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勤
-

-

- 所属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所在地区:上海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
相关作者
- 袁晓军

- 作品数:139被引量:291H指数:8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预后 肝母细胞瘤 儿童白血病
- 盛琦

- 作品数:54被引量:8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儿童白血病 化疗后 化疗
- 谈珍

- 作品数:33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高危组 化疗后感染 化疗方案
- 姚慧玉

- 作品数:43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白血病 儿童白血病 并发 化疗后
- 何珂骏

- 作品数:37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高危组 化疗 随访
- 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伴骨和骨髓转移的治疗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 由于儿童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 NB)预后较差,通过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转移性NB患儿临床特点,从而评估其疗效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1日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于收治的75例转移性NB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临床分期、危险度分组、病理分型、治疗方案和治疗疗效及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56.0(1.1~133.3)个月。结果 在75例转移性NB患儿中,男性52例(69.3%),女性23例(30.7%)。中位诊断年龄为39.1个月。中危组17例(22.7%),极高危组58例(77.3%)。52例(69.3%)伴有骨髓转移,45例(60.0%)伴有骨转移,30例(40%)伴有淋巴结转移。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OS)为(45.3±5.7)%,5年无事件生存率(EFS)为(31.1±5.6)%;中危组和极高危组的5年OS分别为(80.7±12.7)%和(43.0±6.5)%(P<0.001)。患儿骨髓在2个疗程内获得完全缓解的5年OS为(64.3±9.1)%,在3个疗程后获得完全缓解的5年OS为(40.0±11.0)%(P=0.017);患儿单部位骨转移的5年OS为(66.7±11.1)%,多发骨转移患儿5年OS为(33.3±9.1)%(P=0.04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转移(HR: 2.2, 95%CI 1.1~4.8,P=0.028)是NB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骨和骨髓是儿童神经母细胞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骨髓2疗程内完全缓解以及单部位骨转移患儿的预后较好。N-MYC基因扩增阳降低了年龄小于18个月龄患儿的生存率,确诊时血乳酸脱氢酶、神经烯醇化酶、铁蛋白、尿VMA等指标对转移性NB的预后无显著影响。
- 汤梦婕袁晓军安霞张勤盛琦谈珍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儿童预后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化疗方案与化疗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 目的:研究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转归、感染率及化疗组合关系,为高危组患儿化疗后预防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首诊住院的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34例患儿,记录化疗方案...
- 谈珍袁晓军张勤盛琦何珂骏
- 关键词:高危组化疗后化疗方案
- 文献传递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化疗方案与化疗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 目的 研究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转归、感染率及化疗组合关系,为高危组患儿化疗后预防感染提供指导.方法 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4年9月在本院首诊住院的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34例患儿,记录化疗方案...
- 谈珍张勤盛琦何珂骏张振兴袁晓军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化疗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化疗方案与化疗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 谈珍张勤盛琦何珂俊袁晓军
- 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化学治疗后外周血细胞改变及严重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化学治疗(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严重感染率及与化疗组合的关系,为高危组患儿化疗后预防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首诊住院的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45例,记录化疗方案及化疗后反应,记录化疗第1、第5、第10、第15及第20日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随访并记录化疗后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每轮化疗第10日左右降至最低,第15日左右上升。感染发生与第10日的中性粒细胞(r=-0.245)及淋巴细胞(r=-0.227)数量呈负相关。淋巴细胞在4轮化疗后进入持续性淋巴细胞缺乏期。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化疗后Ⅳ级骨髓抑制达90.0%,严重感染率达15.5%,3个化疗药物组合之间在Ⅲ级(P=0.008)和Ⅳ级骨髓抑制(P=0.001)及严重感染发生方面(P=0.010)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儿童化疗后有明显的骨髓抑制和较高的感染发生率,尤其是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组合,需重视此组儿童化疗的耐受度,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严重感染率。
- 谈珍张勤盛琦何珂骏张振兴袁晓军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化学治疗
- 大剂量阿糖胞苷在小儿白血病巩固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完全缓解率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大剂量阿糖胞苷对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在2016年7月—2019年3月采用常规治疗的32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将其作为A组,另选出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大剂量阿糖胞苷的32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将其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在患儿治疗后其1年无病总生存率对比A组患儿而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2年、3年无病总生存率大于A组患儿(P<0.05)。B组患儿在治疗后其中位生存时间多于A组患儿,其白细胞下降时间、血小板下降时间少于A组患儿(P<0.05);而生存质量评分对比A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在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大于A组患儿,总完全缓解率多于A组患儿(P<0.05)。结论对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来说,在运用大剂量阿糖胞苷后,能够促进其治疗最后的效果与质量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增强其2年、3年无病总生存率,但是,其各不良反应与毒副作用较多,会产生骨髓抑制,临床中应对此实施用药监护。
- 周晴张勤陆冬青
- 关键词:白血病大剂量阿糖胞苷影响因素
- 儿童白血病治疗期死亡原因分析
- 目的:通过对儿童白血病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时间的分析,为降低儿童白血病的死亡率,提高儿童白血病生存率提供一定的临床经验。方法:本文总结了1994年1月至2003年4月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住院期间死亡的33例儿...
- 盛琦赵惠君张勤袁晓军姚慧玉
- 文献传递
- NDP相关视网膜病变的基因研究
- NDP相关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以出生时的视网膜纤维增殖和血管改变为特征的和X染色体相关的一组遗传疾病.目前确定与NDP基因相关的眼部表型包括Norrie疾病、X染色体相关的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XL-FEVR)、永存...
- 张勤张琦赵培泉
- 112例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淋巴细胞谱及化疗后改变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肿瘤患儿的总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及相对比例,并观察化疗对其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初诊恶性实体肿瘤患儿资料,在首次及第二轮化疗开始前采集患儿外周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亚群分型及绝对数量。结果实体瘤患儿初发时出现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低下,最多的表现为CD8+T淋巴细胞数量低下(36.3%),其次是CD4+淋巴细胞减少(31.1%);在不同种类实体瘤患儿之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与淋巴数值正常的患儿比较,初始淋巴细胞下降的儿童化疗后易于发生严重感染(19.1%与5.9%,P<0.01),主要是神经母细胞瘤患儿中差异显著(23.9%与6.4%,P<0.01)。实体瘤患儿化疗后淋巴细胞数目显著降低,尤其是CD4+及CD19+淋巴细胞(P<0.01),CD4/CD8比值下降显著(P<0.01)。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实体瘤患儿淋巴细胞低下的比例较高;第一轮化疗即可导致患儿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化疗对B淋巴细胞及CD4+淋巴细胞杀伤明显,对体液免疫的影响较早出现。重视辅助淋巴细胞增殖和体液免疫的补充可能有助于减少化疗后感染。
- 谈珍袁晓军张勤盛琦何珂骏袁向亮
- 关键词:化疗恶性实体瘤免疫功能
- 大剂量阿糖胞苷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血药浓度测定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阿糖胞苷(Ara—C)的血浆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为优化Ara—C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37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在缓解后应用大剂量Ara—C治疗时的Ara—C及其代谢物阿糖尿苷(Ara—U)的血浆浓度和输注速率,并对患儿的治疗反应i缓解情况、治疗相关的感染情况、Ara—C相关的毒副作用以及中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ra—C每次1~2g/m。静脉滴注2h,药物浓度在血浆中达高峰时间为2h,峰浓度为14.37—84.44μmol/L,平均为(41.42±22.80)μmol/L,中位输注速率为869.57mg·m-2·h-1,滴注结束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Ara—U浓度在Ara—C滴脉滴注结束后30min达高峰,平均为(253.40±81.49)μmol/L,约为Ara—C峰浓度的6倍以上,但至下次滴注前仅少量残留在体内。37例患儿的中位持续完全缓解时间为29.8(5.0~53.1)个月,3年无瘤生存率为(90.63±5.15)%,治疗相关的感染率为56.8%(21/37),3例(8.1%)患儿合并重症感染,无治疗相关性死亡,无不能耐受治疗方案而中途退出者。结论大剂量阿糖胞苷作为儿童急性白血病的缓解后治疗,无体内药物蓄积,毒副反应轻,可有效提高患儿的长期持续完全缓解率及临床治愈率,值得推广应用。
- 张勤盛琦赵惠君袁晓军
- 关键词:大剂量阿糖胞苷白血病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