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江峰
-

-

- 所属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 所在地区:山东省 济南市
- 研究方向:文学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 唐五代诗格中的物象理论被引量:2
- 2009年
- 物象是唐五代诗格重点讨论的话题。唐五代诗格以"内、外意"分析物象,按物象的讽谕意义对物象进行分类列举归纳,并以此示人以象显意的做诗之法和"执象指意"的解诗之法。唐五代诗格的物象理论是对诗歌物象的全面清理和总结,反映了这一时期诗歌理论的细化,在诗学史上是第一次,因而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这一理论对宋人的说诗风气和诗歌注释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 李江峰
- 关键词:诗格物象
- 文化旅游景区创意策划浅论
- 当下,追求精神、文化等高层次满足的文化旅游已经逐渐超越追求单纯感官愉悦的游山玩水的观光需求,成为旅游活动中不断增长的动机,文化成为旅游活动中最富内涵、最为生动、最具魅力的部分,也成为当代旅游规划的灵魂。如何开发文化旅游资...
- 李江峰
- 关键词:创意策划旅游景区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品
- 文献传递
- 磨炼:晚唐五代诗学的理论核心——以诗格为中心被引量:2
- 2009年
- "磨炼"是晚唐五代诗学的理论核心,这不仅体现为晚唐五代诗格中的具体理论阐述,而且可以从诗格著作群体以及诗格所举的诗例方面得到证明。晚唐五代诗格中的"磨炼"理论是对诗歌创作中字、句、意、格进行锤炼的全方位理论总结,是诗歌创作多方面要求的理论体现。
- 李江峰
- 关键词:磨炼诗格晚唐五代
- 唐代文论“自然”论被引量:1
- 2015年
- 唐代文论"自然"范畴的内涵可以从美学追求、创作论和风格论的角度予以概括。美学追求方面,以浑然天成为特征的自然美是唐人最高的美学追求;创作论方面,唐人以"起于无作,兴于自然"为理想的创作状态,并认识到"自然"并不排斥技巧,不排斥构思创作中艰苦卓绝的锤炼;风格论方面,唐人以为,"自然"是一种以"不露造迹"为主要特征且容涵"绮丽"、"怪奇"、"平淡"的诗文风格。文论史上,唐人首次将"道"与"技"联系起来论述,认识到构思创作中的锤炼是作品"自然"风貌和自然浑成之美的产生基础,肯定了"人为",丰富了"自然"的内涵。这标志着唐人走出了六朝文论的思辨氛围,开始关注操作层面的具体问题,这是"自然"理论的一次"转向",这一"转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世"自然"理论的讨论范围与体系建构。
- 李江峰
- 关键词:唐代文论怪奇平淡
- 唐五代诗格中的体、势诸范畴被引量:2
- 2012年
- 体、势、门、格、式诸传统文论范畴在唐五代诗格中产生了新的内涵,被用以讨论诗歌创作中以句法为中心的具体技法,它们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展示了唐五代诗格句法理论的全貌。这些范畴在诗格中既有彼此各异的意义所指,又有含义的交叉重叠之处;而且,同一范畴在不同的诗格中也时有不同的诗学内涵,表现出含义的丰富性和某种程度上的随意性。
- 李江峰
- 关键词:诗格
- 晚唐五代诗坛与晚唐五代诗格的理论建构——理论与创作互动的实证考察被引量:1
- 2009年
- 从微观的角度具体透视诗格和诗歌创作的互动是准确认识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晚唐五代的苦吟诗风与诗格的"磨炼"理论、晚唐五代的清雅诗风及其在诗格中的理论体现恰好体现出晚唐五代诗歌创作思潮、诗坛风气与诗格的互动关系。
- 李江峰
- 关键词:晚唐五代诗格诗歌创作
- 民国学者的七绝体式批评及其方法论意义——以冯振、胡小石为中心被引量:2
- 2018年
- 体式探讨是民国学者七绝研究的两个重心之一,其代表性著作为冯振《七言绝句作法举隅》和胡小石《唐人七绝诗论》。前者以诗中对诗意组织有重要作用的"特征字"为标准并兼顾诗句之间的意义类型,分析所选诗作为五十六种;后者则首次提出"勾勒字"的概念,以"勾勒字"与诗中的时空变换特征为标准,结合创作实际,分析七绝结构类型为"正格"十七种和"变格"一种。从诗学史的角度看,冯、胡二著是对古代诗学中分格总结诗歌篇章结构与总结诗中用字两种理论体式的革命性综合,冯著根植传统,胡著则更具时代性特征。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中,冯著采用传统的诗学论著体例,"以归纳之方法,阐七绝之结构";胡著则部分借用"外来的意念"来"照清楚"七绝体式结构,殊途同归,皆成楷模。这启发我们:研究中国的学术问题,固然需要"外来的意念"之启发,但更重要的是以比较的方法与眼光,"把中国还给中国"。
- 李江峰
- 关键词:七言绝句
- 吕兆禧和他的《东方先生集》被引量:3
- 2008年
- 吕兆禧生活于明万历时期,早死,有《东方先生集》和《吕锡侯笔记》传于世,并与姚士麟共辑六朝潘岳等人别集十余种,辑佚之功实不可没。《东方先生集》是明代较早出现的东方朔作品辑本,虽有收录过滥之弊,然搜罗之全、校核之精实优于张燮《东方大中集》。本文钩稽了吕兆禧的生平、著述和交游,指出了《东方先生集》的价值。
- 李江峰
- 关键词:辑佚
- 皎然《诗式》“作用”与唐五代诗格的“磨炼”理论被引量:3
- 2012年
- "作用"是皎然《诗式》中重要的诗学概念,其内涵学术界看法不一。把"作用"放在从皎然诗论的整体理论体系和唐五代诗格的整体两个不同层面进行考察,我们发现,皎然所言"作用"主要指向"意",指诗歌创作过程中对诗意的琢磨与锤炼,是唐五代诗格"磨炼"理论的一部分。"磨炼"是唐五代诗学的核心理论,其发展线索从王昌龄《诗格》开始,经皎然《诗式》,到旧题白居易《金针诗格》最后成熟,并在晚唐五代以至宋初的诗格中蔚为大观,是唐五代诗格中独具特色的理论之一。
- 李江峰
- 关键词:皎然诗式磨炼诗格
- 雅丽的“自然”——《文心雕龙》“自然”文艺观探微
- 2024年
- 刘勰论文,“标自然以为宗”。其所谓“自然”,基本意蕴是自然而然,含摄人文视野中文之产生、文之有采的“本然”,藉文字以成体的文章视野中文以雕饰成采、文之具体创作环节的“本然”,以及文必征圣宗经、雅丽为文章自然之美的“本然”等层面。雅丽是刘勰“自然”文艺观的核心,其基本内容,是要求作品具备“雅义”与“丽词”。“雅义”是对作品情志表达的规定性论述,内涵包括“真”和“正”两个方面;“丽词”是对作品形式因素方面的总要求:情志为本,丽辞为情而设,文辞过丽则会“害用”。刘勰的雅丽“自然”观,既展示了时代新风,又体现了刘勰对当时文论风气的冷静思索与正确引导。
- 李江峰
- 关键词:《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