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兵
作品数: 137被引量:1338H指数:22
  • 所属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历史系
  • 所在地区:广东省 广州市
  • 研究方向:历史地理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熊月之
作品数:167被引量:882H指数:17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晚清 辛亥革命 租界 孙中山 西学
沈志华
作品数:139被引量:628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
研究主题:中苏关系 斯大林 毛泽东 朝鲜战争 冷战起源
徐蓝
作品数:81被引量:744H指数:14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统编 国际秩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历史学科 第一次世界大战
葛兆光
作品数:107被引量:1,066H指数:1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研究主题:思想史 道教 文化 中国文化 学术史
赵世瑜
作品数:147被引量:1,842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明清 历史人类学 区域社会史 社会史 民俗学
国民党在大学校园的派系争斗被引量:11
2010年
抗战期间,国民党变更组织部和教育部的人事,积极在大学发展组织,势力膨胀,引发源出同门的CC派和朱家骅派之间在各所大学的校园内展开全面恶斗。面对朱家骅派在组织系统咄咄逼人的攻势,陈立夫则利用教育部掌控的资源逼迫各大学就范。1944年,二陈的职位与朱家骅互换,各自反攻倒算,开始新一轮的明争暗斗。被卷入漩涡的大学教授,成为派系争斗的牺牲品,对于国民党的恶感普遍迅速加剧,思想日益左倾。1945年国民党六大,突然取消大学党部,而中共则趁战后复员之机,加强对大学师生的工作,两党在大学的势力此消彼长。大学教授的离心离德加剧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瓦解,而对中共的缺乏了解则留下后来磨合困难的隐患。
桑兵
关键词:派系斗争
辛亥南北议和与国民会议被引量:3
2015年
辛亥南北和议,谈判的主要内容不是共和与君宪的优劣短长,而是以何种形式实现共和。开始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以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以及包括代表产生、会议地点在内的会议如何召集等问题。和谈期间,本来主动提出此议的是袁世凯内阁代表一方,民国代表只是被动接受。可是双方共识的基础在谈判会场之外并未得到广泛认同,围绕能否以国民会议的形式公决国体政体及其实施办法,中外南北各种政治势力相互角力,使得谈判双方不断调整各自的态度立场,导致已经取得的各项协议全然失效,最终由国民会议公决国体政体的成案胎死腹中,改由直接迫使清帝退位作为南北纷争的解决之道。
桑兵
关键词:南北和谈唐绍仪伍廷芳袁世凯
陈季同述论被引量:26
1999年
陈季同是近代史上一位风云人物,从洋务运动兴起,首批留学欧洲,早期随使驻外,甲申折冲樽俎,到甲午保台自立,戊戌变法维新,庚子中国议会,乃至革命思潮发源,30年间每一大事出,他几乎都适逢其会,或任重要配角。同时,他又是近代中国有数的西法专家,促进中外文化文学交流的先进,以及继王韬之后中国与欧洲汉学界交往史上的另一阶段性代表。其人品虽有可议之处,其心路历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步入世界的悲喜艰辛。本文在收集整理史料和考证史实的基础上重建陈季同的形象,并通过分析其生平活动及交往联系,进一步认识历史的复杂与生动。
桑兵
关键词:陈季同文化交流
排日移民法案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被引量:11
2006年
关于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前人多从孙中山本人的思想脉络中寻求解释,实则此事与1924年美国的排日移民法案关系密切。这一法案强烈的种族色彩,使得明治维新以来以脱亚入欧为目标的日本面临重新定位的抉择,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考虑是否应当回到亚洲的立场,与亚洲大国结盟的呼声渐起。然而,日本在东亚推行的强权侵略政策,令东亚各国对此反应冷淡。开始孙中山的态度也相当保留,直到日本国内出现反省的声音,而亚洲其他国家予以正面回应,为了实现国内统一,孙中山转而争取日方的支持。在向政府和政党求援不果后,孙中山将主要诉求对象转到日本国民方面,并以包括俄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国民的结盟对抗列强的同盟以及日本政府和政客长期追随欧美列强的行为。因此,1924年底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演讲,绝非投日本之所好,得到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有识之士的共鸣。他们对于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解读,与当时的中日政坛乃至后来学人的看法,有着不小的距离。
桑兵
关键词:大亚洲主义孙中山
学人寄语被引量:1
2007年
近代以来,分科治学,已成体制。新锐学人以分科治学为科学,其实分科究竟如何发生,尚待探究。要因之一,则为人的智慧体力有限,而知识无涯,不得已退而求其次,分门别类,缩短战线,使人力足以承受。可是如此一来,浑然一体的学问被肢解为彼此独立的系统,久而久之,不仅各科之间相互隔绝,每科内部也日益细化。
桑兵
关键词:分科治学
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症结被引量:1
1989年
源于自然经济的封建专制制度既无法自我衍生近代民主思想,又排斥来于异质文化的近代民主思想,这就造成国人对民主思想理解的种种偏差,使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尤为艰难。时至今日,民主化仍是悬而未决的难题。历史的反思,我们仍不得不去探究——
桑兵
关键词:民主化进程民主理论民主思想国家政权民主制度专制集权
庚子保皇会的勤王谋略及其失败被引量:3
1993年
历来论及保皇会的勤王运动,都以唐才常和自立军为主。但近年来陆续发掘的资料,动摇了这一常规看法。由于以函札为主的新资料夹有大量隐语代号,且内容杂乱,解读相当困难,迄今未能有效应用。我在仔细研读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已见资料认真考校参证,力图勾画出保皇会勤王战略的轮廓及其发展变化,进而探讨各派趋新势力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桑兵
关键词:保皇会唐才常万木草堂会党
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991年
为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联、广东省历史学会、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2月3日至8日在广州举行。这次会议的筹备与召开,得到香港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著名海外华人青年实业家姚美良先生的全力赞助。来自海峡两岸。
桑兵
关键词:近代化海外华人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被引量:48
1996年
晚清民国时期的国学研究与西学桑兵近代国学研究,从1902年梁启超谋创《国学报》始,到50年代初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以及北京大学《国学季刊》合并或停刊止,历经半个世纪。其中流派纷呈,见解不一,但总体上看,乃是数百年间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
桑兵
关键词:国学研究晚清民国语言学
康有为的不变与梁启超的善变——史料解读与史事探究被引量:3
2011年
康有为、梁启超师弟二人,虽然一体并称,实则从来和而不同。梁启超的善变与康有为的不变反差尤为鲜明。不过,深究内情,梁启超的善变虽然公开而坦白,背后故实周折复杂;而康有为的不变则有故意掩饰的诸多情节,甚至不惜抹去变的痕迹,以维系不变的形象。如此一来,研治康梁就面对共同的难题,而须采取不同的办法。对梁启超,应尽力收集文字的所有版本,比较解读其相异之处及其所以然;对康有为,应注意文字标注和披露时间的差异,分别不变的自述与变化的实事之间的纠结。
桑兵
关键词: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