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剑
作品数: 49被引量:277H指数:10
  • 所属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所在地区:广东省 深圳市
  • 研究方向:医药卫生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相关作者

李丽萍
作品数:357被引量:1,851H指数:20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 儿童 医学生 大学生
吴永胜
作品数:48被引量:333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流行性感冒 流感 甲型H1N1流感 死因
付英斌
作品数:30被引量:124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死因分析 死因 死因顺位 苯并[A]芘
黄惠春
作品数:46被引量:127H指数:7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
研究主题: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高度近视 超声乳化 白内障患者
黄智峰
作品数:150被引量:54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市中医院
研究主题:前列腺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观察 晚期前列腺癌 输尿管镜
精神疾病诊疗机构工作人员场所暴力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场所暴力发生特点及暴力事件影响因素,为实施针对性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调查对象为深圳市某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利用问卷调查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期间场所暴力发生情况,并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238人,其中受暴力伤害184人,暴力总体发生率为77.3l%,暴力类型以心理暴力为主(61.15%);男性高于女性,遭受暴力者的平均年龄为(33.20±7.69)岁;暴力的多发时间为白班(74.46%),多发地点为病房(64.13%),暴力发生的高危人群是临床工作人员(OR=16.03,95%CI:7.75—33.15)。结论精神疾病诊疗机构从业人员场所暴力发生率高,针对影响暴力发生的因素,实施有效地预防和干预措施,减少和避免场所暴力发生。
徐国建冯飞刘晓剑金冬刘铁榜李丽萍
关键词:暴力精神病问卷调查
深圳市2013-2015年流感样病例时空聚集性分析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2013-2015年深圳市流感流行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往后深圳市流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2013-2015年哨点医院(学校)上报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采用回顾性时空聚集性分析方法探讨流感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2013-2015年深圳市0~14岁年龄组ILI数占比较高,构成比为73.20%;流感全年有两个高峰,出现在3~7月和12月~次年2月;运用时空聚集性分析可探测出深圳市ILI发病聚集情况,聚集时间与描述性分析的ILI发病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结论深圳的流感活动在夏季和冬季表现活跃,0~岁年龄组是ILI主要人群。利用ILI资料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能够及时探测疾病异常聚集,对流感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黄智峰刘晓剑李烨蔡云鹏杨玉洁王昕吴永胜邹宇华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深圳市大气PM_(2.5)质量浓度与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深圳市大气中PM_(2.5)质量浓度(简称"浓度")对流感样病例发病人数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深圳市2013—2014年气象观测和空气中PM_(2.5)浓度数据,以及同期深圳市18家监测点每周上报的流感样病例发病人次监测数据。采用Poisson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分析PM_(2.5)浓度与流感样病例人数的关系,计算RR(95%CI)值,分析PM_(2.5)浓度对各年龄段流感样病例的影响规律。[结果]共收集流感样病例214 456人次。PM_(2.5)周平均值为36.8μg/m^3。在控制了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后,PM_(2.5)浓度每增加1个IQR(29.3μg/m3),深圳市全人群、0~4岁、5~14岁、15~24岁及25~59岁人群的流感样病例均有所增加,其RR值分别为1.092 5(95%CI:1.080 0~1.105 2)、1.115 2(95%CI:1.096 5~1.134 1)、1.053 8(95%CI:1.029 0~1.079 3)、1.148 7(95%CI:1.109 4~1.189 3)及1.086 1(95%CI:1.059 1~1.113 8)。[结论]深圳市大气中PM_(2.5)浓度对各年龄组流感样病例的发病存在短期影响,两者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黄智峰刘晓剑杨连朋李烨蔡云鹏吴永胜邹宇华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PM2.5
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效果评价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对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明确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的超大城市新冠肺炎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绘制新冠肺炎流行曲线,划分流行期和防控阶段,观察防控措施效果。制作双层阶发病标点地图,明确不同时点传染源的分布和传播风险。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期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反映人群风险水平。借助深圳市人群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估计人群防护和响应能力。结果深圳市新冠肺炎流行经历了上升期、平台期和下降期,疫情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续时间短,而发病降低的速度快和幅度大;流行曲线虽然呈现人传人现象,但"拖尾"现象不明显。从发病标点地图看,在新冠肺炎防控干预期,传染源分布广泛;人口密度越高的区域,病例数越多;而防控干预措施见效后,传染源减少。从预期发病数对比可见,实际病例数大幅减少。高危险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月16日之后未能检出。市民新冠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较高,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度较高。结论深圳市早期由部门主导的防控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足以阻断新冠肺炎流行;一级响应策略和措施效果明显,确保了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启动;对超大城市,采取综合性阻断策略和措施,同样可以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
邹旋吴永胜刘晓剑黄素丽何建凡赵锦武南张仁利梅树江刘佩意张振石晓路吕星卫兰马起山逯建华李媛冯铁建彭朝琼张顺祥夏俊杰
关键词:应急响应
1097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效果
李立梅张铭志刘晓剑张莉莉黄惠春林培敏
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质量综合评估方法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用不同方法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质量进行评估并对比分析,寻找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并较为简便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3月期间,对某综合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针对调查表中的17个指标,利用顺序优选技术(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评价并排序,与同期的急诊日志和伤害监测报告卡的结果(在本文中作为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关系数r=0.750(P=0.020);TOPSIS法与实际结果之间相关系数r=0.167(P=0.668);TOPSIS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之间相关系数r=0.083(P=0.831)。结论灰色关联分析法比TOPSIS法更适合针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的质量评估,可以较好地反映伤害监测质量的实际情况,为政府制定伤害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刘晓剑李丽萍刘学语崔华中
关键词:TOPSIS灰色关联分析
深圳市居民1994—2013年伤害死因监测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分析深圳市居民1994—2013年间的伤害死因构成特征,为伤害预防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死因监测系统及深圳市殡仪馆的死亡登记系统,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0th Revision,ICD-10)对伤害死因进行编码归类,计算伤害的死亡率、死因构成比及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等指标,以描述伤害死因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994—2013年深圳市居民的伤害死亡例数为50641,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33.24/10万,其中,男性的年均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49.62/10万vs.19.45/10万,P<0.05)。深圳市居民伤害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APC=-6.22%)。前五位伤害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跌落、他杀、自杀和其他伤害事故,不同性别人群的伤害主要死因构成类似,而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伤害死因构成存在差异,其中,除交通事故及跌落这两大死因外,0~14岁年龄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溺水(占比27.53%),15~34岁年龄组人群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他杀(占比14.05%),35~59岁年龄组人群和60岁及以上的主要伤害死因还包括自杀(占比分别11.25%和16.23%)。结论深圳市居民伤害死亡率较高。交通事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男性的伤害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政府应对伤害造成的死亡予以重视,并根据不同人群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预防措施。
唐冬纯刘晓剑付英斌李丽萍吴永胜
关键词:死因死亡率交通事故
深圳市PM2.5与流行性感冒的关联性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市空气中PM2.5浓度对流感样病例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深圳市2013-2014年气象观测和空气中PM2.5浓度数据,以及同期深圳市18个监测点的流感样病例数据.数据预处理后采用 Poisson分布的广...
黄智峰刘晓剑杨连朋吴永胜邹宇华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PM2.5
海岛县0~18岁儿童伤害的社区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海岛县儿童伤害的特点,以及最常见的伤害类型,以便为今后开展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并为科学有效地制定儿童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社区调查方案,对海岛县O~18岁儿童的伤害情...
刘晓剑李丽萍赵丹林文杰余海鹏李志扬
关键词:儿童伤害
文献传递
深圳市空气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被引量:31
2016年
目的探讨深圳市空气PM2.5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短期影响。方法收集深圳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资料及同期大气污染物浓度、气象资料,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气象因素、长期趋势、短期趋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深圳市2014年空气污染物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空气PM2.5滞后7 d、PM10滞后5 d和SO_2滞后5 d分别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最强,日均浓度每上升10μg/m3,可分别导致深圳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0.27%(95%CI:0.06~0.48),0.18%(95%CI:0.04~0.32)和1.00%(95%CI:0.19~1.8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引入模型后,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深圳市空气PM2.5、PM10和SO_2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存在急性影响,会增加死亡风险。
刘晓剑吴永胜付英斌张凤英
关键词:空气污染流行病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