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剑华
-

-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 戎铁华

- 作品数:283被引量:2,002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食管肿瘤 肺肿瘤 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 食管癌
- 杨弘

- 作品数:76被引量:35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食管癌 食管肿瘤 食管鳞癌 超声内镜 术前放化疗
- 林鹏

- 作品数:79被引量:492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食管肿瘤 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 食管鳞癌 食管癌
- 胡祎

- 作品数:49被引量:31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研究主题:食管肿瘤 食管鳞癌 食管癌 预后 超声内镜
- 龙浩

- 作品数:91被引量:805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 研究主题:预后 食管肿瘤 食管癌 肺肿瘤 乳腺肿瘤
- 食管癌微创切除术学习过程的几个问题被引量:5
- 2013年
- 近年来,随着腔镜器械的发展及外科医师腔镜手术技巧的不断提升,微创食管癌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得到快速推广。尽管其具有创伤较小、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快并能有效降低呼吸道及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然而从三维的直视手术转为二维视野的腔镜手术,外科医师仍然需要有一段较长时间的学习和适应过程。为了减少外科医师的经验及手术技巧对手术结果的影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并严格遵守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循序渐进。
- 傅剑华
- 关键词:食管癌切除术微创外科医师手术技巧腔镜器械住院时间
- 食管癌的微创治疗
- 随着食管癌分期工具及分期手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EUS及PET/CT的推广运用,食管癌的治疗前分期越来越准确,为食管癌的分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随着内镜设备及外科微创技术的发展,微创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早、中、晚期的...
- 傅剑华杨弘
- 关键词:食管癌微创治疗粘膜切除术
- 文献传递
- 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N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探讨完整切除术后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床预后因素。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的计算及单因素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法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88例手术切除的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70天,1年、2年、3年、4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7.1%、52.4%、34.9%、28.1%和20.2%。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60岁vs≥60岁)、是否吸烟、手术方式、T分期、术后化疗、术后化疗疗程数、术后放疗7个临床因素与IIIA期NSCLC患者术后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术后化疗、术后放疗、T分期是影响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林勇斌梁颖林鹏朱志华张旭傅剑华张兰军龙浩王思愚曾灿光戎铁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 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经右胸根治切除术后临床病理预后列线图(Nomogram)模型构建
- 刘乾文文静杨弘罗孔嘉傅夏宇王欣林鹏张兰军戎铁华傅剑华
- 关键词: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癌根治术
- PAR1 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PAR1 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其匹配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食管原位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组织PAR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是否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对食管鳞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组织的PAR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食管鳞癌组织PAR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匹配的癌旁组织(146.220±24.790vs134.054±23.593,t=-4.17,P<0.01),而且与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t=-2.199,P<0.05);食管鳞癌组织PAR1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匹配的癌旁组织(49%vs3.64%,χ2=23.04,P<0.001)。[结论]PAR1 mRNA及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与转移。
- 黄馨傅剑华程斌
-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RT-PCR
- 食管癌外科治疗的现状与未来展望被引量:108
- 2016年
-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食管癌的最重要手段,近10年来国内推荐对胸段食管癌经右胸路径,并渐成共识;微创食管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安全可行,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完全可以与传统开胸手术媲美。应用综合治疗提高预后已见成效,术前放化疗和术前化疗成为当前主要手段。食管癌快速康复策略获得同行的高度关注与评价。食管癌外科趋向微创化、个体化、综合化和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 傅剑华谭子辉
- 关键词:食管癌外科治疗微创治疗快速康复
- 食管癌术前的新辅助治疗被引量:3
- 2009年
- 我国属于食管癌高发国家.提高我国食管癌的治疗水平.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模式当务之急。虽然手术切除仍是实现食管癌局部控制的最佳治疗手段.但中晚期食管癌单纯手术的不良预后促使医生们探索加入辅助放疗或化疗的治疗方案。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化疗或放疗均未能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术前放疗亦无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效。近年的研究焦点集中于新辅助治疗.包括术前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和术前化疗。
- 傅剑华
- 关键词:中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术前放疗辅助放疗不良预后术前放化疗
- 左右胸两种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手术评价被引量:27
- 2009年
- 背景与目的:目前胸中段食管癌手术治疗的入路多数为经左胸或右胸,两者各有优缺点。既往较少文献报道手术入路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本研究拟评价经左胸或右胸手术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疗效的差异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6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连续收治的胸中段食管鳞癌482例,按手术入路分为左胸组(350例)和右胸组(132例)。比较两组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情况、复发转移模式、无病生存期、总体生存期的差异。结果:左胸组、右胸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是92.0%、92.4%(P=0.8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35.4%、57.6%(P<0.001),平均清扫淋巴结分别为(11.8±6.6)枚和(16.3±8.0)枚(P<0.001)。左胸组、右胸组淋巴结总复发率分别是69.6%、51.1%(P=0.028),其中,纵隔淋巴结复发率分别是38.4%、15.6%(P=0.005)。左胸组、右胸组3年无病生存期分别为(22.92±0.74)个月、(25.09±1.22)个月(P=0.039)。结论:左胸入路手术操作较简便,并发症较少;右胸入路在减少淋巴结复发、提高无病生存率、总体生存率方面具有优势,能带来生存获益。
- 罗孔嘉傅剑华胡祎戎铁华林鹏王欣杨弘郑斌李永锋
- 关键词:手术并发症淋巴结清扫
- 胸骨劈开进路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12例临床应用被引量:7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有关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的报道较少。以往颈部切口进路手术存在易损伤血管神经,且淋巴结清扫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拟探讨胸骨劈开进路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4月至2002年4月采用胸骨劈开进路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12例甲状腺癌(乳头状癌7例,髓样癌5例)的临床病理结果和疗效。结果上纵隔清扫术标本中,气管前淋巴结阳性率55.6%(25/45),气管旁淋巴结阳性率57.1%(36/63),上腔静脉前淋巴结阳性率42.1%(8/19),主动脉弓前淋巴结阳性率30.0%(3/10)。12例全部生存,生存时间1~7年,中位生存时间32个月。1例出现局部复发,2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采用胸骨劈开进路行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安全可靠的。
- 张诠郭朱明傅剑华曾宗渊陈福进魏茂文伍国号杨安奎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
- 环氧合酶-2表达对食管鳞癌放射、化学治疗反应及预后影响
- 2008年
- 目前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OX-2)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一组同期接受放射、化学治疗的食管鳞癌病例,探讨COX-2表达与食管鳞癌原发灶的放射、化学治疗反应及预后的关系。
- 黄伟钊傅剑华刘孟忠胡祎杨弘郑斌王耿罗孔嘉文静戎铁华
- 关键词:环氧合酶-2食管鳞癌预后COX-2表达肿瘤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