HNPCC 结直肠肿瘤 肛管
- 张苏闽

- 作品数:147被引量:732H指数:1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性肠病 溃结灌肠液 灌肠 微波
- 王业皇

- 作品数:193被引量:1,083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南京市中医院
- 研究主题: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 便秘 高位肛瘘 中医药疗法
- 肛提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肛提肌综合征(1evatoranisyn—drome,LVAS)也称为肛提肌痉挛、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慢性痉挛性肛门痛、骨盆紧张性肌痛,由Smith于1959年首先提出。LVAS是不伴有肛门直肠的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发生在肛门直肠部发作频繁的钝痛,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常伴有肛提肌触痛。
- 薛雅红丁曙晴丁义江
- 关键词:发病机理
- 普芦卡必利治疗难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琥珀酸普芦卡必利对难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便秘(结肠慢传输型、功能性排便障碍及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停用泻剂及灌肠等原有治疗。每日口服普芦卡必利2 mg,使用2周后,如果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或症状改善超过50%)则继续单纯口服普芦卡必利治疗,使用至4周后停用,观察随访;如果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低于50%,则第3~6周根据患者症状分别采取下列方案:(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但腹胀无改善,则口服普芦卡必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有改善,且存在腹胀或排便不尽感,则口服普芦卡必利+中药治疗;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不满意或排便量少,且腹胀或排便不尽感无改善,则口服普芦卡必利+针灸治疗;(2)功能性排便障碍:口服普芦卡必利+针灸治疗+盆底生物反馈训练;(3)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以腹胀为主者口服普芦卡必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如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但腹胀或排便不尽感无改善,口服普芦卡必利+中药治疗。患者使用排便日记记录治疗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粪便形态、排便费力程度等及不良反应,每周复访时将排便日记交于研究医师进行录入。结果:患者服用药物总体依从性较好。60例患者中,43例(结肠慢传输型21例、功能性排便障碍11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11例)完成治疗。治疗2周后,19例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24例患者不满意。治疗4周后,17例患者便秘痊愈,18例患者便秘好转,8例患者治疗无效。60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 19例次,均在使用药物的第1�
- 丁曙晴袁庆延周惠芬陆铤邓明洁尹鑫丁义江
- 关键词:难治性便秘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
- 白术对豚鼠结肠体外肌条运动的影响被引量:43
- 2005年
- [目的] 观察白术对豚鼠体外结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方法] 制备豚鼠结肠纵肌和横肌肌条,放置在灌流肌槽内,用不同浓度白术水煎刺激,经张力换能器和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量白术对横肌条和纵肌条运动积分和相对运动百分比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白术水煎剂使豚鼠横肌和纵肌运动积分和相对运动百分比均增强,对纵肌的作用强于横肌。[结论] 白术水煎剂可增强结肠收缩,呈浓度依赖性,非双向调节作用。
- 丁曙晴丁义江郭荣魏睦新郑雪平陈洪林沈媛
- 关键词:白术水煎剂
- 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290例骶后孔(八髎穴)变异性的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骶后孔(八髎穴)的变异率和变异类型,引起临床医师对骶后孔(八髎穴)变异性的重视,为研究取穴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90例行盆腔CT检查患者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对骶后孔(八髎穴)的变异情况进行判别、归类、分析。结果:骶后孔(八髎穴)的总变异率为20.34%(59/290),变异类型包括椎体个数变异型(4椎变异、6椎变异)、融合变异型(腰骶融合、骶尾融合、腰骶融合+骶尾融合、腰骶融合+骶椎4变异)和混合型。结论:椎体个数变异型会导致骶神经数量变化,融合变异型和混合型会加大取穴难度,而髂后上棘一般不会发生变异,用于八髎穴取穴定位更佳。髂后上棘连线多位于上髎水平线上;髂骶距中点多位于中髎水平线上。
- 周惠芬沈广澍尹鑫丁曙晴王玲玲丁义江杨旭邹洋洋
- 关键词:骶后孔CT三维重建
- 丁氏溃结灌肠液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IL-22/STAT3通路的影响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丁氏溃结灌肠液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模型大鼠血清IL-22/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稳态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8周龄健康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丁氏溃结灌肠液组6 g/kg、3 g/kg、1. 5 g/kg组、美沙拉秦2. 4 g/kg组。除空白组,其他各组分别饮水喂食3. 5%葡聚糖硫酸钠7天,进行药物灌肠治疗7天。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组织中IL-1β的含量及血浆中IL-22的含量;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结肠组织SOCS3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及下游目标蛋白SOCS3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Ki-67评估各组结肠组织的增殖活性及状态。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β、IL-22含量显著升高,p-stat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OCS3蛋白表达水平无差异;SOCS3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Ki-67染色阳性率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丁氏溃结灌肠液组6 g/kg、3 g/kg、1. 5 g/kg组及美沙拉秦2. 4 g/kg组IL-1β、IL-22含量显著下降,p-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ki-67染色阳性率显著下降。结论:丁氏溃结灌肠液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稳态作用可能与提高IL-22含量,激活stat3通路,促进肠上皮细胞增殖有关。
- 谭妍妍丁康张苏闽李睿瑛赵敏丁义江朱维娜
- 关键词:葡聚糖硫酸钠IL-22STAT3
- 黄芩苷诱导错配修复基因缺失LoVo细胞的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
- 目的:研究黄芩苷诱导错配修复基因 hMSH2缺失的结肠 LoVo 细胞凋亡作用及其对 MSI 表型的影响,探讨黄芩苷诱导 LoVo 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技术、TUNEL 法观察细胞凋亡率、变性凝胶电泳...
- 杨柏林刘飞丁义江金黑鹰谷云飞
- 关键词:黄芩苷凋亡微卫星不稳定
- 穿心莲 黄芩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预防与治疗作用研究技术报告
-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占大肠癌发病总数的5%-15%。本课题通过研究黄岑、穿心莲对错配修复基因...
- 刘飞金黑鹰丁义江谈宣忠杨柏林丁曙晴樊志敏王业皇夏勤
- 关键词:直肠癌遗传性穿心莲黄芩
- 文献传递
- 533例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533例门诊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情况,并对治疗状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采取一般治疗的有278例,占52.16%;采取中医药治疗的有246例,占46.15;采用针灸治疗的有66例,占12.39%;行生物反馈的有38例,占0.71%;用促肠动力药的有70例,占13.13%;用微生态制剂的有57例,占10.69%;采用心理治疗有7例,占0.13%;用灌肠包括使用开塞露的有211例,占39.59%;用泻剂的有215例,占40.34%。结论:综合治疗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主要方法,但心理治疗、泻剂等方法的使用同样值得关注并进一步研究。
- 杜永红丁义江陆琴金黑鹰
-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
- 动态磁共振排粪造影方法及诊断初步分析(附13例报告)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MR)排粪造影的方法及其在排便功能障碍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临床上有功能性排便障碍的13例磁共振排粪造影的影像表现。结果直肠前突8例,直肠内脱垂6例,盆腔脏器脱垂8例,盆底疝1例,会阴下降10例,盆底失弛缓征4例。结论磁共振排粪造影是诊断功能性排便障碍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检查方法,随着其发展完善,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对指导临床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 徐速丁曙晴丁义江田萍
- 关键词:功能性排便障碍
- 一种治疗肛瘘的压力控制单向挂线器
- 一种治疗肛瘘的单向挂线器,包括一块板和一根弹性线构成,板上设有供弹性线两端穿过的孔,穿过孔的弹性线的一端设有大于孔径的膨出或打结,而另一端是穿过孔的自由端。自由端上设有收紧弹性线的固定卡或砝码。本发明提供了单向挂线治疗的...
- 金黑鹰丁曙晴丁义江陈玉根杨柏林倪敏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