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建
所属机构: 临沂大学 所在地区: 山东省 临沂市 研究方向: 天文地球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刘金民 作品数:14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临沂大学 研究主题:振荡培养 废旧 富硒 二元配合物 假单胞菌 倪志超 作品数:10 被引量:66 H指数:6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黄土 黄土剖面 风尘 堆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潘保田 作品数:210 被引量:3,153 H指数:3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祁连山东段 黄河 气候变化 地貌演化 丁新潮 作品数:9 被引量:63 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黄土剖面 黄土 沉积环境 稀土元素 磁化率 孔凡彪 作品数:11 被引量:52 H指数:4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黄土 环境演变 黄土粒度 端元 粒度
山东砣矶岛大口北黄土剖面的沉积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7 2016年 对位于渤海湾岛屿区的砣矶岛中部大口北黄土剖面的粒度特征分析表明:1)大口北黄土剖面粉砂粒级含量最高,砂粒粒级次之,黏土含量最低,总体粒径比较粗,与岛屿区其他黄土相比呈现明显的规律性。荒漠化的渤海湾陆架近物源应是其主要原因;2)根据沉积物粒度组成和粒度频率分布曲线特征,并运用萨胡判别公式对其沉积环境进行判别,可判知大口北黄土沉积为风成沉积;3)根据中值粒径(Md)、环境敏感粒级(〉80μm和5~10μm)、砂粒百分含量和黏粒百分含量等指标,并结合实际的野外观察,将该剖面划分现代耕作层、黄土层和古土壤层,记录了剖面形成以来区域古气候环境及渤海湾海平面变化的历史过程。 丁新潮 曹文 徐树建 倪志超关键词:黄土 粒度特征 沉积环境 山东章丘黄土剖面色度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对山东章丘黑峪黄土剖面色度进行了分析测试,并尝试建立与粒度各粒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初步得出以下结论:(1)章丘黄土剖面中的L^*值变化波动较大,变化幅度在54.26~61.57之间,平均值为59.34,不同地层的L^*值各不相同;章丘黄土剖面中的红度a^*值的变化幅度很小,介于5.87~7.35,平均值为6.75,不同地层其a^*值差异也较小;章丘黄土剖面中的黄度b^*值变化趋势与a^*相似,变化范围在14.91~17.61之间,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值为17.03.(2)章丘黄土剖面中的a^*/b^*值的变化趋势与L^*呈现相反的变化,变化范围为0.36~0.40,变化幅度较大,平均值为0.40,a^*/b^*比值的分布趋势在不同深度上变化不明显平均值为0.41.(3)在粒度各粒级之中,色度参数与小于5μm粒级的沉积物具有正相关关系.L^*与a^*的相关系数R为-0.407,呈负相关关系,表明L^*值随着a^*值的增大而减小;L^*与b^*的相关系数R为0.481,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的变化趋势保持基本一致,说明在一定程度上L^*值随着b^*值的变化而变化;L^*与a^*/b^*的相关系数R为-0.756,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现出L^*值随着a^*/b^*值增大而减小的关系. 韩洪军 陈海涛 孔凡彪 彭凯凯 徐树建关键词:黄土 色度 粒度 最近150ka河西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17 2006年 文章通过对河西地区最近150 ka河流阶地年龄数据的处理,发现存在7个明显的河流阶地发育时期,即150、100、70、40、30、12和6 ka B.P.。经过相关构造和气候资料的论证,文章认为,在150和70 ka B.P.附近形成的两级河流阶地代表了河西地区两期主要的构造抬升,而在100、40、30、12和6 ka B.P.附近形成的5级河流阶地则对应于河西地区5期气候变化事件。 胡春生 潘保田 高红山 徐树建关键词:KA 河流阶地 构造抬升 气候变化 一种用废旧汽油桶无公害培养九孔鲍稚贝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废旧汽油桶无公害培养九孔鲍稚贝的方法,属水产养殖领域。技术核心是先用玻璃鱼缸和聚乙烯细绳充气培养九孔鲍稚贝的3种饵料硅藻,后用废旧汽油桶、底栖硅藻和磁化海水培养稚贝。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技术相比,... 王培磊 徐树建 刘金民文献传递 一种土壤环境检测用取土装置 本发明属于土壤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土壤环境检测用取土装置,针对土壤保存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取土罐,所述取土罐的内壁设有横板,且横板的顶部外壁设有热风机,所述横板的顶部外壁两侧分别设有风干储存盒和低温储存盒,且... 徐树建一种用废旧易拉罐和细口瓶两步法培养三角褐指藻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废旧易拉罐和细口瓶两步法培养三角褐指藻的方法,属水产养殖领域。三角褐指藻过去常采用开放型跑道池式培养,基础投资大,易污染,洗刷困难,操作不灵活,占地面积大,生产受季节影响大,不稳定。为了克服传统技术的不... 王培磊 徐树建 刘笑天 刘金民 陈玉倩文献传递 蓬莱黄土剖面光释光年代学及其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2011年 对山东半岛北部蓬莱林格庄黄土剖面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考察,并进行了光释光测年以及粒度、磁化率指标分析。研究表明,磁化率的变化与不同粒级的百分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频率磁化率与粗颗粒含量基本呈一定的负相关。结合野外地层划分与光释光年代学测试可以将该剖面划分为3个黄土层和3个古土壤层,该剖面记录了末次间冰期以来该区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历史。 徐树建 王涛关键词:光释光 粒度 磁化率 黄土 山东地区黄土沉积特征与环境意义及其与黄土高原的对比 被引量:4 2010年 黄土高原与我国东部地区等地广泛分布的第四纪以来的粉尘堆积,是古气候变化的良好记录。但是,将我国黄土堆积视为一个整体、从地质历史的角度来进行区域对比和定量分析粉尘堆积的动态过程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较少。在系统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对比的基础上,对末次冰期沉积的山东庙岛群岛长岛黄土剖面与宁夏中卫冰沟黄土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经彻底的前处理后,采用Malvern Mastersizer 2000激光粒度仪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在粒度特征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冰沟剖面粒度明显比长岛剖面粒度粗,在整个末次冰期的风成沉积中,冰沟剖面的中值粒径为48.23μm,而长岛剖面为28.36μm;冰沟剖面的砂粒的百分含量为52.34%,而长岛剖面仅为23.47%。两个剖面均记录了末次冰期可与反映全球冰量变化的SPECMAP曲线对比的阶段,尽管其反映的气候状况并不完全相同。两剖面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可能也存在差异,冰沟剖面的粒度变化主要反映了古风场强度的变化和沙漠的进退,长岛剖面粒度变化除了指示古风场强度的变化信息外,还指示了粉尘源区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还指示了海平面变迁的信息。 徐树建关键词:粒度 风成沉积物 黄土高原 腾格里沙漠南部(河西走廊东段)沙尘暴代用指标初探 被引量:2 2009年 沙沟剖面蕴涵着上风向腾格里沙漠南部(河西走廊东段)沙尘暴形成与演化的丰富信息.文中通过对沙沟剖面3个样品组粒径—标准偏差的分析,发现各样品组都存在4个敏感粒组,由古土壤层向黄土层、砂层各敏感粒组呈现出变粗的趋势.在粒度分布模式上,沙沟剖面3个样品组存在分异,S1(平均)、L1(平均)均为双峰分布模式,L1(砂层)则为三峰分布模式,即多了一个较粗的第三峰(275.4—550μm),这与现代腾格里沙漠尘暴样的粒度分布模式相一致,而且古砂层第三峰所处的粒径范围恰好与其4个敏感粒度组分之一基本吻合.由于L1(砂层)是腾格里沙漠沙尘暴过程的直接产物,因此可以将沙沟剖面275.4—550μm的粒组含量作为腾格里沙漠南部(河西走廊东段)沙尘暴的敏感代用指标. 管清玉 潘保田 徐树建 邬光剑 李娜 赵明 徐先英 潘俊斌关键词:腾格里沙漠 沙尘暴 粒度 山东章丘黄土粒度指示的粉尘堆积过程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6 2021年 山东黄土堆积过程记录了中国东部季风区大气环流的变化信息,对揭示东亚季风变化规律与古气候环境演变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方法探讨山东章丘剖面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沉积动力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1)章丘剖面光释光年代(OSL)介于42.24—0.26 ka之间,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2)章丘剖面沉积物粒度组分分为5个端元,EM1代表成壤作用产生和携带搬运的粘土组分;EM2代表高空西风远距离搬运的细粉砂组分;EM3代表以浮尘形式存在的沉降组分;EM4是该剖面的主要粉尘来源,代表地方风系作用下低空悬浮搬运的粉砂组分;EM5代表以尘暴形式近地悬移搬运的砂粒组分。EM5组分含量变化对冬季风强度变化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并记录了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波动事件。(3)根据各端元组分含量、低频磁化率(χlf)、土壤颜色(a^(*))等指标,结合OSL结果,有效指示了晚更新世以来章丘剖面沉积环境的阶段性变化,体现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区域响应,但也存在差异性。 孔凡彪 孔凡彪 徐树建 徐树建关键词:黄土 环境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