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星
作品数: 42被引量:113H指数:6
  • 所属机构:西安高新医院
  • 所在地区:陕西省 西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相关作者

尚驰
作品数:30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舟状骨 组织缺损 背侧入路 疗效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
李强
作品数:123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电阻开关 振动信号 ITO 紫外探测器 无线资源管理
刘耿
作品数:11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综合征诊断 肘管综合征 肘管 超声检查 尺神经
邱武安
作品数:43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组织缺损 手部 再植 离断 背侧
段勇
作品数:10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混合电力滤波器 电气化铁道 并联混合型电力滤波器 并联 背景谐波
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舒芬太尼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连续隐神经阻滞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膝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80例,采用相同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方案,术后均行连续神经阻滞自控镇痛48h,持续剂量2ml,总量100ml/h,随机分为四组:单纯0.225%罗哌卡因行股神经阻滞组(F组),0.15%罗哌卡因复合1μg/ml舒芬太尼行股神经阻滞组(FD),单纯0.225%罗哌卡因行隐神经阻滞组(S组)和0.15%罗哌卡因复合1μg/ml舒芬太尼行隐神经阻滞组(SD组)。记录四组患者术前、术后24、48、72h和7d静息状态下疼痛评分(RVAS)和活动状态下疼痛评分(AVAS)。记录四组患者术后12、24、36、48h的股四头肌肌力情况。结果:术后四组患者各时间点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以及术后24、48h和7d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3d股神经复合舒芬太尼组(FD组)、隐神经复合舒芬太尼组(SD组)AVAS评分高于股神经阻滞组(F组)和隐神经阻滞组(S组)。SD组和S组术后24、36、48h股四头肌肌力高于FD组和F组。结论:连续隐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与连续股神经阻滞(FNB)相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小,但较低浓度罗哌卡因(0.15%)复合舒芬太尼不及较高浓度(0.225%)罗哌卡因镇痛维持时间长。
孙晓娟张红星曾洪友王敬惠孔河川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检查镇痛股神经隐神经舒芬太尼
连续髂筋膜阻滞和硬膜外阻滞下行全髋置换后镇痛的比较被引量:19
2014年
背景:硬膜外持续镇痛曾被认为是下肢术后镇痛的金标准,其效果确切,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普遍采用。但此法有低血压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且患者在术后常规需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增加硬膜外血肿的可能性,限制了硬膜外镇痛的临床使用。目前超声引导下连续髂筋膜腔隙阻滞技术的相关研究报道甚少。目的:评价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阻滞两种不同镇痛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效果和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分为2组: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和连续硬膜外镇痛组(n=30)。两组患者在全身麻醉诱导前均接受预注量,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经髂筋膜间隙注入0.25%罗哌卡因30 mL,连续硬膜外阻滞组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20%罗哌卡因10 mL,均留置导管。待镇痛效果明确后,全麻插管。术毕两组分别经髂筋膜间隙、硬膜外连接镇痛泵持续给药,未使用术后自控镇痛单次给药。若疼痛难以忍受时,视其疼痛程度,予补救镇痛(帕瑞昔布20-40 mg/次)。记录目测类比评分、帕瑞昔布补救剂量、麻醉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结论:目测类比评分、额外追加的镇痛药量、Harris评分、住院日两组无明显差别。但是下床时间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早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而且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组并发症明显低于连续硬膜外阻滞组。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两种镇痛方式均可提供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髋关节功能可得到良好的恢复;但连续髂筋膜间隙阻滞并发症少且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对于髋关节置换后镇痛是更好的选择。
孙晓娟张红星董补怀李靖吴绪才肖莉张晗蔡亮王强
关键词:人工假体连续硬膜外阻滞镇痛
Ilizarov短缩-延长技术治疗小腿节段性毁损伤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Ilizarov短缩-延长技术治疗小腿节段性毁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Ilizarov短缩-延长技术治疗小腿节段性毁损伤6例。一期手术:急诊彻底清创,吻合血管重建肢体血运,短缩肢体闭合(或缩小)创面,外固定。二期手术:更换环形外固定支架,胫骨截骨延长肢体。术后定期门诊复查,了解创面愈合情况,根据牵张成骨矿化情况调整骨延长速度及长度,逐步拆除外架后负重功能锻炼。结果:6例患者全部保肢成功,均获得随访(平均36.2个月)。创面一期愈合4例,二期愈合2例,愈合时间14~21 d,肢体延长带架时间平均9.6个月。患肢行走功能恢复满意,足底感觉与健侧均无明显差别,Holden步行功能分类优良率100%。结论:Ilizarov短缩-延长技术保肢成功率高,功能恢复满意,手术次数及住院时间少,是小腿节段性毁损伤保肢策略的重要补充。
喻姿瑞田钊张文韬宋涛陈勋张红星尚驰
关键词:保肢ILIZAROV短缩
拇、手指撕脱再植
目的 探讨拇、手指撕脱离断再植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 。方法 对成活9例患者16个撕脱离断手指,根据受伤机制,探查伤指神经、血管、肌键、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具体情况,分别急诊 = 1 \* ROMAN I期采取邻指动脉转位、腕掌...
张红星
关键词:再植
手、足晚期痛风石的综合治疗
目的 探讨手足部晚期痛风石在实施手术切除,同时采取对原发疾病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手足部晚期痛风石患者7例,在手术尽可能完全 切除结石后,同时运用合理的饮食指导、运动疗法及药物治疗。结果 经回顾性分析,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
张红星
关键词:手足痛风石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原位回植术,其中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U%)、血小板压积(PCT)、白介素-6(IL-6)、超敏反应C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差异;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换药时间、换药次数、抗生素费用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两组患者术前WBC、NEU%、PCT、IL-6、hs—CRP和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下降(P〈0.05),而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0.0%(24/4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16/40);观察组术后创面局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5/4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上肢大面积皮肤脱套伤有较好的疗效,且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移植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耿张红星何蔼民
关键词:上肢引流术伤口愈合
慢性下尺桡不稳的尺骨短缩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术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介绍尺骨短缩截骨联合韧带重建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患者行尺骨短缩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治疗。于前臂尺背侧行纵行切口,显露尺骨干,行尺骨截骨,根据术前测量所得尺骨变异长度行尺骨短缩,恢复下尺桡水平对应关系,截骨断端用钢板固定。切取自身掌长肌腱,按照Adams&Berger法重建下尺桡韧带。[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2〜18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握力及局部疼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9.81±5.42)分;临床效果评定: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0%。[结论]尺骨短缩截骨联合韧带重建治疗慢性下尺桡不稳显著改善腕关节功能,短期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黄良库徐涛张红星李鹏夏雷蔡鹰刘生熙
关键词:韧带重建
急性后循环梗死支架取栓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7年我院收治的急性后循环大动脉闭塞16例患者采用支架取栓治疗的临床资料(发病在4.5-6h),其中基底动脉中下段闭塞7例,基底动...
田娜娜贾颐代晓杰樊桐武涛董素娟李向斌刘塞兵宁博苏利张红星
文献传递
手指末节指骨内表皮样骨囊肿一例被引量:2
2013年
患者 男,50岁。因左环指末节肿胀1年入院。既往左环指有外伤压砸史(具体不详)。
王强邱武安张红星
关键词:末节指骨囊肿表皮样骨内环指
基于BIM的钻孔注浆机角度控制方法及电动卡具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钻孔注浆机角度控制方法及电动卡具,其中所述控制方法包括获取三维地形地貌施工信息,根据三维地形地貌施工信息构建BIM模型,并基于BIM模型同步获取BIM布孔信息;基于位置传感器并基于BIM布孔信...
余海波张红星张凡涂志扬罗冬马浩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