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月琴
-
![](/images/user-pic.gif)
-
![](/images/index-lm-pic2.jpg)
- 所属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农业科学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王锦地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76被引量:1,944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遥感 叶面积指数 MODIS 反演 LAI
- 周允华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0被引量:19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冬小麦 青藏高原 气候学 光合有效辐射 光热资源
- 莫兴国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05被引量:2,190H指数:2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蒸散 华北平原 NDVI 冬小麦
- 李小文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29被引量:3,151H指数:3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遥感 反演 BRDF MODIS 定量遥感
- 郑兰芬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01被引量:1,779H指数:2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 研究主题:高光谱遥感 遥感 高光谱图像 成像光谱 航空遥感
- 利用高光谱数据对作物群体叶绿素密度估算的研究被引量:200
- 2000年
- 叶绿素是农作物生长中重要的因素。叶绿素含量既表明作物生长的状况 ,又表征了作物的生产能力。而叶绿素密度 (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叶绿素含量 )是估计农作物群体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对早播稻、晚播稻和玉米的多时相的群体光谱测量数据和相应的叶片叶绿素密度的测量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早播稻、晚播稻和玉米的群体光谱的反射率数据以及其导数光谱数据与叶绿素密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并且可以对这几种农作物建立统一的线性回归关系。利用这几种农作物的导数光谱在近红外波段 76 2nm处与叶绿素密度的高相关性 ,选取样本建立了回归方程。并利用其余样本对估计方程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估计的标准偏差为 0 .2 72g/m2 ,估计精度约为 80 6 %。
- 吴长山项月琴郑兰芬童庆禧
- 关键词:导数光谱叶绿素密度作物
- 用于采光设计的紫外辐射和光气候的研究(英文)
- 1989年
- 本文提出了计算晴朗天气条件下太阳直接幅射、天空散射幅射和总幅射中的紫外幅射强度(波长λ<0.4μm)和光照度的气候学方法。作为一个实例,本文利用北京地区1958-1976年共19年的日射观测资料,计算并列出了北京地区最佳天气条件下各月逐时的紫外直接幅射强度、紫外散射幅射强度、紫外总幅射强度和天空散射光的及总幅射的光照度,并据此讨论了北京地区的紫外幅射和光气候特点,列表给出了北京各月的自然采光可利用时间。
- 周允华项月琴
- 关键词:采光设计光气紫外辐射APPENDIX英文
- 基于过程模型的河北平原冬小麦产量和蒸散量模拟被引量:22
- 2004年
- 本文结合作物参数的遥感信息反演和气象要素的空间尺度扩展方法 ,建立以GIS背景数据库为支撑的冬小麦生长模型 ,研究河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和蒸散量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显示 ,河北平原 1990年高产区主要集中在保定中南部、石家庄中部、邢台中部和邯郸东部的南北条带上 ,单产在 6 0 0 0~ 84 0 0kghm- 2 之间 ,廊坊东部、沧州大部分、衡水中部、邢台东部和西部太行山区等是低产区 ,单产低于 30 0 0kghm- 2 。总体而言 ,该地区实际产量与光温生产潜力对比仍有较大差距。在冬小麦生长期 ,蒸散量主要在 30 0~ 5 0 0mm之间 ,水分利用效率低于2 0kghm- 2 mm- 1,其中小于 8kghm- 2 mm- 1的概率分布占 4 2 %左右。农业水资源不足 ,水分利用效率低 ,是该地区冬小麦生产面临的严重问题。
- 莫兴国林忠辉李宏轩项月琴
- 关键词:作物生长模型
- 植被结构及太阳/观测角度对NDVI的影响被引量:13
- 1996年
- 在文献[1]中作者建立了计算多组分植被方向反射系数(BRF)的综合解析模型。本文采用该模型研究植被空间结构对常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影响,文中讨论了NDVI与叶(或植被其它组分)角分布(LAD)、植被组分(如叶片)的特征尺度和它们在空间的散布方式,以及非叶器官面积在总面积中所占比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给出了NDVI随太阳/观测角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即使在叶面积指数(LAI)固定不变时,冠层结构及植被组分光学性质的空间非均匀性对NDVI的大小及角分布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通常NDW随角度的变化是很大的,如果植被不同组分的光学性质差异很大,且事先不知道它们的空间散布方式时,那么利用DNVI就无法准确地估算出LAI。但是对于组分随机分布的植被,利用远离“热点”区域的光谱资料可以使冠层其它结构参数的影响减至最小。
- 覃文汉项月琴
- 关键词:植被指数植被结构遥感
- 作物生长模型研究综述被引量:155
- 2003年
- 作物生长模型的构建有利于既有科研成果的综合集成 ,也是作物种植管理决策现代化的基础 ,还是辅助决策的有力工具。本文以荷兰Wageningen ,美国DSSAT ,澳大利亚APSIM和中国CCSODS等作物生长模型研究流派为例 ,回顾了作物生长模型的发展历程 ,论述了作物生长模型的主要功用 。
- 林忠辉莫兴国项月琴
- 关键词:作物种植管理DSSATAPSIM
- 富钾土壤中施钾效应研究被引量:13
- 1995年
- 在速效钾水平低的土壤,施钾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而在北方富钾土壤中,施钾对粮食作物通常没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就当季作物而言,土壤钾素是否充分是由速效钾决定的。钾肥增产效应的土壤钾(K)含量临界指标都定为100~140mg/kg,但实际上施钾的增产效果除与土壤速效钾水平有关外,往往还在很大程度上受作物需钾量的影响。李秀南的研究表明,在速效钾(K)含量达166mg/kg的东北黑土中,当氮、磷养分充足时,施钾仍可以使作物增产。 本研究以2种肥力水平差异较大的鲁西北土壤为供试材料。
- 陈同斌陈世庆项月琴
- 关键词:土壤钾钾肥效应
- 地球表面能量交换的遥感定量研究
- 李小文田国良徐希孺张仁华王锦地柳钦火赵英时郑兰芬邵芸陈良富朱铮朱重光项月琴罗秀疆朱启疆苏理宏闫广健
- “地球表面能量交换的遥感定量研究”是以研究地球表面能量交换若干关键因子的遥感探测机理和定量反演理论为核心,从诸多方面提高现有遥感定量化精度,扩大应用区域和广度,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和遥感信息科学中的定量化研究。发展和完善了可...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球表面遥感研究
- 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有效比辐射率概念及其验证被引量:23
- 2000年
- 基于局地热平衡和比辐射率不随温度变化两个前提,提出了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组分有效比辐射率的概念,得到了由组分有效比辐射率构成的非同温混合像元热辐射方向性模型.研究表明,组分有效比辐射率只与组分的光学特性、几何结构有关,与组分温度无关.组分温度只改变组分辐射亮度值在体系总辐射亮度中的比例.像元的总有效比辐射率与其方向-半球反射率的和恒等于 1.经用 Monte Carlo方法对离散圆锥体和连续的冬小麦两种代表性目标的组分有效比辐射率模拟,由此计算得到目标的辐射亮度值与室内外实验观测结果吻合得很好。
- 陈良富庄家礼徐希孺牛铮张仁华项月琴
- 关键词:热辐射红外遥感
- 遥感估算水稻产量
- 项月琴田国良
- 关键词:水稻卫星遥感太阳辐射叶面积指数
- 二向反射遥感中冬小麦植被组分和土壤特性的季相变化被引量:10
- 2000年
- 在二向反射物理模型的反演研究中,李小文和Strahher等提出基于知识的反演,强调了地面知识积累对反演的重要性.根据在北京、山东禹城和河北栾城等地不同年份积累的不同品种冬小麦实测数据,按照二向反射理论模型及模型反演研究的要求,分析了冬小麦群体植被组分的几何结构、光学特性和土壤光学特性等参数的季相变化特征.具体内容包括:(1)叶面积指数的季相变化;(2)叶、茎、穗面积在它们总面积中比例的季相变化;(3)叶倾角分布的季相变化;(4)叶茎穗光学特性的季相变化(5)土壤背景垂直向上反射率的季相变化,文中各项季相变化特征覆盖的冬小麦生育期长.这是一份比较系统和有较好代表性的结果.
- 项月琴王锦地李小文郑兰芬林忠辉李俊莫兴国
- 关键词:冬小麦季相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