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仁旺
作品数: 60被引量:282H指数:10
  • 所属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所在地区:辽宁省 大连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刘爱连
作品数:459被引量:2,117H指数:18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双能CT 质子转移 子宫内膜肿瘤 X线计算机
刘义军
作品数:165被引量:557H指数:1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图像质量 能谱CT 能谱成像 双能CT 能谱
刘静红
作品数:143被引量:661H指数:1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CT灌注成像 灌注成像 CT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宋清伟
作品数:268被引量:1,343H指数:17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压缩感知 磁共振 子宫内膜肿瘤 感知技术
田士峰
作品数:114被引量:541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磁共振成像 子宫内膜肿瘤 子宫内膜癌 双能CT 质子转移
能谱CT肺灌注血容量图对肺癌癌周组织灌注的定量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采用能谱CT肺灌注血容量(lung perfused blood volume,LPBV)图像对肺癌组织癌周灌注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且均经病理确诊的30例肺癌患者行能谱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的延迟时间分别为25、55和140s。在平扫图像上测量肿瘤直径,在增强动脉期的LPBV图像上分别测量肺癌实质、癌周<3cm的肺组织及健侧对应区域内的肺组织的灌注碘基值。比较所有病例及周围型肺癌中癌周灌注与健侧肺灌注的差异性,比较不同肺癌分型(中心型与周围型)癌周灌注的差异性,并对癌周灌注与肿瘤大小、肿瘤实质灌注与肿瘤大小、肿瘤实质灌注与癌周灌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癌周肺灌注与健侧肺灌注分别为(0.74±0.56)和(1.20±0.53)m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0,P<0.01;癌周灌注在中心型和周围型肺癌分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8;癌周灌注与肿瘤大小之间无相关性,r=-0.31,P=0.09;癌周灌注与肿瘤实质灌注存在相关性,r=0.42,P=0.02;肿瘤实质灌注与肿瘤大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57,P<0.01。结论:能谱CT的LPBV图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肺癌周围组织的灌注情况,对肺癌诊疗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李梦颖浦仁旺李智勇葛莹包如意刘爱连
关键词:能谱CT血流灌注灌注
阈值提取法用于压缩感知3D mDIXON肝脏脂肪定量的可行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肝脏阈值提取法用于压缩感知3D mDIXON肝脏脂肪定量的可行性。方法对28名健康志愿者以加速因子2行肝脏压缩感知3D mDIXON序列扫描。由2名影像科医师分别采用阈值提取法和传统轴位ROI法测量全肝脂肪含量,并记录2种方法测量脂肪分数的时间;分析2种方法定量肝脏脂肪分数的可重复性及2种方法测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2名医师采用阈值法获得的脂肪分数分别为(3.53±1.34)%及(3.40±1.24)%,一致性较好(ICC=0.996,P=0.001);采用传统轴位ROI法测量的脂肪分数分别为(2.35±1.35)%及(2.31±1.13)%,一致性亦较好(ICC=0.994,P=0.001)。阈值提取法[(3.47±1.29)%]和轴位ROI法[(2.45±1.30)%]获得的肝脏脂肪分数呈高度正相关(r=0.997,P=0.001)。阈值提取法平均测量时间(3.2±0.8)min,轴位ROI法平均测量时间(5.0±0.3)min。结论阈值提取法可方便快捷地用于压缩感知3D mDIXON肝脏脂肪定量。
张楠宋清伟刘爱连浦仁旺张浩南宋宇王家正徐晓昉
关键词:脂肪肝脂肪组织压缩感知
基于体质量指数的个性化噪声指数设定在腹部CT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基于体质量指数(BMI,kg/m2)的个性化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设定在腹部CT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固定NI(10 HU)的211例行腹部CT平扫患者作为A组,不同NI(10~14 HU,间隔2 HU)109例患者作为B组,A、B两组按BMI(BMI≤23、〉23~26、〉26)各分成3个亚组:A1(47例)、A2(93例)和A3(71例);B1(42例)、B2(35例)和B3(32例)。所有病例均在GE Discovery HD CT上完成,A组扫描参数为120 k Vp,3D自动m A和NI=10 HU,扫描时间0.8 s,层厚5 mm,重建间隔5 mm,螺距1.375∶1,图像处理40%ASIR,重建方式Stnd。B组采用个体化扫描方案:B1组NI=10 HU、B2组NI=12 HU、B3组NI=14 HU,余扫描参数同A组。测量肝脏标准差(SD),记录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A、B两组的组内及组间的SD、CTDIvol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价,评价结果的一致性检验采用Kappa分析。结果 :SD值:A1、A2、A3分别为(11.01±0.88)HU、(9.44±1.24)HU和(8.30±1.40)HU;B1、B2、B3分别是(10.90±0.82)HU、(10.79±0.52)HU和(10.96±0.68)HU;A1〉A2〉A3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内SD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A1与B1无统计学差异(P〉0.05),A20.05);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的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为0.835、0.711、0.734、0.742、0.809、0.761。结论 :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ATCM)行腹部CT扫描,根据病人的BMI调整NI值的设置,较大BMI病人的辐射剂量有较大幅度降低,不影响图像诊断质量。
浦仁旺刘义军卢绪论刘磊王诗瑜刘爱连葛莹
关键词:腹部噪声
初探压缩感知高倍数加速因子对颈动脉3D-TOF-MRA的影响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索压缩感知(CS)技术高倍数加速因子对颈动脉3D-TOF-MRA序列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22例[男15例,平均(54.41±18.18)岁],3.0T MR行颈动脉3D-TOF扫描,以传统的SENSE=1.6为A组,分别设CS=4、6、8为B、C、D组。扫描时间分别是258 s、206 s、138 s、106 s。在颈动脉分叉以下3个层面的两侧血管以及胸锁乳突肌勾画感兴趣区,测量其信号强度(SI)和噪声强度(SD),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在相同3个层面测量两侧颈总动脉最大径与最小径。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用四分法对四组重建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分。Wilcoxon检验两侧SNR、CNR的差异性,若无差异,选择左侧进行下一步的检验。使用Kappa检验两观察者评分的一致性,若一致性良好,选择高年资医师主观评分进行后续分析。使用Kruskal-Wallis检验4组SNR、CNR、两侧颈总动脉最大径、最小径以及主观评分的差异性。若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4组测量数据两侧SNR、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观察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一致性良好(P=0.880)。4组的SNR、CNR、两侧颈总动脉最大径和最小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与B、C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颈动脉3D-TOF序列随着加速因子CS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降低。CS=6对比SENSE=1.6,在确保图像质量前提下,扫描时间降低了46.51%,临床推荐使用CS=6行颈部3D-TOF序列扫描。
张浩南宋清伟王家正刘爱连张楠宋宇浦仁旺
关键词:颈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压缩感知
单源双能CT平扫综合分析对不同成因良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单源双能CT平扫综合分析对不同成因良性浆膜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以准确判断积液成因,指导临床治疗。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69个浆膜腔)行单源双能CT平扫能谱成像,并经临床证实为良性浆膜腔积液的影像资料,按成因不同分为肝硬化组(19个浆膜腔)、心力衰竭组(21个浆膜腔)、结核组(14个浆膜腔)及炎症组(15个浆膜腔)。应用能谱成像综合分析平台,测量并比较4组平扫图像的常规混合能量CT值、不同单能量条件下CT值、有效原子序数(Effective-Z)值及不同基物质对浓度值,并计算曲线斜率。评估对4组均有鉴别价值的参数对非炎性(肝硬化组、心力衰竭组)与炎性(结核组、炎症组)浆膜腔积液的鉴别效能,得出相应界值。结果 4组浆膜腔积液的混合能量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浆膜腔积液40 keV条件下CT值、曲线斜率、Effective-Z值及钙(水)、碘(水)、水(脂)浓度肝硬化组〈心力衰竭组〈结核组〈炎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水)浓度肝硬化组〉心力衰竭组〉结核组〉炎症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40 keV条件下CT值、水(钙)、水(碘)浓度在部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 keV CT值对炎性与非炎性组浆膜腔积液诊断效能最高,CT值≥24.23 HU为诊断炎性浆膜腔积液的界值,敏感度为96.6%,特异度为97.5%。结论单源双能CT平扫能谱成像综合分析平台中的低能量图像(40 keV)、曲线斜率、Effective-Z及基物质对均能有效区分不同成因的良性浆膜腔积液,为良性浆膜腔积液成因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多参数方法。
田士峰刘爱连鞠烨孙美玉刘静红刘义军浦仁旺
关键词: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浆膜
低浓度对比剂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提高门静脉图像质量的研究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最佳对比噪声比(CNR)单能量图像对提高低浓度对比剂门静脉成像质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高浓度对比剂(350mg I/100mL)和常规CT扫描(1.25mm层厚)、B组采用低浓度对比剂(270mg I/100mL)和宝石CT能谱成像(GSI)。由两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测量两组图像上门静脉左支、右支和肝实质的CT值及图像噪声,对两位观察者的测量结果采用组内一致性系数(ICC)进行分析;采用较高年资观察者的测量结果,计算门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并对两组的测量结果及CNR值分别行t检验;经图像后处理,分别获得两组图像的VR和MIP重组图像并进行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2位医师的图像质量评分采用Kappa检验,并采用较高年资观察者的评分结果和秩和检验法对2组间的图像质量进行比较。结果:B组中门静脉最佳CNR单能量图像的能量水平集中在50KeV左右。两位观察者测量数据的一致性较好(ICC>0.75)。A组中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和肝实质的CT值及背景噪声(SD值)分别为(178.38±27.25)、(174.78±24.66)、(116.13±17.01)和(32.78±4.72)HU,B组分别为(334.01±58.74)、(328.51±55.78)、(187.89±32.23)和(39.12±10.05)HU,这4个测量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门静脉左、右支与肝实质的CNR(分别为4.08±1.90和3.93±1.80)均高于A组(分别为1.92±0.68和1.80±0.5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位医师对重组图像的主观评价结果一致性较好(A组Kappa值为0.900,B组Kappa值为0.902);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26±0.50和3.23±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6)。结论:能谱CT能提供多组单能量图像,且在降低对比剂浓度的前提下,GSI最佳CNR单能量图像能显著提高门静脉与肝实质的对比噪声比,很好地显示门静脉及其分支。
张龙敏刘爱连刘义军佟梓滨浦仁旺刘晓峰
关键词:门静脉能谱成像图像质量
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口服枸橼酸铁铵泡腾颗粒消除胃肠道干扰的可行性
2021年
目的:探讨口服枸橼酸铁铵泡腾颗粒(FAC)对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DWIBS)图像质量及其定量参数的影响。方法:2019年9-11月招募15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3~53岁(38.2±12.5岁),分别于空腹和口服FAC 20 min后行DWIBS扫描。测量并计算b=800、1500、2000 s/mm2图像上胃、十二指肠、左右肾门周围小肠的信噪比(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NR)。两名观察者用5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验两观察者数据,若一致性良好选择其一进行后续统计分析。测量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和配对t检验对口服FAC前后各测量值和观察值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口服FAC前后DWIBS图像胃肠道的SNR和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图像质量评分两观察者一致性良好(ICC均>0.75),不同b值图像质量评分在口服FAC后分别由空腹的3.20±0.56、3.27±0.59、3.27±0.59升至4.53±0.52、4.60±0.51、4.47±0.52,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口服FAC前、后ADC值分别为(0.52±0.17)×10-3mm2/s、(0.57±0.15)×10-3mm2/s,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83)。结论:FAC可以有效抑制胃肠道信号,提高DWIBS图像质量,且不影响ADC值的准确性,口服FAC进行背景抑制全身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是可行的。
张楠宋清伟刘爱连浦仁旺宋宇张浩南
关键词:表观扩散系数
基于定位像个体化腹部GSI增强降低对比剂摄入量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评价基于定位像个体化的腹部GSI多期增强扫描降低对比剂摄入量和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应用GE HD750能谱CT,对97例患者行腹部GSI三期增强扫描,根据对比剂摄入量及图像的单能量重建分为两组,A组52例(对比...
方鑫刘义军刘爱连浦仁旺刘静红申佳庚
关键词:双能量CT碘含量
ASIR-V对腹部CT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模体实验
浦仁旺刘义军宋清伟袁刚方鑫魏巍申嘉庚
不同扫描条件对单源双能CT水-碘浓度值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单源双能CT的不同扫描条件对水浓度值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使用单源双能CT(GE Discovery HD750)选取不同的扫描参数进行有序组合对标准水模进行扫描,扫描参数包括:管电流:260、275、360、375、550、600、630、640m A;转速:0.5、0.6、0.7、0.8、0.9、1.0 s/r;扫描野:腹部large和medium;重建层厚/间距:5mm、5mm、1.25mm、1.25mm;螺距:1.375mm和0.984mm。共扫描552组数据,利用GSI general MD analysis软件后处理生成水-碘图像,测量每个序列的中间层面图像中心区水浓度值(ROI=600±30mm2)。采用Matlab 7.11.0软件中的stepwise函数对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获得5个不同扫描参数对水-碘浓度值影响的大小。结果:转速、电流、扫描野、螺距4个因素对水-碘浓度值的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重建层厚对水-碘浓度值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353)。结论:不同扫描条件对单源双能CT的水-碘浓度值有影响,其中转速、电流、扫描野、螺距对水碘浓度值的影响较为显著,重建层厚对水-碘浓度值无明显影响。
王逸敏刘爱连刘静红刘博佳孙美玉刘义军浦仁旺李烨陈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