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潺
作品数: 43被引量:116H指数:7
  • 所属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张美芬
作品数:89被引量:349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葡萄膜炎 眼科 贝赫切特综合征 葡萄膜脑膜脑炎综合征 白塞病
董方田
作品数:221被引量:849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裂孔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 特发性黄斑裂孔
高斐
作品数:22被引量:84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葡萄膜炎 青光眼 下调 生物标志物 白塞病
戴荣平
作品数:145被引量:430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巩膜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 黄斑裂孔 后巩膜
于伟泓
作品数:86被引量:356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科 视网膜穿孔 相干光断层扫描 视网膜病变
眼部穿刺装置和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部穿刺装置和眼部植入器具总成,装置包括针筒、弹性推移组件、中空穿刺针、至少一个注射剂容纳区和眼部注射剂,弹性推移组件包括按压部以及位于针筒内腔中且能够与按压部形成前后弹性连接的可刺破的活动式密封部,中空...
赵潺夏超然孙月广李川
依那西普治疗复发性Behcet病葡萄膜炎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治疗复发性Behcet病(BD)葡萄膜炎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007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与风湿免疫科门诊随诊的12例(16只眼)复发性BD葡萄膜炎患者给予依那西普治疗。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西普25mg溶于1ml注射用水皮下注射,初始频率为每周2次,根据疗效和患者经济状况减为每周1次。用药前及每次随诊检查裸眼视力、眼压、眼前节、眼底情况,必要时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部B超等检查。观察终点为眼部炎症反应明显好转或因各种原因停药。结果12例患者中,9例至少有单眼视力改善,3例视力无明显改善。16只眼中,10只眼(63%)治疗后视力改善,6只眼(37%)视力同治疗前,无视力减退眼;7只眼(44%)视力提高t〉2行。所有患者眼前、后节炎症反应均明显好转或基本消退。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依那西普治疗复发性BD葡萄膜炎具有较好的短期疗效和安全.
张美芬赵潺温鑫杜虹赵岩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贝赫切特综合征葡萄膜炎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难治性白塞病葡萄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难治性白塞病葡萄膜炎(Behcet's disease uveitis,BDU)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7月至2018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和眼科门诊收治的8例难治性复发性BDU患者给予IFX治疗。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基础上,IFX剂量为5 mg/kg。主要观察指标是BDU患者视力改善及复发减少;次要观察指标是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节约效应,以及IFX不良反应。结果8例患者均男性,BD发病年龄平均(27.8±7.9)岁,均为难治性复发性全葡萄膜炎伴视网膜血管炎,4例(50%)出现黄斑水肿。经过IFX治疗,BDU复发中位次数由治疗前2.5(范围1~4)次/6个月减少至用药第6个月的1(范围0~1)次/6个月(P=0.003),第12个月时继续减少为0次/6个月(与基线相比P<0.0001,与第6个月相比P=0.008)。受累眼视力由治疗前的0.15(范围0.01~0.60)提高到IFX治疗后0.50(范围0.06~0.10)(P<0.0001)。口服激素剂量由IFX治疗前的中位数26.25(范围20~35)mg/d,减量为第6个月时的15(范围10~20)mg/d(P<0.0001),第12个月时10(范围0~15)mg/d(与基线相比P<0.0001,与第6个月相比P=0.035);同时联合应用的免疫抑制剂种类由3(范围1~4)种减少为1(范围0~1)种(P=0.001)。应用IFX后,2例(25%)出现轻度感染,抗感染治疗后好转。结论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IFX可以有效减少难治性BDU复发次数,改善患者视力,不良反应少,且具有一定的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节约效应。
袁艺袁艺刘金晶赵潺赵潺高斐张美芬张奉春郑文洁
关键词:白塞病葡萄膜炎英夫利西单抗
推动医学青年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工作实践为例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在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激发医学青年的创新意识,提升医学青年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政策、医学、科研、企业及资本等多方面资源,创新合作模式,探索促进医学青年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和新平台。方法以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在推动医学青年学创新、做创新等方面工作实践为例,进行经验总结和成效分析。结果对推动医学青年创新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结论加强医学创新能力和思维培训是激发青年创新热情的有效途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医学青年走向创新的必需条件,开展医学创新项目评比是挖掘优质创新项目和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医学创新全流程服务体系是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的重要保障等。
罗欣吴东赵潺吴南刘硕闫子慧
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 观察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U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UM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治疗并规律随诊至少6个月的32例(37只眼)患者纳入观察.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治疗后眼压升高为主要观察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7只眼首次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1个月后,24只眼(64.9%)黄斑水肿明显好转,20只眼(54.1%)视力提高.平均CMT[(392.4±232.3)μm]较注射前[(498.9±211.9)μm]降低(t=-4.070,P<0.01),平均BCVA(log MAR,0.33±0.30)较注射前(logMAR,0.45±0.29)提高(t=-4.83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内,23只眼因明显好转未加用其他药物治疗,注射后3个月CMT及BCVA较注射后1个月改变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内,23只眼中7只眼(30.4%)复发,再次注射有效.首次注射后9只眼眼压升高,再次注射后3只眼眼压升高,均可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或曲安奈德取出术控制.结论 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可作为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明显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其主要副作用是引起眼压升高,但可以通过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或行曲安奈德取出术加以控制.
刘新书王敏赵潺高斐张美芬
关键词:葡萄膜炎黄斑水肿曲安奈德
眼部植入器具总成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具领域,公开了一种眼部植入器具总成,在使用该眼部植入器具总成时,先按压眼部穿刺装置的按压部以将中空穿刺针向前推动至刺破针筒前封闭端并使得注射剂容纳区、周壁针孔和前端针孔连通,在向眼部的显在或潜在组织间隙、...
赵潺夏超然李川孙月广
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合并黄斑区视网膜下膜的临床疗效
2013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治疗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合并黄斑区视网膜下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下膜取出术的VK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VKH患者共4只眼接受了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40.7岁(31~48岁)。接受视网膜下膜取出术的4只眼中,术前均有黄斑区视网膜下膜,最佳矫正视力在光感至0.06之间;2只眼术前无白内障,1只眼合并轻度白内障,1只眼合并重度白内障。所有患眼在术中均行玻璃体大部切除+视网膜切开+视网膜下膜取出术;合并重度白内障的患眼术中行后路晶体切除术;1只眼术中行C3F8填充,另3只眼行硅油填充。所有患者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随访过程中,3只行硅油填充术的患眼均行二期硅油取出术,术后随诊过程中均无视网膜脱离。2只术前无白内障的患眼在随访过程中均出现白内障并影响视力,均成功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有轻度白内障的患眼行硅油取出术的同时行后路晶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末次随诊在最后一次手术后1~6个月,平均3.8个月,均无活动性的前后节炎症。4只眼的末次随诊视力较第1次术前均有所提高。结论视网膜下膜取出术是治疗VKH合并黄斑区视网膜下膜的有效方法;下膜取出术后常出现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
赵潺张美芬董方田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病手术治疗
葡萄膜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OCT测量的黄斑中心凹厚度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高斐赵潺张美芬
白细胞介素-1β促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 观察炎前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IL—G浓度为0、1、10、20ng/ml和时间为24、36、48h作用下RPE细胞的VEGF和bFGF分泌量变化;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10ng/ml IL-1β作用48h后RPE细胞的VEGF和bFGFmRNA变化;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IL-1β刺激后RPE细胞的增生状态。结果相同刺激时间即36h作用下,终浓度为1、10ng/ml的IL-1β促进RPE细胞VEGF的分泌(q=32.79,42.56;P〈0.01);10ng/ml的Il-1β促进bFGF的分泌(q=7.514,P<0.01);与浓度为10ng/ml的IL-1β刺激相比,增加IL-1β刺激浓度至20ng/ml使RPE细胞VEGF和bFGF分泌量下降(q=9.35,6.92;P<0.01)。相同浓度即10ng/ml的IL-1β作用下IL-1β作用时间与RPE细胞VEGF和bFGF分泌量具有正性时间-效应关系;浓度为10ng/ml的IL-1β作用48h可促进RPE细胞的VEGF和bFGFmRNA水平;MTT结果证明IL-1β未明显影响RPE细胞的增生状态(F=0.317,P〉0.05)。结论炎前因子IL-1β可影响人RPE细胞VEGF和bFGF的分泌量,在一定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范围内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
李莹张潇赵潺龙琴
关键词:色素上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病例讨论
张美芬董方田温鑫张顺华刘广峰赵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