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作品数: 279被引量:832H指数:12
  • 所属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相关作者

夏强
作品数:234被引量:814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儿童 肝细胞癌
沈中阳
作品数:896被引量:2,212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供肝 儿童 肝移植治疗
朱志军
作品数:533被引量:1,168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儿童 活体肝移植 肝移植治疗
陈小松
作品数:71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活体肝移植 肝脏移植 活体
蒋文涛
作品数:242被引量:515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肝移植术后 活体肝移植 活体供者 肝中静脉
大泡性脂肪变性对活体肝移植右半肝供者早期预后的影响
2010年
目的研究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对活体肝移植供者右半肝切除术后早期肝功能恢复及再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5月间本移植外科小组完成的95例活体肝移植术(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供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冰冻活检发现15例存在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20%~30%5例,10%~19%10例)(A组),80例无明显脂肪变性(B组)。比较两组术前基本资料及术后临床结果。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A、B两组术前平均年龄、性别比、残肝体积比、保留肝中静脉/X〈保留肝中静脉比无显著差异(P=0.870,P=0.608,P=0.928,P=0.196),但A组体重指数(BMI)显著高于B组(P=0.013)。f检验发现A组术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显著高于B组(P=0.001,P=0.039),2组术后半月的肝脏再生率无显著差异(P=0.939);Logistic多因素统计分析发现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是导致供者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5.375,95%可信区间1.467—19.696,P=0.011)。结论轻度大泡性脂肪变性是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从供者安全性考虑,对活体肝移植供者需仔细进行术前评估。
高彬朱志军蒋文涛吴迪张建军蔡金贞杨涛崔子林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供者高胆红素血症
肝脏血管解剖与活体肝移植供者选择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研究肝脏血管解剖对选择活体肝移植供者的影响。方法总结分析312名健康成年人接受活体供肝移植供者评估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8名,女性34名,年龄18~63岁,平均年龄29.3岁。所有受评估者均接受CT强化检查,并进行三维血管重建,观察肝脏血管走行,从而归纳出血管解剖对活体肝移植供者选择的影响,并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312名受评估者中,肝中动脉起源于肝左动脉的有218名(占69.9%),起源于肝右动脉的有89名(占28.5%),直接起源于肝总动脉的有5名(占1.6%)。受评估者具有变异动脉的共有78名(占25%),其中具有副肝左动脉29名,具有副肝右动脉10名,具有替代肝左动脉29名,具有替代肝右动脉38人,其中多人同时具有两支变异动脉。门静脉的分型依据京都大学分型标准,门静脉Ⅰ型有265名(占84.9%),Ⅱ型有25名(占8%),Ⅲ型有16名(占5.1%),Ⅳ型有6名(占2%),未发现门静脉Ⅴ型者。Ⅳ段肝静脉汇人肝巾静脉的有88名(占28.2%),汇人肝左静脉的为7名(占2.2%),汇人肝中静脉和肝左静脉的共有217名(占69.6%)。共有221名受评估者具有右下静脉(占71).8%),其中89例具有两支及两支以上右下静脉。最终有194名受评估者作为肝移植供者接受了手术。结论肝动脉具有较高的变异率;有Ⅰ-Ⅲ型门静脉者均可作为活体肝移植供者的选择条件;准确了解供肝血管解剖及正确的手术设计是保证活体肝移植供、受者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朱志军李俊杰张建军淮明生张玮晔蒋文涛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活体供者血管
雷帕免疫抑制方案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使用联合雷帕霉素的免疫治疗方案对肾功能不全的肝移植患者肾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1月间实施的27例术前伴有肾功能不全的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抑制方案,手术前后各阶段的eGFR评分,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中8例因术后肾功能恢复不佳而早期加用雷帕霉素患者各阶段的肾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统计该期间我中心5例CNIs致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使用雷帕霉素后肾功能的变化。结果8例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术后因肾功能恢复不佳,于术后11±6天开始加用雷帕霉素每天2mg,并减少FK506剂量。术后平均服用雷帕霉素160±100天,eGFR由首次服用雷帕霉素时的45.28±11.14改善至81.7±24.42ml.min-1.(1.73m2)-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89)。5例CNIs致肾功能不全患者经减少CNIs用量并加用雷帕霉素后,经过66±58天,eGFR由首次服用雷帕霉素时的44.4±9.35改善至80.4±23.5ml.min-1.(1.73m2)-1(P=0.0078)。结论术前肾功能不全患者若术后肾功能恢复不佳,早期加用雷帕霉素并减少FK506用量,降低血FK506药物浓度,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对于术后CNIs致肾功能损害,加用雷帕霉素并减少CNIs,患者肾功能可逐步改善。
胡凌翔夏强张建军张明陈小松李齐根徐宁薛峰宋玉韩龙志王鑫罗毅沈从欢邢天宇奚志峰
关键词:肝移植肾功能不全雷帕霉素
缺血再灌注对小鼠肝细胞自噬与干扰素调节因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小鼠肝细胞自噬与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表达的影响,阐述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再灌注2、6、12和24 h后各组与假手术组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同时在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内自噬体变化.分别利用免疫荧光及TUNEL法检测肝细胞LC3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RT-PCR检测肝组织IRF-1 mRN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IRF-1、Beclin1和LC3蛋白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在各时间点ALT和AST水平均有所增高,于再灌注12 h均达到高峰;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肿胀、肝窦变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灶状坏死等变化.再灌注12h时肝细胞内自噬体明显增多,同时凋亡细胞显著增加;肝组织中IRF-1、Beclin1和LC3的表达增加.结论 小鼠肝缺血再灌注可激活自噬导致肝细胞损伤,其可能与促进IRF-1表达有关.
李世朋王振于瑶何金丹张海明崔子林张建军朱志军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肝细胞自噬
儿童肝移植术后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3个月内病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6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28例儿童肝移植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儿童肝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对于所有接受肝移植的患儿中122例术后3个月内发生细菌和/或真菌感染的感染率为37.2%;术前患儿低体重和高PELD评分是所有接受儿童肝移植共同的感染危险因素;术前住院时间大于7天、术后是否发生胆漏和多次手术是儿童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通过加强营养支持干预、精细手术操作、多学科密切合作及完整系统的术后随访管理多方面努力降低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降低细菌和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孟稼祥万平薛峰罗毅邱必军封明轩周韬张建军李敏夏强
关键词:儿童肝移植病原菌感染
干扰素调节因子1调控线粒体自噬参与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被引量:1
2016年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调控线粒体自噬对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C57BL/6小鼠建立活体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缺血再灌注组(IR),每组6只。血生化检测两组小鼠血清ALT、AST变化,罗丹明123染色(Rhodamine123)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情况,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IRF-1、Nix、LC3和Caspase-3蛋白表达。AML12细胞系建立离体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siRNA-NC组和siIRF-1组。PI染色法检测AMLl2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观察AML12细胞内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blot检测IRF-1、Nix、LC3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小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001);罗丹明123染色法见缺血再灌注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线粒体损伤严重;病理学检查见缺血再灌注组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肝窦狭窄,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片状坏死,肝组织结构破坏严重;TUNEL法检测见IR组肝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组IRF-1、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Nix、LC3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I染色法示,SiRNA-NC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siIRF-1组(P〈0.0001)。免疫荧光示SiRNA-NC组细胞内自噬体个数明显低于siIRF-1组(P〈0.0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SiRNA-NC组IRF-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IRF-1组,Nix、LC3Ⅱ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IRF-1组。结论IRF-1加重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IRF-1抑制线粒体自噬,促进肝细胞凋亡有关。抑制IRF-1表达能够提高线粒体自噬,对肝缺血再灌注起到保护作用。
王振李世朋于瑶何金丹杜晨阳宋虎张海明张建军
关键词:干扰素调节因子-1缺血再灌注损伤
拉米夫定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肾移植受者肝衰竭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肝衰竭的病因,观察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阳性者肾移植后肝衰竭的防治作用。方法分析未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21例HBV感染肾移植受者和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18例HBV感染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肝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对照组21例,经保肝及降低基础免疫抑制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1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者5例。治疗组18例,应用拉米夫定后16例肝功能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结论肝炎病毒感染与肾移植后肝衰竭密切相关,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肾移植后肝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陈小松邱丰张明刘炜应亮周智华夏强张建军凌建煜
关键词:肾移植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细胞自噬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自噬是真核细胞在自噬相关基因(ATG)的调控下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进行生物学降解的过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是肝脏手术及失血性休克后肝功能障碍和衰竭主要的致病因素,而且也是早期肝移植失败以及移植排斥反应增加的原因。目前临床上移植供肝主要来源于DCD,但由于移植供肝的短缺,使得边缘供肝使用的增加,更加重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怎样降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改善移植物功能的关键问题。大量文献研究表明,自噬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就近年来自噬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深入了解和认识自噬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影响和潜在的治疗价值。
宋虎王振杜晨阳张建军
关键词:自噬肝缺血再灌注损伤非编码RNA
劈离式肝移植1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劈离式肝移植(SLT)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间10例SLT的临床资料,观察受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状况,受者及移植肝存活率以及血管并发症、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0例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1~23个月),受者及移植肝1年存活率均为70%(7/10)。肝动脉血栓形成1例(10%),胆管并发症4例(40%)。结论尽管SLT仍存在较高的技术并发症发生率,但受者及移植物存活率与全肝移植相近。为解决供者短缺的严重问题,可在临床上选择性应用SLT。
朱志军潘澄高伟张雅敏张建军淮明生蒋文涛沈中阳
关键词:肝移植并发症
33例小儿活体肝移植术肝动脉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小儿活体肝移植手术后肝动脉并发症,分析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相关原因及其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器官移植科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所行33例小儿活体肝移植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33例移植患儿均接受亲属左外叶供肝,随访1年。共出现肝动脉栓塞3例(9.1%),2例经DSA溶栓后痊愈。结论小儿活体肝移植术术后发生肝动脉血栓几率较高,使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肝动脉可以降低肝动脉血栓发生率,对可疑患者行肝动脉造影可有效诊断和治疗肝动脉血栓。
罗毅徐宁沈丛欢韩龙志朱建军张建军夏强
关键词:活体肝移植肝动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