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伟
作品数: 37被引量:184H指数:9
  • 所属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 所在地区:北京市
  • 研究方向:天文地球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

相关作者

赵文津
作品数:124被引量:590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INDEPTH 地震预报 青藏高原 EPT 地质力学
吴珍汉
作品数:221被引量:2,278H指数:3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青藏高原 逆冲推覆构造 青藏铁路 羌塘盆地 青藏高原北部
史大年
作品数:67被引量:1,087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地壳结构 地震层析成像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青藏高原 岩石圈
王彦春
作品数:126被引量:1,027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地震勘探 静校正 静校正方法 反褶积 剩余静校正
吕庆田
作品数:268被引量:2,705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
研究主题:矿集区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 地壳结构 成矿系统 大地电磁
祁连山造山作用与岩石圈地幔的特型结构构造被引量:11
2014年
本文探讨了祁连山地壳增厚与造山机制。提出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地块向北推进,其延迟的远程效应使祁连地块内4条断裂再次活动,特别是23 Ma以来,分阶段的活动使上地壳缩短了30%,40 km厚的祁连地壳增加到57km厚;并通过柴达木地块下地壳物质的挤入,使祁连地块地壳厚度增加到现今的60~74 km;地壳质量基本平衡表明其下部地壳物质横向迁移较小,即走滑断裂带走的地壳物质较少。依据INDEPTH-V新的宽频地震调查成果,提出祁连地块下岩石圈地幔的复杂结构,南部来的昆仑岩石圈地幔(双层结构)与北部向南俯冲的阿拉善地块下的亚洲岩石圈地幔在祁连地块深部相碰撞,而柴达木—祁连岩石圈地幔则被保存在昆仑岩石圈与亚洲岩石圈地幔碰撞带之上,共形成一倒三角汇聚区;在柴北缘与中祁连北缘岩石圈地幔各出现一条北倾和南倾的正转换震相,可能是老俯冲带残存岩片的显示;在祁连地块岩石圈地幔的两端地壳底部还出现有“双”莫霍“现象”,地表见有多条榴辉岩带。以上结果构成了高原最具特色的构造区。
赵文津Mechie J冯梅史大年薛光琪宿和平宋洋杨宏伟刘志伟
关键词:地壳增厚岩石圈地幔
城乡一体背景下的乡村定位及其可能被引量:1
2020年
我们做历史研究的,也经常往乡村跑,也关注乡村的现状,试图去寻找一个历史现场,培养我们对历史的感知,当然也包括努力寻获一些历史资料。跑到乡村去,当然就要面对一个现实的乡村,就要跟乡村里面的人接触,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了解他们的想法,所以很自然我们对乡村也有一些非专业化、非学术的认识,而这仅仅是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另一方面,我们这种基于历史关怀的认识,这种从历史进程和历史逻辑中形成的认识,令我们在这些感性的认识背后,也包含了我们对中国社会、中国历史的一种理解和关怀,这样一种关怀和很多当代乡村问题的思考都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刘志伟
关键词:非专业化城乡一体历史进程乡村关怀感性
基于OpenMP并行计算的匹配追踪时频分析方法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匹配追踪的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具有良好的时频分辨率,但由于计算量过大,影响其在实际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在深入研究基于OpenMP的并行算法的基础上,本文将该并行计算方式应用于匹配追踪法对Morlet子波的寻优过程以及计算多个Morlet子波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实际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并行算法加速性能良好,加速比随线程数增加呈近线性增长,即在确保计算精度的情况下,能显著提高计算效率;而且计算量越大其加速性能体现越充分。
邓世广王淑艳赵文津刘志伟何润
关键词:并行计算时频分析OPENMP
西昆仑造山带东段阿拉玛斯岩体Pb-Hf同位素组成特征、岩石成因及源区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后碰撞阶段花岗质岩浆的源区多较为复杂,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同位素的研究来加以识别,阿拉玛斯花岗质岩体位于西昆仑造山带东段。先前的研究表明阿拉玛斯岩体是后碰撞阶段下地壳部分熔融。为进一步研究阿拉玛斯花岗岩类的源区特征,本文对阿拉玛斯花岗岩类进一步进行Pb-Hf同位素的测定。结果显示:阿拉玛斯岩体具低的锆石εHf(t)值为-9.5^-3.2(平均值为-5.6),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633~2028 Ma,反映了岩浆来源于较老的下地壳部分熔融。阿拉玛斯岩体的206Pb/204Pb范围为18.382~19.333,平均值为18.784,207Pb/204Pb范围为15.589~15.642,平均值为15.614,208Pb/204Pb范围为38.585~39.080,平均值为38.800,μ值范围为9.45~9.48,平均值为9.46,ω值的范围33.80~38.14,平均值为36.16。在岩体源区判别图解上,样品主要落在上地壳的范围内,反映了阿拉玛斯岩体源区具有高Pb的同位素特征,说明岩浆源区有少量高Pb物质(沉积物)的混入,从而说明后碰撞阶段形成岩体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
张其超吴珍汉李侃黄河刘琰刘志伟周清金谋顺倪晋宇
关键词:PB同位素HF同位素花岗岩类西昆仑
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针对每一炮确定背景纯波地震波场;确定每一炮的观测纯波地震记录;根据观测纯波地震记录确定纯波地震记录残差;反向延拓纯波地震记录残差,得到纯波反传地震波场,求取背景纯波地震波场...
韩建光吕庆田刘志伟
文献传递
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分量地震资料偏移成像方法及系统。针对每一炮确定背景纯波地震波场;确定每一炮的观测纯波地震记录;根据观测纯波地震记录确定纯波地震记录残差;反向延拓纯波地震记录残差,得到纯波反传地震波场,求取背景纯波地震波场...
韩建光吕庆田刘志伟
深反射地震成像揭示的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Moho断阶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2024年
揭示班公湖-怒江(班怒)缝合带Moho(莫霍面)结构对于认识中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南羌塘坳陷成因具有重要地球动力学意义。基于横跨班怒缝合带的深反射地震数据(88°30′E),本文采用了中长波长静校正、噪声压制、优化叠加和叠前深度偏移(PSDM)等地震处理技术,获得了深度域地震反射偏移剖面、层速度场和高分辨率Moho结构。由深度域剖面显示,班怒缝合带Moho位于地表以下65~80 km,呈不连续北向抬升趋势,指示在拉萨地块与南羌塘地块之间存在岩石圈上地幔断阶,最大阶步可达15 km。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Moho形态认为,这些断阶受南侧拉萨地体的岩石圈上地幔以19.5°北倾俯冲与北侧南羌塘地块的上地壳抬升驱动,可能与深部存在局部熔融相关。班怒缝合带下的Moho结构表明,随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特提斯洋闭合,南羌塘地体由边缘海沉积向前陆盆地转换,形成南羌塘坳陷。
程建刘志伟赵文津赵文津赵文津史大年张克强张若渔
关键词:叠前深度偏移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基于GPU/CPU和震源随机编码技术的混合域全波形反演被引量:5
2017年
传统的全波形反演利用普通炮集进行反演,反演计算量过大;且利用传统的相位编码技术进行全波形反演,会产生炮间串扰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GPU/CPU和震源随机编码技术的混合域全波形反演。该方法将参与反演的多个炮集随机组合并分成炮集数相同的组,各组炮集叠加形成多个组合炮集,然后将组合炮集代替普通炮集进行反演。与传统的相位编码反演方法相比,震源随机编码技术在反演效率和收敛速度方面均有优势,且减少了炮间串扰噪声;并且在GPU的加速下,计算效率会再次提升。Marmousi模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组合炮集方法得到了与普通炮集方法相同的反演效果,但计算效率却比普通炮集方法明显提高,且相较于传统的相位编码技术,组合炮集方法有效抑制了串扰噪声。
冯海新刘洪孙军胡婷刘志伟
关键词:混合域
面向变量相关性的日志高效压缩算法研究
刘志伟
泥岩墙成像的关键处理技术被引量:4
2012年
泥岩墙是一种特殊岩性构造,具有纵向构造幅度小、条带分布窄等特点,是块状岩性储层的典型代表。为了准确刻画泥岩墙横向边界和纵向厚度,要求地震资料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和保真度。一般岩性处理方法的关键在于保幅保真,但往往造成分辨率较低;而高分辨率地震处理方法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又损失了振幅保真性。本文在分析地震资料处理中影响振幅保真性和分辨率的主要处理技术基础上,从地表一致性振幅处理、CRP道集调谐反褶积和弯曲射线叠前时间偏移等关键技术入手,通过地球物理模型分析不同技术对岩性处理结果的影响,并结合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探索出适用于泥岩墙等薄互层成像的岩性处理技术。
刘志伟王彦春王建立刘学清王永明
关键词: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