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杨
-

-

- 所属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湖北省 武汉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相关作者
- 刘天

- 作品数:116被引量:506H指数:12
-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发病率预测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 黄继贵

- 作品数:117被引量:524H指数:12
-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率预测
- 官旭华

- 作品数:98被引量:1,036H指数:17
-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特征 诺如病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 姚梦雷

- 作品数:91被引量:4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荆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预测
- 童叶青

- 作品数:102被引量:708H指数:13
-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结核病 结核 肺结核 结核病防治 肾综合征出血热
- 湖北荆州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阳性溯源及防控对策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对湖北省松滋市3份、公安县1份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阳性样本感染来源开展调查,总结两起事件成功处置经验。方法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按照《湖北省外环境H7亚型禽流感病毒分布应急监测方案》,对检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外环境场所的感染来源进行调查,并严格落实“扑杀-消毒-关闭-溯源-限制”5项核心控制措施。结果松滋市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感染来源于X省W养殖场可能性大;公安县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感染来源不明。两起事件发生后,在当地政府主导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防联控指挥部的有力指挥下,5项核心措施均得到切实落实,未发生人间疫情。结论详细的溯源调查为采取科学防控对策提供依据,5项核心控制措施能有效处置人感染H7N9禽流感外环境阳性事件。
- 刘天黄继贵毛安禄吴杨姚梦雷石韬陈琦刘公平官旭华黄华李学应
- 关键词:防控对策
- 2012-2013年湖北省襄阳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湖北省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及其主要基因型别。方法采集襄阳市儿科腹泻门诊或住院患儿以及消化内科成人的粪便样本,采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札如病毒以及腺病毒,并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腺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和型别鉴定。结果湖北省襄阳地区收集的儿童和成人粪便样本217份中,病毒检测阳性率依次为轮状病毒A组24.88%、诺如病毒13.78%、星状病毒0.92%、腺病毒35.94%,未检测到B组和C组轮状病毒以及札如病毒,混合感染率10.60%。轮状病毒A组G型与P型组合依次为P[8]G9(57.45%),P[8]G3(34.04%),P[4]G9(4.26%),P[8]G2(2.13%),P[8]G4(2.13%)。诺如病毒的主要型别为GII.3型,同时检测到GII.4、GII.6、GII.12型以及GI.3型诺如病毒的感染。其中GII.4型主要与2012年、2013年澳大利亚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与2012年澳大利亚GII.4及其新变种GII.4Sydney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腺病毒检测除发现肠道腺病毒Ad41型感染外,发现存在较多Ad31型感染,并同时检测到Ad1、2、5、7以及Ad55型腺病毒。结论湖北省襄阳地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复杂,病原混合感染比例较大,轮状病毒主要流行株为P[8]G9,诺如病毒主要为GII.3型,腺病毒Ad31型以及其他呼吸道感染的腺病毒导致腹泻值得重视。
- 李静李国明张婷徐军强邢学森吴杨刘公平蒋晓清蒋嘉伟占建波
- 关键词: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腺病毒病毒性腹泻病原分析
- 2004—2017年全国肾综合征出血热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8
- 2022年
- 目的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HFRS趋势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序列季节项。结果全国累计报告HFRS 178237例,死亡1753例,年均发病率0.95/10万,死亡率0.009/10万,病死率0.98%。全国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56%,95%CI:-10.26%~-6.86%)。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等呈上升趋势(AAPC>0)。发病率、死亡率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省(5.80/10万,0.059/10万)、陕西省(4.48/10万,0.035/10万)、吉林省(3.79/10万,0.030/10万)、辽宁省(3.71/10万,0.027/10万)、山东省(1.57/10万,0.018/10万)。HFRS发病呈双峰,最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76%;次高峰出现在4-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17%。≥60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波动不大,15~59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2017年,HFRS病例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由9.75%上升至24.48%。结论2004—2017年全国HFRS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地区是今后HFRS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HFRS高发年龄组有向60岁及以上转移趋势,今后应加强该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HFRS疫情逐步下降。
- 刘天童叶青童叶青刘漫吴杨姚梦雷侯清波黄继贵陈红缨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 2018年初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探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回顾2018年初湖北省低温雨雪冰冻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响应工作,为今后灾害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提供借鉴。方法成立省低温冰冻气象灾害卫生应急指挥部,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开展紧急医学救援、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健康教育。结果医疗单位开辟绿色通道619个,救治伤病人员21 404人。流行性感冒发病率34.34/10万,较2017年同期活动水平呈显著上升趋势;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低,较去年同期呈上升趋势;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无灾害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结论适时启动低温雨雪冰冻气象灾害卫生应急响应,可确保救灾防病任务的完成。今后需继续开展基层卫生应急准备能力建设,加强灾害救灾防病信息报送工作。
- 郑立国张世俊官旭华严峰吴杨朱建如刘阳
- 关键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卫生应急应急响应
- 2005—202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及空间异质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2005—2021年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高发区域变化趋势,为HFR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21年湖北省HFRS病例个案信息和人口资料,描述HFRS病例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采用中位数、率和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joinpoint回归和spearman等级相关用于分析发病率或构成比随年份变化趋势。全局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用于空间聚集性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用于分析HFRS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05—2021年累计报告5790例,死亡117例,年平均发病率0.57/10万,病死率2.02%。湖北省HFRS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4.05%,95%CI:1.32%~6.78%)。病死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r s=-0.72,P=0.002)。HFRS发病呈双峰型特点,5—7月为春夏季高峰,11月至次年1月为秋冬季高峰;秋冬季高峰略高于春夏季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RR=2.96,95%CI:2.79~3.14)。发病率前3位年龄组为60~64岁(747例,1.55/10万)、65~69岁(515例,1.39/10万)和55~59岁(762例,1.23/10万);14岁及以下人群发病率、占比随年份无明显趋势变化(95%CI:-0.03%~0.31%;95%CI:-8.79%~1.50%);60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率、占比随年份呈上升趋势(AAPC发病率=10.52%,95%CI发病率:4.38%~16.66%;AAPC占比=175.98%,95%CI占比:143.20%~208.75%)。HFRS发病均具有明显空间聚集性(P<0.05);湖北省HFRS热点区域由2005—2007年鄂北部(襄阳市、随州市、荆门市)等地转移至2020—2021年鄂南部(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荆州市)。年龄大(OR=1.02,95%CI:1.01~1.04)、2005—2008年较2017—2021年(OR=0.98,95%CI:0.97~0.99)HFRS死亡风险高。结论近年来湖北省HFRS疫情持续高发。以潜江市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高发,60岁以上人群逐渐成为高发人群,应制定针对性措施以遏制HFRS上升趋势。
- 吴杨刘天赵婧刘漫童叶青官旭华裴红兵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老龄化
- 876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22
- 2017年
-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为HFRS的预防控制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近5年HFRS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87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47.67±13.97)岁,以男性农民为主,症状以轻型、中型为主(80.26%)。临床表现则多见发热(96.69%)、乏力(92.58%)、蛋白尿(88.93%)、血小板减少(80.59%)、白细胞升高(63.70%)等。相关暴露因素中,主要有鼠或鼠排泄物接触史。结论湖北省HFRS患者以轻型和中型为主,同时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和蛋白尿可作为HFRS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应加强农村防鼠灭鼠工作,开展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疫苗接种率。
- 白晶晶王晓南官旭华刘力郭彦萍邢学森吴杨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
- 湖北省2019年登革热疫情特征及媒介伊蚊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9年湖北省登革热疫情特征及媒介伊蚊监测数据,为制定有效的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监测媒介伊蚊幼蚊和成蚊密度,采用Excel 2016软件处理登革热病例和蚊媒监测数据并绘制图表。结果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33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0例;除神农架林区外,其余16个市(州)均有登革热病例报告;全年均有病例报告,病例高峰为6-11月,87.12%为输入性病例(203例),且81.36%的境外输入病例来自柬埔寨(144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4岁(193/233,82.83%),职业以农民为主(73/233,31.33%),其次为家务及待业(41/233,17.60%),男女性别比例为3.02∶1,患者发病后平均就诊时间为6 d。白纹伊蚊密度高峰期在6-10月。结论2019年湖北省登革热疫情主要是由输入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疫情,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媒介伊蚊和病例监测工作,为当地登革热防控措施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黄丹钦刘力陈琦吴杨刘漫熊进峰
-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媒介调查
- SARIMA模型与prophet模型对手足口病周发病率拟合及预测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比较SARIMA模型与prophet模型在手足口病周发病率拟合及预测效果。方法以湖北省荆州市2010年第1周-2019年第46周手足口病发病率数据作为拟合数据分别拟合SARIMA模型、控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周期性、季节性的SARIMAX模型和控制周期性的Prophet模型,并预测2019年47-52周发病率。比较拟合值与实际值、预测值与实际值,采用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均数标准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平均误差率(MER)等4个指标评价拟合及预测效果。结果SARIMA(0,1,1)(2,0,0)(52)为SARIMA最优预测模型。SARIMA模型、SARIMAX模型和prophet模型拟合的MAPE、RMSE、MAE和MER依次为24.78%、0.39、0.57、18.55%,23.30%、0.39、0.61、18.52%,61.82%、0.80、1.17、37.45%;SARIMA模型、SARIMAX模型和prophet模型预测的MAPE、RMSE、MAE和MER依次为27.96%、0.16、0.20、22.06%,31.43%、0.19、0.23、25.38%和243.35%、1.68、1.70、225.51%。结论SARIMA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优于prophet模型,控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周期性、季节性的SARIMAX模型对于提高SARIMA模型拟合及预测精度作用不大。
- 刘天吴杨吴杨陈琦姚梦雷侯清波
- 关键词:R语言手足口病
- 常态化新冠肺炎防控策略与机制的思考被引量:41
- 2020年
- 自2019年12月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湖北省积极采取“隔离、救治、检测、封控”等一系列防控措施,实现了本土疫情的基本阻断。但随着境外疫情的发展及国内局部地区聚集疫情的发生,全省既面临着新冠肺炎输入性病例的威胁,又面临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迫切需要,这对常态化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深刻认识到常态化防控的意义以及全省疫情防控形势,总结经验与教训,坚持“政府主导、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防控策略,落实常态化防控监测和局部疫情快速应急处置相结合的工作要求,建立常态化新冠肺炎多点触发预警机制,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开展全省疫情防控培训和演练,为秋冬疫情来临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改革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体系,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推进公共卫生治理现代化。
- 罗银波吴杨刘漫陈琦刘家发官旭华童叶青
- 湖北省2009-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分析被引量:73
- 2017年
- 目的描述2009-2015年湖北省手足口病的分年龄组、轻症和重症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9-2015年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报告的湖北省手足口病例个案信息和湖北省各级CDC病原学监测的信息;通过对病例年龄、病例类型、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及不同血清型分层分析。结果 2009-2015年湖北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95 783例,年均发病率为1 231.0/100万。手足口病高发的年龄段为0.5~5岁,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风险的高发年龄段为6~11月龄。轻症病例2009-2015年的优势病原每年依次是EV71、Cox A16、Cox A16、Cox A16、EV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发病高峰出现于每年的4-6月和11-12月,偶数年比奇数年发病峰值高。结论 2009-2015年湖北省手足口病重点干预人群是0.5~5岁婴幼儿,尤其是发生重症死亡风险高的6~11月龄婴儿。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减少重症和死亡。
- 陈琦邢学森吴杨廖巧红刘公平蒋晓清官旭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